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guan) 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wei) 17.5萬(wan) 億(yi) 元,同比上漲6.3%,貿易順差為(wei) 826.2億(yi) 美元,出口表現再超預期,創同期曆史新高。出口結構上,機電產(chan) 品出口占比為(wei) 59%,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chan) 品出口增長明顯,船舶、電動汽車等技術密集型產(chan) 業(ye) 保持了較高出口增長率,體(ti) 現了我國對外貿易量增質優(you) 的高水平發展態勢。進口增速超過出口,展現了我國製造業(ye) 的強勁恢複態勢,對拉動世界經濟複蘇作出積極貢獻。
外貿是經濟走勢的晴雨表。得益於(yu) 營商環境改善、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持續推進,以及促進外貿發展“組合拳”的有效實施,我國外貿發展動力充足,趨勢不斷向好。商務部和海關(guan) 總署等部門多次出台推動加工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專(zhuan) 門措施,今年以來加工貿易由負轉正,政策措施效果顯現。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RCEP等區域貿易協定的簽署落實,我國貿易日益多元化,在鞏固東(dong) 盟、歐盟、美國前三大貿易夥(huo) 伴關(guan) 係的同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速度高於(yu) 對美歐等發達國家貿易增長速度。未來,應從(cong) 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新業(ye) 態新模式、海外市場等方麵施策,讓外貿“馬車”跑得更加穩健有力。
中間品是生產(chan) 其他商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中間品貿易是國際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結合最緊密的部分。應充分發揮我國製造業(ye) 規模龐大,以及門類齊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完備、物流基礎好的優(you) 勢,發展中間品生產(chan) 和貿易,尤其是在5G、半導體(ti) 電子、醫藥生物、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值產(chan) 業(ye) ,提升生產(chan) 質量和工藝,以集群化生產(chan) 、集成化政策降低成本,擴大我國中間品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擴大國際產(chan) 業(ye) 鏈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價(jia) 值鏈。謀劃布局我國中間品進口貿易的國際穩定供應渠道,擴大對能源礦產(chan) 等原材料、高端零配件的進口,為(wei) 我國製造業(ye) 發展和經濟轉型提供有力保障。
增強服務貿易競爭(zheng) 力,推動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ye) 和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提升服務貿易企業(ye) 的技術創新和業(ye) 務創新水平,推動知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服務貿易發展。擴大承接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的外包能力,對數字技術研發、新能源技術研發、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工業(ye) 設計等領域的服務外包企業(ye) ,給予更多財政金融支持。利用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和不斷擴大的服務消費能力,向全球提供更多服務貿易需求,在知識產(chan) 權、數字技術、金融保險、節能環保、醫療養(yang) 老等領域,擴大優(you) 質服務進口規模。
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推動海外倉(cang) 建設。構建跨境電商貿易標準體(ti) 係和評價(jia) 係統,著力解決(jue) 跨境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商品質量、售後服務以及知識產(chan) 權處理等問題。壯大跨境電商經營主體(ti) ,鼓勵跨境電商企業(ye) 發展自有品牌,打造國際品牌競爭(zheng) 力。發展“跨境電商+保稅展示”新零售模式,促進小包裹、低值品貨物通關(guan) 便利化,加快物流配送速度,給予稅收優(you) 惠,滿足人們(men) 不出境也能享受質優(you) 價(jia) 廉國外商品的需求。推動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完善市場采購貿易主體(ti) 的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質量安全監管體(ti) 係、知識產(chan) 權保護體(ti) 係,將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貿易結合發展,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市場采購貿易網絡。
加快建設“走出去”產(chan) 業(ye) 服務平台。強化對外貿企業(ye) 的信息交流和培訓,及時發布並解讀相關(guan) 國家貿易指南、知識產(chan) 權法律法規、貿易保護措施和風險預警信息等,提升外貿企業(ye) 拓展海外市場的抗風險能力。組織企業(ye) 團體(ti) 參展布展、開展國際市場調研,搶訂單拓市場。辦好廣交會(hui) 、進博會(hui) 、服貿會(hui) 、數貿會(hui) 、消博會(hui) 、鏈博會(hui) 等各類展會(hui) ,吸引國際客商來華洽談,增加國外客商與(yu) 我國企業(ye) “點對點”交流機會(hui) ,增強相互了解,強化對中國製造、中國服務的認知度和辨識度,促進內(nei) 外市場供需銜接,助力我國優(you) 勢產(chan) 品和服務更好走向國際市場。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藍慶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