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走進港口看發展|錨定“支點”新航標——京津冀“海上門戶”再升級

發布時間: 2024-07-05 08:20:00 來源: 新華社

  隨著一聲火車汽笛長鳴,一列滿載汽車配件、機械設備的貨運列車從(cong) 位於(yu) 天津市西青區的天津國際陸港緩緩駛出,前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這是天津國際陸港首次開行中歐班列,對於(yu) 天津進一步提升國際陸路運輸能力具有積極意義(yi) 。

  本趟班列共搭載有110個(ge) 標準集裝箱,運輸貨物1129噸,價(jia) 值1506萬(wan) 元,將經二連浩特口岸出境,最終抵達莫斯科,全程行駛7800多公裏,預計15天左右到達目的地。

  7月1日在天津國際陸港拍攝的準備發車的中歐班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天津國際陸港開通中歐班列,為(wei) 京津冀進出口貿易提供了新的物流平台。”天津國際陸港總經理郭春寧說。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東(dong) 北部,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海陸交匯點之一。天津港作為(wei) 京津冀及“三北”地區的重要出海口,是服務全麵對外開放的國際樞紐港,連續多年躋身世界港口前十強。

  成為(wei) “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是天津港設定的新航標。2013年以來,為(wei) 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內(nei) 多地開始大力發展陸橋跨境班列,並逐漸統一名稱為(wei) “中歐班列”。天津的陸橋跨境班列規範為(wei) “天津中歐(中亞(ya) )班列”和“陸橋國際班列”。

  “從(cong) 天津到莫斯科,中歐班列實現了陸路直達,運輸時間比海運節省了30天左右,非常適合對訂單交付有較高時效要求的外貿企業(ye) 。”天津中鐵青源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益海說。

  10多年來,乘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東(dong) 風,天津港連接海陸,通達全球。

  由海向陸,內(nei) 外經貿聯動。2023年,天津口岸共發運中歐(中亞(ya) )班列711列,60%以上外貿貨物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持續推動著京津冀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2024年初,“智利—天津車厘子直航快線”成功開通,首船2500餘(yu) 噸智利車厘子直達天津港。“船邊直提”卡車抵達港區後,從(cong) 卸船到裝車、出閘,僅(jin) 需45分鍾便可將車厘子運往京津冀的水果市場。

  由陸向海,加速駛向全球。作為(wei) 華北、西北地區的便捷出海口,天津港在內(nei) 陸設立了120餘(yu) 個(ge) 營銷網點,70%的貨物吞吐量來自天津以外地區。今年5月,京津冀地區首條直航南美洲東(dong) 海岸班輪航線開通,12艘14000標準箱船舶周班運營,可使天津至巴西的交貨期從(cong) 原先中轉的54天縮短至40天,冷箱裝載能力提升81%。此後的10天內(nei) ,天津港又先後新開通了美國東(dong) 海岸航線、直航中美洲航線。截至目前,天津港集裝箱航線總數達147條,其中“一帶一路”航線66條。

  7月3日,一艘集裝箱貨輪停靠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趙子碩 攝

  “越來越多的周邊省市企業(ye) 選擇通過天津港出海,是因為(wei) 快捷、高效又省心。”天津自貿通外貿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正說。

  近年來,天津港不斷提升服務能力,鞏固世界一流樞紐港口地位。其中,2023年11月推出的“一單製2.0”升級版物流服務,讓客戶隻需辦理一次托運,訂立一份運輸合同,支付一次費用,辦理一次保險,即可全覆蓋物流過程。

  天津港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天津港已打通40多條海鐵聯運通道,聯通4大陸橋口岸,年海鐵聯運量達120萬(wan) 標準箱以上,服務國家戰略作用愈發凸顯。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棋局”中,天津港肩負起了北京和雄安新區便捷出海口的使命。開通“天津港—北京大紅門”“天津港—北京平穀”等海鐵聯運班列,設立天津港集團雄安新區服務中心,開通綠色通道……“從(cong) 港口到餐桌”的便利化服務成為(wei) 現實。

  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推動港產(chan) 城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麵對新發展機遇,天津港正整裝待發。

  今年上半年,天津港集團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2.48億(yi) 噸,同比增長3.1%;集裝箱吞吐量1188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4.6%,為(wei) 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天津港將著力提升港口支撐能力、運營服務能力,積極發揮港口“硬核”優(you) 勢和樞紐作用,不斷拓展提升海陸輻射能級,努力打造京津冀高水平‘海上門戶’。”天津港集團總裁焦廣軍(jun) 說。

(責編: 龍真多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