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出台至今,其適用範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外國視頻博主帶著鏡頭與(yu) 好奇湧入中國,包括“China Travel”(中國旅遊)、“老外144小時極限遊中國”在內(nei) 的話題迅速登上網絡熱搜,“China Travel”如今已成為(wei) 外國博主的“流量密碼”。隨著不少外國博主多次來華,他們(men) 也開始深入探索中國的“另一麵”,從(cong) 感慨“中國和我想象中不一樣”轉變為(wei) 探索“中國為(wei) 何進步如此巨大”。
“這是我製作過的最長的旅遊視頻”
31歲的博主坎迪來自美國,其賬號“WorldNomac”在YouTube、TikTok等社交媒體(ti) 平台上擁有約250萬(wan) 關(guan) 注者。幾個(ge) 月前,在準備菲律賓之行時,坎迪偶然刷到一個(ge) 視頻,了解到“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這讓他萌生了在行程中加上中國的念頭。此行結束後,坎迪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段長達4小時的視頻,記錄了他和朋友去上海外灘、東(dong) 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靜安寺等景點,品嚐生煎包等美食,體(ti) 驗磁懸浮列車,參觀上海人民公園相親(qin) 角的行程。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是我製作過的最長的旅行視頻。”該視頻在YouTube上瀏覽量現已超過20萬(wan) 。他說:“很多人看完了這個(ge) 視頻,這意味著中國很有趣,視頻中有很多改變認知的時刻。”
相比坎迪的“臨(lin) 時起意”,英國攝影博主斯科特·豪斯的中國行則“醞釀已久”。他告訴記者,中國一直是他願望清單上的旅遊目的地,之前因疫情等原因,他3次中國行計劃都被迫擱置。去年11月,他終於(yu) 可以“親(qin) 眼看看中國”。他說:“從(cong) 飛機降落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出乎意料。我們(men) 沒想到人們(men) 會(hui) 這麽(me) 友好,這些城市也是我去過的最幹淨整潔的地方。”
“中國係列視頻是我在YouTube上觀看次數最多的視頻。”豪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於(yu) 一個(ge) 小博主來說,中國相關(guan) 視頻收獲的反響不可思議。我每次打開YouTube,都會(hui) 看到播放量一直在上漲。”
從(cong) “特種兵旅遊”變為(wei) “深度旅遊”
得益於(yu) “72/144小時過境免簽”的便利,過去一個(ge) 月,來自加拿大的視頻博主庫羅什·卡穆雅比兩(liang) 次來到中國,在YouTube賬號“KSquared”上發布了多個(ge) 來華旅遊的視頻,其中包括一個(ge) 參觀位於(yu) 上海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紀念館的視頻。卡穆雅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上海旅行時,他先看到有很多人圍著一棟建築拍照、進入參觀,還有學生在建築前集體(ti) 合影,於(yu) 是他打開穀歌翻譯軟件,發現這棟建築是中共一大紀念館,這讓他對中國的“另一麵”產(chan) 生興(xing) 趣。他說:“我對中國曆史了解得並不多,有這樣一個(ge) 紀念館向我展示中國發生的巨變,我覺得很有趣。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來自各國的網民也在這個(ge) 視頻的評論區熱烈討論。卡穆雅比告訴記者:“我的視頻收到了很多好評,特別是來自加拿大和美國的觀眾(zhong) ,他們(men) 感謝我展示了他們(men) 未曾見過的中國的一麵。還有華人說我的視頻讓他們(men) 了解了自己的‘根’。”在這條視頻的評論區裏,有不少網民推薦他參觀侵華日軍(jun)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侵華日軍(jun) 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等博物館。卡穆雅比對記者說:“每次6天的免簽時間基本夠我探索一座城市,我計劃下次申請停留時間更長的中國簽證,去看看更多地方,包括侵華日軍(jun) 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所在的城市哈爾濱。”
感受中國的現代化和高科技也是許多外國網紅來華體(ti) 驗的重要部分。今年4月,印度博主米什拉在名為(wei) “Indigo Trekker”的YouTube賬號上發布了題為(wei) “全世界都不會(hui) 相信的中國新基礎設施”的視頻。視頻中,米什拉用英語和印地語介紹並展示了在深圳崗廈北站的乘坐體(ti) 驗,他在地鐵列車上用無線充電設備給手機充電,出站時進行麵部掃描,他感歎道,這是“中國最瘋狂的地鐵係統設計”“它安全、方便、經濟高效、快捷、環保”。
除了現代科技本身,隨著中國真誠好客地追求高水平開放,外國遊客還能享受到專(zhuan) 門為(wei) 他們(men) 提供的便利。以前,線上支付一直被認為(wei) 影響了外國人來華旅遊的體(ti) 驗。但近段時間,在相關(guan) 舉(ju) 措推動下,外籍來華人員線上、線下購買(mai) 產(chan) 品與(yu) 服務的支付體(ti) 驗得到持續優(you) 化。相關(guan) 部門一方麵推動“外卡內(nei) 綁”,境外銀行卡可綁定支付寶或財付通在國內(nei) 商戶消費;另一方麵支持“外包內(nei) 用”,越來越多境外電子錢包可在國內(nei) 使用。“一部手機遊中國”成為(wei) 外國博主的“必打卡項目”。卡穆雅比對記者表示:“用手機支付在加拿大不是常態,但在中國可以用手機做一切,真的很神奇。”
“我希望人們(men) 能更加開放和包容,不要因為(wei) 偏見錯過真實世界”
“(西方)媒體(ti) 有時把中國說得很不好,所以我想自己來看看。”在與(yu) 這些外國博主交流時,《環球時報》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句話。西方媒體(ti) 很多有關(guan) 中國的報道總是充滿誤解和偏見,但這種汙名化反而激發了外國博主探索的好奇心。
“出於(yu) 一些不太好的原因,幾乎所有西方媒體(ti) 都曾討論這個(ge) 地方。所以,我訂了去新疆烏(wu) 魯木齊的航班。”YouTube博主“Ken Abroad”對記者說。在西方媒體(ti) 的敘述中,新疆似乎成了被工具化、政治化的符號,頻繁出現在各種攻擊中國的論調中。在某些西方媒體(ti) 的報道中,新疆被描繪成“充滿爭(zheng) 議和問題”的地區。今年2月,“Ken Abroad”上傳(chuan) 了他在新疆旅遊的視頻,並在簡介中寫(xie) 道:“一些評論說,該地區不對外國人開放,我將不被允許進入。但事實上,我能暢通無阻地進入,落地後不久,我就開始探索烏(wu) 魯木齊市中心了。”
視頻中,新疆的多元文化讓“Ken Abroad”印象深刻。他走在烏(wu) 魯木齊白雪皚皚的街道上,來到大巴紮步行街嚐試新疆特色的奶茶和饢,並用英語對著鏡頭說:“我注意到,這裏所有的路標,不僅(jin) 是店鋪招牌,都是既寫(xie) 有漢語、又寫(xie) 有維語的。”他又走進一家室內(nei) 市場,拍攝那裏售賣的民族服飾、駝奶、果幹、犛牛肉等商品,說道:“這個(ge) 市場和我在中國其他城市看到的市場很不一樣,這裏售賣的商品讓我想起中東(dong) 地區市場的樣子。”
卡穆雅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他發布了中國相關(guan) 視頻後,遭到一些網友的質疑。有評論稱他“被中國收買(mai) ”,聲稱他在視頻中“使用濾鏡讓天空看起來更藍”。為(wei) 此,卡穆雅比專(zhuan) 門出視頻回應這些無中生有的指責。他說:“我不明白,為(wei) 什麽(me) 僅(jin) 僅(jin) 因為(wei) 我說出我看到的真相,就要受到這樣的對待。我懷疑寫(xie) 這些評論的網民是機器人或是水軍(jun) 。”他無奈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去過很多國家,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和美國,但隻有中國相關(guan) 視頻收到了這麽(me) 多負麵評論。這讓我感到中國在某種程度上被誤解和欺負。很多人不願承認中國的現狀,他們(men) 不知道中國進步了很多。我是個(ge) 中立的人,不偏袒任何人或任何事。我隻希望,人們(men) 能更加開放和包容,不要因為(wei) 偏見錯過真實世界。”
有網民稱之為(wei) “洋悟運動”
海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畢研韜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China Travel’爆紅是個(ge) 重要的轉折點,要好好珍惜。外國博主的公信力、粉絲(si) 文化、計算傳(chuan) 播、年輕一代對多元信息的偏好,都是背後的重要原因。”在畢研韜看來,當外國人認識到他們(men) 有關(guan) 中國的認知曾長期被操縱,就會(hui) 萌生親(qin) 自來中國深度體(ti) 驗、了解真實中國的動力,有中國網民開玩笑稱之為(wei) “洋悟運動”。
隨著越來越多外國博主來華旅遊,他們(men) 在讓世界看到中國積極一麵的同時,也有一些人在傳(chuan) 播偏負麵的信息。比如,一位泰國博主近日連發2條有關(guan) “中國公廁”的視頻,直言“真的受不了了,要哭了”,在鏡頭前多次捂住鼻子,並勸告大家“不要來中國旅遊”。
對此,畢研韜對記者表示,要接受監督和批評。不過,對於(yu) 惡意抹黑,當然要及時回應。必要時可邀請相關(guan) 博主再次訪問中國。另一方麵,要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和服務質量,也可以研究不同文化群體(ti) 的偏好和需求。南京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表示:“真實的中國有正麵也有負麵,發現中國問題的視頻使中國形象更加生動全麵,太完美反而讓人覺得虛假。不是隻有積極的故事才有價(jia) 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