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深化財稅體製改革——助力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發布時間: 2024-07-11 20:50: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征程上看改革】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體(ti) 製改革,是一場關(guan) 係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

  2014年,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審議通過《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我國預算管理製度不斷改進,稅收製度日趨完善,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製度逐步建立。一係列財稅體(ti) 製改革蹄疾步穩、成效顯著,為(wei)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預算製度,優(you) 化稅製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ti) 係”。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謀劃新一輪財稅改革。如今,新一輪財稅改革蓄勢而發,將進一步健全現代化財稅體(ti) 製,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1 加強預算管理 “國家賬本”更加公開透明

  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3950億(yi) 元,增長3.3%;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5490億(yi) 元,增長4%……今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了關(guan) 於(yu) 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yu) 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jue) 議,批準2024年中央預算。

  打開這份“國家賬本”,一收一支、政策變動皆清晰可見,一項項惠及民生的舉(ju) 措充滿溫度。預算報告是反映國家的“錢”從(cong) 哪裏來、到哪裏去的重要窗口,關(guan) 乎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方麵麵。

  預算管理製度改革是財稅體(ti) 製改革的重頭戲,是建立現代財政製度的重要內(nei) 容。2014年8月審議通過的新預算法,明確“建立健全全麵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製度”。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預算管理製度改革的決(jue) 定》,提出完善政府預算體(ti) 係、積極推進預算公開、改進預算管理和控製、加強財政收入管理、優(you) 化財政支出結構等多項改革舉(ju) 措。

  “預算管理製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標準科學、規範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製度基本建立。”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

  今年3月26日,2024年中央部門預算集中向社會(hui) 公開,這是中央部門連續第17年曬出“賬本”。4月初,財政部發布2022年度地方預決(jue) 算公開度排行榜,各地預決(jue) 算公開管理水平持續提升,預決(jue) 算信息基本實現“應公開盡公開”。

  中央和地方積極推進預決(jue) 算公開,主動向社會(hui) “曬賬本”“亮業(ye) 績”,公開政府花錢“明白賬”,財政賬本更加透明、詳細,可讀性更強。各地還針對預決(jue) 算公開工作難點問題,強化信息技術支撐,不斷優(you) 化公開方式,讓社會(hui) 公眾(zhong) 找得著、看得懂、能監督。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財政各項支出是否花得有效,同樣是公眾(zhong) 關(guan) 心的重要問題。2018年9月,《關(guan) 於(yu) 全麵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發布,明確了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各地加快構建和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ti) 係,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不斷提升,為(wei) 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推動提升積極財政政策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撐。

  “預算績效目標設立、事前績效評估、績效運行監控和績效評價(jia) 及結果應用,使預算安排更好地做到保障重點,資源配置更加高效,避免資金使用的低效、無效問題,助力實現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福昌說。

  預算管理製度改革穩步推進、不斷完善,為(wei) 建立現代財政製度奠定了堅實基礎。2021年,《關(guan) 於(yu) 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製度改革的意見》發布,為(wei) 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製度改革作出部署,推動預算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

  2 推進稅製改革 現代稅收體(ti) 係逐步完善

  2016年5月1日零時,北京民族飯店開出中國餐飲住宿業(ye) 首張增值稅專(zhuan) 用發票,標誌著征收了66年的營業(ye) 稅成為(wei) 曆史。2012年,實施“營改增”試點;2016年,“營改增”試點全麵推開;此後,稅率由四檔簡並為(wei) 三檔,稅率連續降低;留抵退稅製度不斷完善,進項稅抵扣範圍擴大,增值稅改革持續深化。

  2019年,住房、教育、醫療、贍養(yang) 老人等六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開始實施;2022年,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費納入個(ge) 人專(zhuan) 項附加扣除;2023年,我國提高“一老一小”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標準,6600多萬(wan) 納稅人受益。

  2018年,個(ge) 人所得稅起征標準提高至每月5000元,並開始適用新的稅率表;優(you) 化調整稅率結構;專(zhuan) 項附加扣除製度精準惠及特定群體(ti) ,建立起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的個(ge) 人所得稅製度,降低中低收入群體(ti) 稅收負擔。個(ge) 人所得稅製度改革紅利惠及千家萬(wan) 戶。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稅製改革不斷攻堅克難,完善稅製與(yu) 減稅並重,稅負水平不斷降低,在關(guan) 鍵領域取得重要曆史性突破,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助力。

  更多稅製改革成果惠及市場主體(ti) 和廣大群眾(zhong) ——完善企業(ye) 所得稅製改革,實施覆蓋創業(ye) 投資、創新主體(ti) 、研發活動等創新全鏈條的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力度不斷加大,小微企業(ye) 減征企業(ye) 所得稅且減征的範圍和力度逐步擴大,固定資產(chan) 加速折舊政策適用範圍擴大到全部製造業(ye) ,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啟動新一輪消費稅改革,調整優(you) 化消費稅征收範圍、稅率和環節,在引導合理消費以及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等方麵起到了顯著作用。推進資源環境稅收製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ti) 係……一次次稅製改革穩步高效,一係列減稅降費精準施策,推動現代稅收體(ti) 係逐步完善。

  近年來,我國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力度空前。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的總規模超2.2萬(wan) 億(yi) 元,其中超七成“落”於(yu) 民營經濟,助力企業(ye) 減負,激發市場活力。現行的製度性減稅降費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稅費紅利精準“落袋”,稅收調節作用不斷增強,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持續增強。

  “要提升稅收優(you) 惠政策精準性,精準選擇受益主體(ti) 、精準把握政策適度性,同時繼續優(you) 化稅製結構、健全直接稅體(ti) 係,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健全地方稅體(ti) 係。”北京國家會(hui) 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指出。

  我國稅收法定進程全麵提速。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後,我國稅收立法步伐加快,稅收法律製度體(ti) 係不斷完善,目前已有13個(ge) 稅種完成立法,進一步促進構建科學的現代稅收製度。

  3 協調事權財力 財稅體(ti) 製改革走向縱深

  改革措施“落地有聲”,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經過多年改革實踐,我國現代財政製度框架逐步確立,充分發揮了全麵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軍(jun) ”作用。

  2012年到2023年,我國財政收入從(cong) 11.7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1.68萬(wan) 億(yi) 元,支出規模從(cong) 12.6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7.46萬(wan) 億(yi) 元,財政“蛋糕”越做越大,財政實力顯著增強,財稅體(ti) 製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隨著改革走向“深水區”,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已經在路上。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謀劃新一輪財稅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就“謀劃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作出戰略部署。3月公開的《關(guan) 於(yu) 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yu) 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列出新一輪財稅改革工作重點,包括進一步完善稅收製度、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推進財政資源統籌、提高預算管理完整性、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ti) 係等。

  “推進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健全現代預算製度,優(you) 化稅製結構,完善地方稅體(ti) 係,強化轉移支付激勵約束,建立健全與(yu) 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政製度。”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作《國務院關(guan) 於(yu) 2023年中央決(jue) 算的報告》時表示。

  “當前,我國發展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jue) 的矛盾和問題更加錯綜複雜,新一輪財稅改革既是對此前改革的延續和深化,也將根據新形勢下遇到的具體(ti) 問題相應推出新的舉(ju) 措。”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指出。

  中央與(yu) 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是理順政府間財政關(guan) 係的前提和基礎。進一步完善分稅製,各級政府間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收入劃分、轉移支付等將成為(wei) 改革重點和難點。

  2016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中央與(yu) 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推進中央與(yu) 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作出總體(ti) 部署。此後,中央與(yu) 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教育、科技等一係列分領域改革方案出台。

  多年來,改革取得顯著進展,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與(yu) 地方財政關(guan) 係逐步形成,中央領導、合理授權、依法規範、運轉高效的中央與(yu) 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模式框架基本確立。

  “近年來隨著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央地兩(liang) 級財政收入的分配不斷優(you) 化,比如對增值稅等主體(ti) 稅種進行了分配比例的調整。下一步,要進一步優(you) 化財政收入分配機製,通過有效規範管理,使地方的財權與(yu) 事權更相匹配。”李旭紅指出。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楊誌勇指出,各級政府之間的事權和財權的匹配問題成為(wei) 地方政府債(zhai) 務問題重點關(guan) 注的內(nei) 容,要理順政府間財政關(guan) 係,減輕基層政府的財政壓力,更好地防範和控製債(zhai) 務風險;也要進一步完善分稅體(ti) 製,進一步劃分事權,健全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製度。

  2012年到2023年,我國財政收入從(cong) 11.7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1.68萬(wan) 億(yi) 元。

  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2.2萬(wan) 億(yi) 元。我國宏觀稅負從(cong) 2012年的18.7%降至2022年的13.8%。

  2023年,我國新辦涉稅經營主體(ti) 達1687.6萬(wan) 戶,同比增長28.3%。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