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通訊丨共同守護中阿文明交流互鑒曆史記憶——記“巴米揚守護人”項目

發布時間: 2024-06-30 14:26:00 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這是6月15日在阿富汗巴米揚省拍攝的弗拉迪石窟遺址區一景。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位於(yu) 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揚山穀,夜色中萬(wan) 籟俱寂。中國學者邵學成在一處石窟中手持照明燈,對準殘存的壁畫一隅,興(xing) 奮地對記者說:“看!那就是飛天!”

  6月15日,在阿富汗巴米揚省的巴米揚大佛遺址區,中國學者邵學成展示書(shu) 中記載的巴米揚大佛相關(guan) 內(nei) 容。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2022年11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基金啟動“巴米揚守護人”項目。今年6月中旬,項目誌願者、上海外國語大學世界藝術史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學成和團隊再次來到阿富汗巴米揚省,與(yu) 當地專(zhuan) 家誌願者一道,開展考古調查與(yu) 文物保護公益活動。


6月15日,在阿富汗巴米揚省,中國學者邵學成在一處石窟中觀察壁畫。新華社記者 趙家淞 攝

  6月15日,在阿富汗巴米揚省的弗拉迪石窟遺址區,中國與(yu) 阿富汗文物保護人員一同進行考古工作。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巴米揚大學社會(hui) 學係主任穆罕默德·塔吉·塔加多西6年前在巴米揚與(yu) 邵學成相識。塔加多西2019年參觀過中國敦煌莫高窟。他認為(wei) ,莫高窟與(yu) 巴米揚石窟中呈現的佛教藝術有著深刻聯係,保護巴米揚石窟也是維護阿中兩(liang) 國文明交流互鑒的曆史記憶。

  巴米揚城曾是古絲(si) 綢之路重鎮,是連接東(dong) 亞(ya) 、西亞(ya) 和南亞(ya) 的重要交通樞紐,見證了多種宗教和文化的傳(chuan) 播與(yu) 交流。巴米揚山穀有大約3000個(ge) 大小佛窟,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ti) 列為(wei) 世界瀕危文化遺產(chan) 。舉(ju) 世聞名的兩(liang) 處巴米揚大佛遺址就坐落在這個(ge) 山穀內(nei) 。邵學成與(yu) 團隊成員仔細考察了東(dong) 大佛洞窟旁的佛窟內(nei) 部結構與(yu) 壁畫保存情況。

  “這個(ge) 佛窟內(nei) 的壁畫保存下來不容易,為(wei) 防止壁畫進一步受損,我們(men) 可以幫當地建一扇木門,既能便於(yu) 管理,又能減少壁畫被盜割的風險。”邵學成說。


這是6月15日在阿富汗巴米揚省弗拉迪石窟遺址區拍攝的一處石窟頂部結構與(yu) 殘存壁畫。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6月16日,在阿富汗巴米揚省的巴米揚大佛遺址區,參加“饢課”的當地學生穆罕默德·紮伊德展示榮譽證書(shu) 。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為(wei) 提升當地民眾(zhong) 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文物保護意識,近兩(liang) 年來,“巴米揚守護人”團隊資助並指導巴米揚石窟群的文保工作者為(wei) 當地兒(er) 童開設“饢課”。之所以稱為(wei) “饢課”,是因為(wei) 孩子們(men) 每完成一次文物保護課程,就能獲得一份獎勵——當地的主食“饢”。


6月15日,在阿富汗巴米揚省的巴米揚大佛遺址區,當地兒(er) 童參加“饢課”。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記者在“饢課”現場看到,48名兒(er) 童坐在大佛遺址前的空地上,聚精會(hui) 神地聽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陳誌剛講課:“大家生活的山穀是阿富汗兩(liang) 處世界文化遺產(chan) 之一。世界各地的文保學者談到阿富汗,就會(hui) 想到巴米揚大佛,東(dong) 大佛高38米,西大佛高55米……”

  石窟攝影師孫誌軍(jun) 時隔6年再次來到巴米揚石窟,看到這裏基礎設施和保護設施的改善,學生們(men) 對巴米揚石窟也都有了一個(ge) 新的認識。

  塔加多西說,自“巴米揚守護人”項目開展以來,當地兒(er) 童對家鄉(xiang) 曆史的了解逐步加深,當地居民對文物保護的意識也顯著提高。

  6月15日,在阿富汗巴米揚省的弗拉迪石窟遺址區,中國學者邵學成(左)與(yu) 當地工作人員一同進行考古工作。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六年級學生穆罕默德·紮伊德每次上課都收獲滿滿,回去再講給家人聽。弗拉迪石窟、卡克拉克石窟……紮伊德對巴米揚著名遺址的名字如數家珍。

  “我以後想從(cong) 事曆史和考古領域的工作,為(wei) 祖國未來的發展做出貢獻。”紮伊德說。

  6月15日,在阿富汗巴米揚省的弗拉迪石窟遺址區,中國與(yu) 阿富汗文物保護人員一同進行考古工作。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