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近日,觀眾(zhong) 在第十屆中國國際養(yang) 老服務業(ye) 博覽會(hui) 上體(ti) 驗“多效經穴激活治療儀(yi) ”。
郭俊鋒攝(人民視覺)
圖為(wei) 在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東(dong) 營區德康寧醫養(yang) 中心,智能機器人在巡檢。
劉智峰攝(人民視覺)
中國老齡產(chan) 業(ye) 協會(hui) 近日發布《中國智慧健康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2023年)》稱,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智慧養(yang) 老模式正在為(wei) 老人、機構提供實時、高效和低成本的服務。
當“老有所養(yang) ”遇上“科技賦能”,中國智慧健康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吸引外媒廣泛關(guan) 注。
“科技產(chan) 品正成為(wei) 老年人生活的夥(huo) 伴”
“在中國,科技產(chan) 品正成為(wei) 老年人生活的夥(huo) 伴”, 法國《南方電訊報》近日報道稱,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科技創新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中國老年人。該報聚焦日前舉(ju) 辦的2024上海國際養(yang) 老、輔具及康複醫療博覽會(hui) (以下簡稱“上海老博會(hui) ”),報道稱,展台上那些能夠讓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的發明令前來觀展的退休老人驚歎不已。
在本屆上海老博會(hui) 上,從(cong) 外骨骼機器人到老年人智能手機等,越來越多兼具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科技產(chan) 品開始賦能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這一趨勢吸引不少外媒的關(guan) 注。多家外媒注意到,智能可穿戴設備、防跌倒監測係統、個(ge) 人健康管理係統等麵向個(ge) 人的科技產(chan) 品不斷湧現,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體(ti) 驗智慧生活。
法新社報道稱,在本屆上海老博會(hui) 上,區別於(yu) 傳(chuan) 統的養(yang) 老模式,許多參展商展示了通過技術解決(jue) 老齡化問題的方案。例如,一家上海老年食堂運營商展示的餐盤實際是一個(ge) 監測器:餐盤上嵌有芯片,可以識別上麵的食物;結賬時,收銀處會(hui) 讀取芯片,並立即提供一份營養(yang) 報告,其中包括食物的卡路裏計數和主要營養(yang) 成分,從(cong) 而減輕服務人員和醫療保健工作者的工作量。此外,理療機器人、自動爬樓機等各種智慧養(yang) 老產(chan) 品的展台前也圍滿了老年人。一名73歲的老人表示,自己已經掌握了許多新技術,包括使用智能手機,“如果老人能夠使用智能技術,生活就更方便了”。
近年來,在中國,“人工智能+養(yang) 老”技術創新越來越多,應用場景日益廣泛。
英國《衛報》指出,科技是近年來中國養(yang) 老照料的一大亮點。技術驅動的養(yang) 老護理是現有護理保障資源的有益補充。
積極打造智慧健康養(yang) 老新業(ye) 態
今年1月,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國首個(ge) 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意見》提出了4個(ge) 方麵26項舉(ju) 措。對此,外媒認為(wei) ,未來中國將著力培育高精尖產(chan) 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拉美社報道稱,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60歲及以上人口接近3億(yi) ,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ge) 挑戰。但中國已在人口老齡化中看到了發展銀發經濟的機遇。報道稱,銀發經濟是旨在讓老年人更能安享晚年並提供專(zhuan) 業(ye) 化服務、產(chan) 品和環境的產(chan) 業(ye)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左右,占GDP比重大約為(wei) 6%。預計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約30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
有分析認為(wei) ,隨著越來越多習(xi) 慣數字化生活的人口步入老年階段,智慧健康養(yang) 老新業(ye) 態迎來廣闊發展空間,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等將有機會(hui) 推廣應用於(yu) 更多尋常百姓家,智慧經濟將成為(wei) 中國銀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少外媒關(guan) 注到,中國在努力滿足老年人基礎居家養(yang) 老需求的同時,積極打造智慧健康養(yang) 老新業(ye) 態,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
埃菲社報道稱,《意見》提出要強化老年用品創新,推廣應用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大力發展康複輔助器具產(chan) 業(ye) ,發展抗衰老產(chan) 業(ye) 。
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hui) 發展司負責人的話稱,銀發經濟覆蓋麵廣,但現階段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主要集中在餐飲、護理、保健等基礎養(yang) 老服務方麵。而老年人多元化、差異化、個(ge) 性化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旺盛和迫切,卻尚未得到有效滿足。針對這樣一些產(chan) 業(ye) 短板弱項,《意見》結合供給端的發展基礎,依據老齡群體(ti) 和備老人群的需求特征,從(cong) 老年人自身需要的老年用品、智慧健康養(yang) 老產(chan) 品和康複輔助器具,到抗衰老、養(yang) 老金融和老年旅遊等高品質服務,再到全社會(hui) 適老化改造,重點謀劃了七大潛力產(chan) 業(ye) 。比如,打造智慧健康養(yang) 老新業(ye) 態,即主要利用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圍繞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保健康複、醫療衛生等方麵需求,提供智能化的產(chan) 品和服務。
外資陸續加碼中國養(yang) 老市場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引發各行各業(ye) 的變革,其中養(yang) 老將是獲得重大利好的行業(ye) 之一。”美國《福布斯》雜誌稱,在人口老齡化已成全球性趨勢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企業(ye) 開始將人工智能融入到養(yang) 老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中。
如今,隨著科技進步,養(yang) 老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下駛入發展的“快車道”。中國多措並舉(ju) ,推動“智享養(yang) 老”。
中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門去年印發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深化重點領域“機器人+”應用。其中,在養(yang) 老服務領域,研製殘障輔助、助浴、二便護理、康複訓練、家務、情感陪護、娛樂(le) 休閑、安防監控等助老助殘機器人產(chan) 品。加快推動多模態量化評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識別、柔順自適應人機交互、人工智能輔助等新技術在養(yang) 老服務領域中的應用,積極推動外骨骼機器人、養(yang) 老護理機器人等在養(yang) 老服務場景的應用驗證。
谘詢公司埃森哲在研究報告《2024居家養(yang) 老平台化生態賦能保險業(ye) 新機遇》中指出,新一代銀發人群代際特征明顯,老齡化需求更加多元。其中,約一半60後是獨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對於(yu) 數字化和新技術接納程度高,且更在意生活品質,需求更加多元化。因此,如何在滿足老齡群體(ti) 基本的生存與(yu) 安全需求之上,更好地幫助其實現社會(hui) 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也成為(wei) 實現“高質量養(yang) 老”的剛需。
中國銀發經濟越來越“智慧”,良好發展勢頭吸引不少外資機構的目光。今年以來,一些外資機構陸續投資中國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公司。例如,近期,德國安聯集團旗下的資產(chan) 管理機構安聯投資入股一家中國新興(xing) 的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保險公司。對此,外媒認為(wei) ,外資機構持續加碼中國養(yang) 老金融市場,表現出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的看好。
俄羅斯《獨立報》認為(wei) ,中國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文稱,中國人口問題是世界關(guan) 注的重大問題,中國政府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人口結構和消費趨勢,將創造新一波投資機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