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墨西哥媒體(ti) 上看到越來越多關(guan) 於(yu) 中國發展的報道。”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國際問題專(zhuan) 家伊格納西奧·馬丁內(nei) 斯說,從(cong) 經濟數據到減貧政策,從(cong) 新能源汽車到太空探索,這些報道涉及中國發展的方方麵麵,呈現出立體(ti) 多元的中國形象。
近來,中非共和國潛力網報道指出“中國高質量發展將持續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注入動力”,《約旦時報》將中國加快綠色轉型稱為(wei) “世界發展的亮點”,埃及《亞(ya) 洲視野》雜誌稱讚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舉(ju) 措,津巴布韋《先驅報》關(guan) 注中國與(yu) 非洲國家的文化交流……海外媒體(ti) 紛紛看好中國經濟前景,讚歎中國科技創新,欣賞中國文化之美。
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人已經看穿西方編織的虛假敘事,開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國”。
“世界認識到中國發展方案帶來的全球性成果”
約旦作家薩米爾·艾哈邁德長期關(guan) 注中國,曾十餘(yu) 次訪華,見證了中國的發展成果。他撰寫(xie) 了兩(liang) 部關(guan) 於(yu) 中國以及阿拉伯國家與(yu) 中國關(guan) 係的著作,在當地媒體(ti) 發表了數百篇相關(guan) 文章。在他看來,國際媒體(ti) 對中國各領域發展成就日益關(guan) 注,是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的體(ti) 現,顯示世界各國對中國發展所帶來機遇的認同。
這是2023年11月22日在埃及開羅以東(dong) 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拍攝的一名在高樓樓頂施工的中國工人。新華社記者隋先凱攝
多年來,中國積極加強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務實合作,推動金磚合作機製、上合組織行穩致遠,完善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拉共體(ti) 論壇、中阿合作論壇等多邊合作框架,以實際行動打造一條共謀發展、彼此成就的共同繁榮之路。
在紅海之濱的埃及,中企承建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拔地而起,沙漠中的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呈現勃勃生機,中企承建的齋月十日城輕軌鐵路幫助埃及實現電氣化鐵路零的突破……埃及《金字塔報》近來多次刊文介紹埃中兩(liang) 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累累碩果,認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是“兩(liang) 國間最重要的合作”,為(wei) 埃及加快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埃及駐中國大使館前媒體(ti) 顧問艾哈邁德·薩拉姆認為(wei) ,中國的發展理念是不讓任何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掉隊,不斷推動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成果,“中國的繁榮發展符合世界的利益,世界的繁榮穩定也是中國的機遇”。
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中巴合作建設的美麗(li) 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貫穿該國南北,在滿足當地城市用電需求的同時,還有力支持巴西能源低碳轉型。巴西公共政策學者米爾頓·波馬爾認為(wei) ,巴中兩(liang) 國在基礎設施方麵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了巴西的國際競爭(zheng) 力,“這充分體(ti) 現中國與(yu) 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
巴西媒體(ti) 評價(jia) ,共建“一帶一路”、金磚合作機製給包括巴西在內(nei) 的世界各國帶來發展機遇。“金磚合作機製表達了全球南方國家的關(guan) 切和願望,引領著全球南方的崛起”。“‘一帶一路’不僅(jin) 是一條地理意義(yi) 上的商路,更是一條超越意識形態邊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發展之路”。
“‘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金磚朋友圈不斷擴大,當中國拉近與(yu) 世界的距離時,世界也認識到中國發展方案帶來的全球性成果。”巴西《商業(ye) 觀察報》總編輯馬科斯·奧利維拉說。
“我們(men) 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國”
“國際話語體(ti) 係中有一套偏向西方的敘事,這種敘事在我看來是不準確的。”南非獨立在線新聞網站主編蘭(lan) 切·威滕去年在參加第六屆金磚國家媒體(ti) 高端論壇時這樣說。那次論壇匯聚了來自近30個(ge) 金磚國家和非洲國家的約100家媒體(ti) 、智庫、國際組織等機構的代表,“西方之外的聲音應該被聽到”“打破西方話語壟斷”成為(wei) 與(yu) 會(hui) 者共同的心聲。
這是2024年2月2日拍攝的西安大唐不夜城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曆史上,全球南方國家曾普遍遭受西方國家奴役和掠奪。如今,全球南方正經曆新一輪群體(ti) 性覺醒,謀求獨立自主、加強團結合作、擺脫殖民主義(yi) 烙印是南方國家的共同利益所在。而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利用話語霸權不斷抹黑中國,目的就是破壞中國與(yu) 其他南方國家的關(guan) 係,阻止南方國家走共同發展道路,維護美國及其盟友的霸權利益。
“過去,世界通過西方國家的‘二手傳(chuan) 播’了解中國。今天,我們(men) 看清了那些對中國的誤解與(yu) 訛傳(chuan) 。”肯尼亞(ya) 國際關(guan) 係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說。
孟加拉國《閃電》報刊文指出,西方無視中國發展對全球繁榮的巨大貢獻,通過各種手段抹黑中國,不過是“過時的政治花招”。烏(wu) 幹達《新景報》評論,西方大國仍把持話語霸權,妄圖通過妖魔化中國來扭曲世界的認知。“我們(men) 要進行集體(ti) 性‘去殖民化’,以抗衡西方對中國有偏見的敘事。”
“我們(men) 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國。”馬丁內(nei) 斯表示,隨著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以及對外人文交流增多,越來越多南方國家了解到真正的中國,看清了西方媒體(ti) 的歪曲抹黑。
在薩拉姆看來,西方敘事失去公信力是必然的。“我們(men) 正見證中國發展所帶來的積極成果,中國作為(wei) 可靠的發展夥(huo) 伴給全球南方國家帶來了信心。這暴露出西方的意識形態偏見,讓針對中國的種種謊言變得不堪一擊。”他指出,全球南方媒體(ti) 對中國發展的客觀報道對擴大全球南方話語權、維護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有著重要意義(yi) 。
“西方針對中國的‘陳詞濫調’應當改變”
美國羅伯特·莫裏斯大學副教授安東(dong) 尼·莫雷蒂曾歸納了西方媒體(ti) 攻擊中國的兩(liang) 種話術:一種是妄言中國的發展能力不足以取得像西方那樣傲人的成就,另一種是宣稱中國一旦強大將給世界秩序帶來不可想象的破壞。二者看似相互矛盾,本質上是對中國的發展進行全方位否定。
“西方針對中國的‘陳詞濫調’應當改變。”阿德希爾認為(wei) ,中國已成長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和全球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巨大成就不容忽視。“西方媒體(ti) 要認識到,一個(ge) 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將長期存在。”
2024年4月11日,一名外國遊客在“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廣西南寧市青秀山主會(hui) 場品嚐美食後做出“OK”手勢。新華社記者周華攝
如今,中國的發展成就在全球範圍內(nei) 展現出日益強大的影響力和說服力,讓一些西方媒體(ti) 也不得不正視: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認為(wei) 中國在太空探索、人工智能、醫療衛生等領域已取得長足進步,逐步成長為(wei) 世界範圍內(nei) 的科技強國,“西方應繼續保持甚至加強同中國的科技合作”;美國外交學者網站近期刊登多篇文章,肯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促進全球發展的重要性,認為(wei) 這一倡議與(yu) 西方國家提出的發展方案之間是互補而非競爭(zheng) 關(guan) 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應抓住這一倡議所帶來的機遇。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阿卜杜勒·阿齊茲(zi) ·沙巴尼表示,西方媒體(ti) 對中國發展的這些評價(jia)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們(men) 對世界經濟、科技現實認知的一些變化,這種變化正在推動它們(men) 對中國進行重新思考。
民間交流的增多,也成為(wei) 打破西方媒體(ti) 輿論霸權、推動樹立對華正確認知的一個(ge) 重要因素。近來,不少西方遊客選擇親(qin) 自來中國看一看。他們(men) 驚歎於(yu) 中國的安全與(yu) 友好、美食與(yu) 美景、繁榮與(yu) 創新,中國之行成為(wei) 破除偏見之旅。很多外國博主成為(wei) 宣傳(chuan) “魅力中國”的“最強代言人”,主動在社交媒體(ti) 平台上講述他們(men) 眼中的這個(ge) 東(dong) 方大國。“中國跟我們(men) 過去在西方媒體(ti) 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認識中國最好的方式就是身臨(lin) 其境去體(ti) 會(hui) 它”……
巴西《商業(ye) 觀察報》總編輯馬科斯·奧利維拉說,部分西方媒體(ti) 報道的變化不能說明西方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中國,但或許可以逐步改變西方受眾(zhong) 過去對中國的錯誤認知,進一步打破西方對華“有色眼鏡”。
“中國以實際行動證實了自身的能力與(yu) 擔當,國際媒體(ti) 應該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發展結出的碩果。”阿德希爾說。(參與(yu) 記者:董修竹、林晶、陳威華、趙焱、席玥、吳昊、何奕萍、羅晨、謝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