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領域發生了兩(liang) 件大事:
一是第78屆聯合國大會(hui) 協商一致通過中國主提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jue) 議,包括美國在內(nei) 的140多國參與(yu) 聯署。決(jue) 議鼓勵通過國際合作和實際行動幫助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倡導開放、公平、非歧視的商業(ye) 環境,實現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續發展。
二是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hui) 議在上海隆重開幕。李強總理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強調中國願與(yu) 各國一道,推動人工智能更好服務全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來。會(hui) 上發布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呼籲各國政府、科技界、產(chan) 業(ye) 界等利益攸關(guan) 方積極響應,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共同維護人工智能安全發展。大會(hui) 吸引了特斯拉、微軟、新思科技等500餘(yu) 家國內(nei) 外企業(ye) 參展,其中特斯拉二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 Gen2更是在會(hui) 上首次亮相。
回顧這兩(liang) 件大事,人工智能領域“政產(chan) 學研”的聯動不斷凸顯,交流合作的主題貫徹始終。國際社會(hui) 正在形成一個(ge) 共識:人工智能是機遇也是挑戰,隻有全球攜手同行,我們(men) 才能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全部潛力,為(wei) 全人類帶來更大福祉。去年10月,習(xi) 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明確表示我們(men) 願同各國加強交流和對話,共同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中方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中方既推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也重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始終積極擁抱智能變革,願意也能夠舉(ju) 起人工智能發展的大旗。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在人工智能這樣的全球性挑戰麵前,中美合作顯得尤為(wei) 重要。作為(wei) 人工智能第一梯隊國家,中國在專(zhuan) 利申請和工業(ye) 應用上優(you) 勢明顯,美國則在基礎技術和人才培養(yang) 等領域名列前茅。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申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zhuan) 利數全球第一,是美國專(zhuan) 利數的6倍。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在人工智能模型數量上領先各國,擁有61個(ge) 知名人工智能模型。中美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優(you) 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為(wei) 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作出更多有益貢獻。
對於(yu) 同美方開展人工智能合作,中方的善意誠意始終如一,對話合作的大門始終開放。去年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hui) 晤期間,兩(liang) 國就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機製達成重要共識,為(wei) 中美人工智能交流合作開啟了新篇章。隨後中美開展了多軌道對話,特別是今年5月成功舉(ju) 行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首次會(hui) 議,圍繞人工智能科技風險、全球治理、各自關(guan) 切的其他問題深入、專(zhuan) 業(ye) 、建設性地交換了意見,重申繼續致力於(yu) 落實兩(liang) 國元首在舊金山達成的重要共識。中方明確表示,願同包括美方在內(nei) 的國際社會(hui) 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
令人遺憾的是,美方對同中方開展人工智能交流合作抱有疑慮,對中方可能取得技術進步更是充滿焦慮。在這種心態主導下,盡管也有開展對話、聯署決(jue) 議的一麵,但更多的是采取種種消極舉(ju) 措。要麽(me) 限製對中國人工智能等先進產(chan) 業(ye) 的投資,要麽(me) 升級先進人工智能芯片對華出口管製,要麽(me) 限製中企使用美國雲(yun) 計算服務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最近還在謀劃對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模型設置護欄。美方一再人為(wei) “築牆設壘”,強推“脫鉤斷鏈”,不僅(jin) 阻擋不了中國的科技進步,還會(hui) 破壞國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完整,削弱人類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勢必令國際社會(hui) 大失所望。
人工智能攸關(guan) 全人類共同命運,是中美間值得合作、需要合作,也必須合作的前沿領域。國際社會(hui) 期待中美雙方承擔大國責任,共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中美人工智能合作的積極勢頭來之不易,理應得到雙方的共同嗬護和培育,使之成為(wei) 中美合作新的“綠洲”,為(wei)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