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三夏”農(nong) 忙正當時,夏糧豐(feng) 收已成定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農(nong) 情調度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夏糧收獲已過九成半,全國夏播糧食已超八成。與(yu) 此同時,食物的多樣化需求也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占據著更大的比重。
係列報道《大食物觀 地負海涵中國糧》全麵展現我國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的具體(ti) 路徑。先跟隨記者的鏡頭,從(cong) 農(nong) 業(ye) 的源頭種子開始,看看農(nong) 業(ye) 研究人員如何用“一技之長”來保障糧食安全。
上海市農(nong) 業(ye) 生物基因中心的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了93科360種23萬(wan) 餘(yu) 份種質資源,是全球最大的水稻功能基因資源庫,經過20多年的收集保存和創新利用,使我國水稻遺傳(chuan) 資源保存量增加130%以上,居世界首位。
一粒小小的種子,一端牽著糧食安全,一端連著百姓飯碗。這裏豐(feng) 富的稻種遺傳(chuan) 資源通過共享服務平台被廣泛應用於(yu) 我國水稻品種的選育和基礎理論研究之中,目前已經育成327個(ge) 新品種。
源自上海農(nong) 業(ye) 生物基因中心的節水抗旱稻,從(cong) 2021年開始在幹旱少雨的新疆克拉瑪依推廣種植。經過兩(liang) 年的試種表明,“滬旱6220”每畝(mu) 用水量僅(jin) 是普通水稻用水量的1/3,畝(mu) 產(chan) 比當地旱稻品種高出100公斤左右。
目前,節水抗旱稻係列累計審定40餘(yu) 個(ge) 新品種,已在我國超過2/3的省(區、市)有了商業(ye) 推廣或示範種植,推廣麵積超過500萬(wan) 畝(mu) 。
上海市農(nong) 業(ye) 生物基因中心副主任劉毅介紹:“我國70%的耕地是中低產(chan) 田,節水抗旱稻有很大的發展和發揮的空間,因為(wei) 節水抗旱稻能夠適應不同的栽培環境和土壤條件,保證70%的中低產(chan) 田的產(chan) 量,那麽(me) 就能夠有效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大基本盤。”
一粒種 千頃田 背後是科研人員心血的澆灌
在江蘇常州武進水稻研究所,20多名研究員校對、尋找並播下2000多份備用種,和稻田搶時間。因為(wei) 對於(yu) 農(nong) 民來說,錯過一季是丟(diu) 了一年的收成,而對他們(men) 來說,錯過一季可能就會(hui) 錯失了十幾年的成果。
截至目前,位於(yu) 江蘇常州的武進水稻研究所已先後培育出百餘(yu) 個(ge) 水稻新品種。其中,武運粳7號這一品種創造了推廣進度最快、應用範圍最廣等多項紀錄,當年全國就種植了10萬(wan) 畝(mu) ,次年推廣到600萬(wan) 畝(mu) ,第三年發展到1000萬(wan) 畝(mu) 。
耕田犁地 圍海牧漁 海洋種苗孕育藍色糧倉(cang)
在福建漳州,清蒸、燉煮、爆炒、油炸都是鮑魚的烹飪方式。不僅(jin) 如此,鮑魚也可以和各種食材排列組合,搖身一變成為(wei) 一道道美味的菜肴。豐(feng) 富了口感,也能滿足人們(men) 對於(yu) 膳食營養(yang) 的需求,而保障它穩定供應的秘訣則是水中的一粒粒種苗。
據記者介紹,1—2厘米長的魚苗已經達到了可以下海的標準,它們(men) 是從(cong) 不到1毫米的長度長到這麽(me) 大的。在這裏,有24小時供應的氧氣,還有循環海水,工作人員也會(hui) 每天喂食鮑魚寶寶們(men) 最喜歡吃的紫菜粉和其他飼料。
經過科學的培育和養(yang) 殖,在福建東(dong) 山縣的海上養(yang) 殖區內(nei) ,每天可以采收6萬(wan) 斤左右的鮮活成品鮑魚。其中,最受市場青睞的大塊頭叫做“皇金鮑”,因其體(ti) 色金黃所以得名。它本是綠盤鮑的一個(ge) 品種,在突破了國內(nei) 無法養(yang) 成大規格鮑的技術瓶頸後,“皇金鮑”的個(ge) 頭最大可達500克以上,是普通鮑魚的3到5倍。
福建省漳州市東(dong) 山縣鮑魚育苗養(yang) 殖戶陳建生稱:“我們(men) 以前育的是普鮑,相對來講偏不耐高溫,成活率相對來講比較低。綠盤鮑的優(you) 勢是耐高溫、長勢快、成活率更高,和普鮑以前對比,產(chan) 量提升了30%左右。”
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chan) 養(yang) 殖大國。近年來,我國水產(chan) 種業(ye) 在種質資源保護、品種選育、良種繁育等方麵取得了長足進步。截至2023年10月,通過國家審定的水產(chan) 新品種達283個(ge) 。湛藍的大海不僅(jin) 是風景,也是“良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