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是齊頭並進的姊妹篇。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的一條寶貴經驗就是全麵依法治國。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召開在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近日舉(ju) 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上明確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於(yu) 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wei) 法律製度”。夯實“中國之治”的製度根基,方法明確,指引清晰。
法者,治之端也。在治國理政的關(guan) 鍵詞裏,“法治”重於(yu) 泰山。改革發展穩定,內(nei) 政外交國防,治黨(dang) 治國治軍(jun) ,無不以法治為(wei) 依憑、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來貫徹。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與(yu) 法治這個(ge) “製度密碼”密不可分。新時代以來,全麵深化改革取得曆史性偉(wei) 大成就,離不開全麵依法治國提供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製度保障。
改革,意味著除舊布新;法治,意味著秩序穩定。如何處理二者關(guan) 係,考驗著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和四中全會(hui) 分別對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作出重大戰略部署,集中展現了“破”與(yu) “立”的辯證統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語道明,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liang) 翼、車之兩(liang) 輪,相輔相成、相伴而生。法治的實現離不開改革推動,改革的深化也要求法治保障。二者協調統一,才能讓我國社會(hui) 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改革步伐更加堅實。從(cong) 出台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到製定外商投資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修訂國務院組織法、公司法等,這些年我國立法決(jue) 策主動適應改革需要,立法參與(yu) 改革之深之廣前所未有。從(cong) 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到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等,立法授權允許更多試點地區先行先試。重大改革於(yu) 法有據,做到法與(yu) 時移,澄清了那種“改革就是衝(chong) 破法律束縛”“改革要上路、法律要讓路”的錯誤觀點,增強了改革的穿透力。
——堅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法治體(ti) 係更加健全。先後兩(liang) 次修改立法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司法體(ti) 製改革“動真碰硬”,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法隨時變,經濟社會(hui) 發展到哪裏,立法就跟進到哪裏;改革發展的進程,就是法治進步的過程。
把“先行先試”和“於(yu) 法有據”統一起來,把大膽試、大膽闖和加強頂層設計協調起來,把堅持原則和鼓勵創新結合起來,同步推進改革與(yu) 法治,才能不因保守而縮手縮腳,不因冒進而蠻幹亂(luan) 幹,為(wei) 改革及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立治有體(ti) ,施治有序。新時代的改革開放,製度建設分量更重。實踐證明,全麵依法治國,不僅(jin) 是製度文明的發展,更體(ti) 現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治理智慧。進一步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推動各方麵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逐步實現國家治理製度化、程序化、規範化、法治化。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wan) 水,未來仍需跋山涉水。全麵深化改革越深入,越需要法治引領、推動。啃下改革攻堅期的硬骨頭,涉過利益格局調整的深水區,就必須把全麵依法治國紮實推向前進。進一步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共同推進、一體(ti) 建設”法治領域各個(ge) 環節,避免零敲碎打、單兵突進,最大限度將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推進全麵依法治國這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將助推“中國之治”再創新奇跡。 (經濟日報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