easyfundingllc.com
home

聚焦防汛抗旱|他們是“主心骨”——安徽歙縣防汛一線基層幹部群像掃描

發布時間: 2024-06-30 13:14:00 來源: 新華社

  入梅以來,持續強降雨致安徽省黃山市歙縣28個(ge) 鄉(xiang) 鎮全部受災。記者近日多次進入受災嚴(yan) 重的紹濂鄉(xiang) 嶺口村、小溪村、古祝村等地采訪,記錄下部分基層幹部在防汛救災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6月27日中午,屋外的雨時大時小,下得讓人心焦。

  在嶺口村村委會(hui) ,餘(yu) 建一邊吃泡麵,一邊接打電話。餘(yu) 建是紹濂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嶺口村是他負責的聯係點,6月20日淩晨,他就趕到了嶺口村。

  嶺口村是紹濂鄉(xiang) 人口最多的村,山洪導致房屋、道路、田地等嚴(yan) 重受損。“這些天都沒回過家,頭幾天主要是搶險、轉移安置群眾(zhong) ,現在主要忙清淤、搶修道路、修複自來水管道等事情。”餘(yu) 建說,洪水造成的損失很大,後續工作非常多。

  餘(yu) 建隨身會(hui) 帶一小袋餅幹、一根手機充電線。“今天還好,能回村裏吃口泡麵,有時候沒時間,餅幹、麵包最方便。”餘(yu) 建說,不光是他自己,村兩(liang) 委班子包括駐村工作隊的同誌都是這樣,幾乎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村裏的搶險救災上。

  短短一周時間,餘(yu) 建已經穿壞了一雙雨靴。“災情麵前,有很多素不相識的人到我們(men) 村來搶險救災、捐贈物資,有的都顧不上吃一口熱飯。作為(wei) 本地的基層幹部,我們(men) 更應該盡職盡責。”餘(yu) 建說。

  6月27日上午,在小溪村村委會(hui) 救災物資領取點,聚集了不少村民。

  “你們(men) 要做得仔細一點,領過的要劃勾。”項克明有點著急,用當地方言與(yu) 負責發放救災物資的村民組長溝通。口袋裏,手機不停在響。

  54歲的項克明是小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瘦,是項克明最明顯的特征。厚厚的鏡片上總有一層薄霧,雨衣明顯不合身,鬆鬆垮垮。


6月27日,項克明(右一)和誌願者安排村民領取救災物資。新華社記者陳尚營 攝

  “我也不是一直這麽(me) 瘦,最重的時候有104斤。”項克明說,去年9月他做了肺癌手術,“現在估計也就90斤了。”

  在村裏走訪,村民們(men) 都誇項克明做事情負責任,而且脾氣好。

  “人多聲音雜,我剛才就是說話聲音大點兒(er) ,不算發脾氣吧?”項克明笑。他解釋道,物資發放的事情要特別細致,搞不好就容易有矛盾,“本來村民家裏受災了情緒就不好,要理解他們(men) 。”

  村民畢彩蓮住在村裏的安置點,提到項克明,她豎起大拇指:“天天操心村裏的事,其實他家裏也遭災了,顧不上。”

  項克明家裏開了一個(ge) 小賣部,被洪水淹了一米多深,不少貨物被衝(chong) 走,電視機、沙發等家裏值錢的東(dong) 西都被水泡了。“店裏有點現金,也不知道被水衝(chong) 到哪兒(er) 去了。”項克明無奈,他沒時間去找。

  水退之後,家裏的淤泥有三四十厘米厚,“都是老婆在家裏慢慢清理,我沒時間幫忙。”項克明說,全村有800多人,很多事情要處理,這幾天都是晚上十一二點到家,回家倒頭就睡,“老婆有意見也正常,所以她說我兩(liang) 句,我從(cong) 不頂嘴。”

  說話間,有人來捐物資,項克明趕緊迎出去。

  程樹芬在小溪村長大,目前在黃山市屯溪區做生意。她和朋友把被子、牙膏牙刷、大米、消毒液等價(jia) 值近兩(liang) 萬(wan) 元的物資送到村裏。

  “我特別佩服項書(shu) 記,瘦是瘦,但是是村裏的頂梁柱。”程樹芬說,有項書(shu) 記在,他們(men) 在外的村裏人都很放心。

  因本輪強降雨導致多處山體(ti) 塌方,進入古祝村的道路一度被阻斷。“剛開始那兩(liang) 天,村裏斷路、斷電、斷水、斷通信,我們(men) 村幹部特別著急,一邊在村裏組織搶險自救,一邊想方設法與(yu) 外界聯係。”古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玉芳說,大家都顧不上休息,也顧不上家裏的事,直到道路搶通,大家才稍微鬆了口氣。

  一名古祝村村民說,村幹部就是村裏的“主心骨”,大家有啥事都找他們(men) 幫忙。

  村裏很多年輕人在外工作,洪災發生後,他們(men) 想和家裏的老人聯係,不光是打電話,還想接通視頻看看。王玉芳便在微信上廣而告之:“在外的村民想和家裏老人聯係的可以和我說,我盡量讓你們(men) 一一視頻。”

  在這些基層幹部的工作清單上,轉移安置、物資供應、淤泥清理、防疫消殺、災後重建……太多的事情需要處理。在他們(men) 的心裏,自己累點沒關(guan) 係,最緊要的是要盡快幫助村民們(men) 渡過難關(guan) 。(記者陳尚營、屈彥、潘峰)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