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運河十年蝶變,煥發蓬勃生機

發布時間: 2024-07-15 09:31: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楊維鳳(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24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十年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領導下,沿岸各地堅持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的宗旨,大運河得以“美起來”“活起來”,成為(wei) 更好連接過去與(yu) 未來的精神紐帶,成為(wei) 中華文明的傳(chuan) 承之河、生機勃勃的生態之河、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千年大運河,十年精彩蝶變,古老運河正煥發出嶄新的生機與(yu) 活力。

  突出頂層設計,發揮規劃引領作用。2019年《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相繼印發,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作出總體(ti) 部署和係統謀劃。2020年,國家相關(guan) 部門製定大運河河道水係治理管護、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生態環境保護修複、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等4個(ge) 專(zhuan) 項規劃,大運河沿線8省市也分別製定出台本地區的實施規劃。2021年,《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出台。由此,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的“四梁八柱”規劃體(ti) 係初步形成,為(wei)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提供了係統指引和支撐。

  保護優(you) 先,造就“生態之河”。十年來,沿河沿岸地區持續推動河道水係治理管護,加強生態環境修複,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wei) 運河文化傳(chuan) 承利用奠定了生態基礎。沿線省市不斷完善地方法規,並全麵建立河長製,沿線水環境納入嚴(yan) 密監測。比如,揚州市推動運河三灣生態修複,使古運河從(cong) 環境髒亂(luan) 差的工業(ye) 區華麗(li) 轉變為(wei)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北京市利用水質監測傳(chuan) 感器、新型高效水草切割收集船、原位水體(ti) 修複等水務新工藝、新技術,通過截汙治汙、河濱帶生態修複、灘地小微濕地和城市公園建設改善水質;天津市開展河湖“清四亂(luan) ”“健康大運河”等專(zhuan) 項行動,清淤護砌、截汙治汙、騰退岸線,修複運河兩(liang) 岸生態。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大運河京津冀段、山東(dong) 、江蘇、河南等段水質明顯好轉,北運河幹流出境水質由劣Ⅴ類逐步提升並穩定在Ⅳ類;大運河江蘇段沿線水質穩定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

  創新傳(chuan) 承,彰顯“文化之河”。江南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中原文化等在大運河中匯聚交融,形成獨特的大運河文化。十年來,沿岸各地著力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多地聯動共同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北京段祿米倉(cang) 倉(cang) 廒文物建築、燃燈塔、永通橋等運河遺址得到修複,沿線遺址遺跡保護利用水平不斷提升;北京、聊城、杭州、揚州等地建成一批大運河主題博物館和特色專(zhuan) 題文博場館,全方位展示大運河的千年曆史文化脈絡;楊柳青、台兒(er) 莊古城、周莊、南潯古鎮、烏(wu) 鎮、西塘古鎮等運河沿線特色古鎮古村,成為(wei) 旅遊熱點地區。大運河沿線各地還深入挖掘運河文化底蘊,采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詮釋運河文化,運河主題相關(guan) 的文藝作品和文藝活動不斷湧現,例如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歌劇《運之河》、舞劇《千年運河》、美術精品《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等。多維傳(chuan) 承,流淌的“文化之河”賡續曆史文脈,潤澤百姓生活。

  科學利用,共建“幸福之河”。十年來,運河沿線各地整合文化、旅遊、體(ti) 育等各類資源,大力發展文創旅遊等產(chan) 業(ye) ,帶動經濟發展,讓大運河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之河”。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通過科技手段打造互動式、沉浸式體(ti) 驗,開館3年來累計接待遊客800多萬(wan) ;常州將河畔工業(ye) 遺產(chan) 改造為(wei) 文創園區,吸引近90家文創類工作室和公司入駐,平均每年吸引70多萬(wan) 名遊客參觀,成為(wei) “常州文化新碼頭”;棗莊市台兒(er) 莊區推動“旅遊+”業(ye) 態融合發展,開展一係列非遺類演藝活動,建設了40餘(yu) 座文化展館;杭州塘棲古鎮、湖州新市古鎮和紹興(xing) 柯橋古鎮通過對運河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開發多元新業(ye) 態,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堅持把造福人民作為(wei) 運河保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讓更多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到大運河保護中來,讓“幸福之河”實至名歸,也積蓄起更澎湃的大運河保護力量。

  大運河文化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wei) 運河沿線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豐(feng) 富的文化滋養(yang) 。千年運河,奔湧不息,貫穿古今,流向未來。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是一個(ge) 新的起點。麵向未來,我們(men) 要立足高遠,著眼長遠,進一步推動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和修複,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性、全方位保護,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內(nei) 涵,推動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其打造成繼古開今的璀璨文化帶、山水秀麗(li) 的綠色生態帶和享譽中外的繽紛旅遊帶。作為(wei) 新時代的“黃金水道”,大運河交流匯通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開放包容的大運河文化將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