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何以中國·運載千秋|顧風:沒有大運河,何以中國

發布時間: 2024-07-11 15:27:00 來源: 人民網

  “申遺不是終點。”2024年6月29日,揚州博物館報告廳,觀眾(zhong) 們(men) 冒雨前來,聆聽一場關(guan) 於(yu) 大運河的講座,主講人是顧風。

  “祝賀,中國!”2014年6月22日,卡塔爾多哈,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顧風現場打電話回國報喜。

  顧風,原揚州市文物局局長、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主任,現任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揚州“雙博館”名譽館長,2005年起投身大運河申遺和遺產(chan) 保護工作。如今,雖已年逾古稀,談起大運河,他言語中仍滿是熱情。

顧風在辦公室翻閱資料。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
顧風在辦公室翻閱資料。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

  “揚州是大運河的長子”

  2007年,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掛牌成立,由揚州牽頭,以城市聯盟的形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

  為(wei) 什麽(me) 是揚州?

  揚州瘦西湖附近,有一條邗溝。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邗溝,第一次用人工的方式溝通了江淮兩(liang) 大自然水係。《左傳(chuan) 》將此記載為(wei) “吳城邗,溝通江淮”,大運河2500年的曆史由此計起。

  此後,邗溝經曆代改造變遷,融為(wei) 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顧風說,這也是揚州被稱為(wei) “大運河原點城市”的由來。

  “揚州是大運河沿線一個(ge) ‘通史’式的城市。”顧風說,自邗溝起,大運河的每個(ge) 重要發展階段都有揚州的身影,“成為(wei) 一條有序列的曆史運河談何容易?我們(men) 現在還能指認,一段河道,它的前身是什麽(me) 、哪個(ge) 朝代的,這是很獨特的”。

  “揚州和大運河共生共長,興(xing) 衰與(yu) 共。”顧風說,無論是隋唐時期,還是明清時期,大運河揚州段在漕運、農(nong) 業(ye) 灌溉等方麵都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

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度假區一角。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
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度假區一角。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顧風表示,獨特的地理位置,讓揚州很早就成為(wei) 南北文化交流的走廊,“以戲曲為(wei) 例,在京劇和昆曲的發展過程中,揚州是不可缺少的舞台”。

  “到今天,京杭運河揚州段還有3到4億(yi) 噸左右的年船舶通過量。”顧風說,揚州充分展現了大運河“活態”的特征,“回過頭來看揚州跟大運河的關(guan) 係,可以說是大運河的長子”。

  “保持活態就很了不起”

  世界上著名的運河和水利工程不止一處,大運河有何特別之處?

  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認為(wei)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業(ye) 革命前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土木工程項目,它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和領土的統一管轄,反映出中國人民高超的智慧、決(jue) 心和勇氣,以及東(dong) 方文明在水利技術和管理能力方麵的傑出成就。

  在顧風看來,大運河及其遺產(chan) 的價(jia) 值主要體(ti) 現在曆史價(jia) 值、科學價(jia) 值等方麵。

  我國自然河流多為(wei) 東(dong) 西向,一定程度上對南北向的往來形成了屏障。“南北向的大運河溝通了幾大水係,同時也把區域文明的邊界打破了,客觀上為(wei) 實現大一統、鞏固封建統治創造了條件。”顧風說,“這是大運河最直接、最基礎的作用。沒有大運河、沒有大一統,何以中國?”

  大運河的科學價(jia) 值主要體(ti) 現在水工係統及其產(chan) 生的綜合價(jia) 值方麵。顧風介紹,大運河整體(ti) 的水工係統由一係列工程組成,有補水的、泄洪的、調節水位行船的等等。

  “英文單詞裏的The Grand Canal,特指中國大運河,這是獨一無二的詞。”顧風說,從(cong) 地理跨度、時間跨度、功能作用和保持至今的“活態”特征上看,大運河都是獨特的,“拋開其他,僅(jin) 僅(jin) 是活著這一點,就很了不起啦!”

  “申遺不是終點”

  “祝賀,中國!”

  十年前,卡塔爾多哈,一錘定音。現場的顧風“有點懵”,他努力讓大腦動起來,思考接下來應該做什麽(me) ——要報喜,馬上把消息傳(chuan) 回國內(nei) 。

  “會(hui) 場外麵是一個(ge) 比較大的前廳,空蕩蕩的,唯東(dong) 北角有一把靠椅。我就坐在這個(ge) 地方。手機撥通以後,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回憶起這一刻,顧風眼泛淚光。

  時間回到2005年,揚州市積極參與(yu) 大運河申遺,時任揚州市文物局局長的顧風投身其中。從(cong) 對揚州的運河遺產(chan) 進行摸底,到與(yu) 多個(ge) 城市競爭(zheng) 、爭(zheng) 取到牽頭機會(hui) ,再到協助其他城市進行遺產(chan) 普查、生態整治和申遺規劃,顧風幾乎把大運河沿線走了個(ge) 遍。

  前往多哈參會(hui) 前,顧風寫(xie) 下幾幅書(shu) 法作品,打算送給同行代表留念,其中一幅是“夢想成真”。“合影環節,我們(men) 準備的橫幅找不到了,就拿著這幾幅字拍了照。”

顧風(左三)在會(hui) 場合照留念。受訪者供圖
顧風(左三)在會(hui) 場合照留念。受訪者供圖

  “申遺不是終點。”顧風認為(wei) ,未來,一方麵要加強曆史研究,繼續做好對現有遺產(chan) 段落的保護工作;另一方麵,要以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吸引更多人走近大運河。

  “我希望它變,也希望它不變。”談起對未來大運河的設想,顧風說,“後代的智慧肯定超乎想象,但我希望它的核心價(jia) 值以及和城市的緊密聯係不變”。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