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4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發布時間: 2024-07-15 10:54:00 來源: 國家統計局網站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4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1.從(cong) 剛剛發布的數據情況看,如何評價(jia) 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表現?

  答:上半年,外部環境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nei) 結構調整持續深化等帶來新挑戰,但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產(chan) 力加速發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撐。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恢複向好態勢,運行總體(ti) 平穩、穩中有進,成績來之不易。

  一是從(cong) 宏觀指標看,經濟運行總體(ti) 平穩。觀察經濟運行狀況,通常看經濟增長、就業(ye) 、物價(jia) 和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從(cong) 經濟增長看,上半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61.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5.0%,對於(yu) 我們(men) 這麽(me) 大體(ti) 量的經濟體(ti) ,能夠實現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難能可貴。從(cong) 就業(ye) 看,盡管麵臨(lin) 總量和結構性壓力,但經濟增長特別是勞動密集度高的服務業(ye) 持續恢複,為(wei) 穩定擴大就業(ye) 提供了支撐,加上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發力顯效,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催生新型職業(ye) 需求,就業(ye) 形勢總體(ti) 穩定。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穩中有降,平均值為(wei) 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ge) 百分點,尤其是二季度以來,失業(ye) 率穩定在5.0%;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信息傳(chuan) 輸等服務行業(ye) 就業(ye) 人數同比增加較多。從(cong) 物價(jia) 看,隨著經濟持續恢複、就業(ye) 收入穩定,市場供需關(guan) 係有所改善,物價(jia) 水平溫和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CPI)同比上漲0.1%,其中二季度上漲0.3%;核心CPI基本穩定,同比上漲0.7%。從(cong) 國際收支看,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1.2萬(wan) 億(yi) 元,規模創曆史同期新高,重點產(chan) 品出口優(you) 勢鞏固,外匯儲(chu) 備穩定在3.2萬(wan) 億(yi) 美元以上。此外,一些能夠直觀反映經濟運行情況的實物量指標也保持了穩定增長。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ye) 發電量同比增長5.2%,貨運量、營業(ye) 性客運量分別增長4.2%、13.2%。

  二是從(cong) 發展質量看,轉型升級穩中有進。當前我國正處於(yu) 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不僅(jin) 要看經濟增長之“量”,更要看轉型之“效”、發展之“質”。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不動搖,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力推動動能轉換、結構升級、質效提升。上半年,產(chan) 業(ye) 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的比重為(wei) 15.8%,比一季度提高0.6個(ge) 百分點;集成電路、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智能綠色新產(chan) 品表現亮眼,產(chan) 量均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為(wei) 經濟發展積蓄了新動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催生新的消費場景,直播帶貨、即時配送等消費新模式不斷湧現,帶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快遞業(ye) 務量突破800億(yi) 件。新技術繼續賦能綠色發展,清潔能源生產(chan) 較快增長,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提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ye) 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同比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發電量比重提升;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夏收糧油再獲豐(feng) 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守住了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是從(cong) 發展環境看,成績取得殊為(wei) 不易。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通脹具有粘性,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頻發,國內(nei) 有效需求不足,企業(ye) 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推動經濟穩定運行麵臨(lin) 諸多困難和挑戰。在這種複雜情況下,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審時度勢、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ti) 謀劃,各地區各部門鼓足幹勁、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各項宏觀政策,全國人民頂住壓力、持續奮鬥,各方麵都付出了艱辛努力,取得的成績很不容易、極不尋常。放在全球坐標中觀察,我國經濟表現依然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於(yu) 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ti) ,結合二季度國內(nei) 外形勢,預計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綜上所述,盡管國內(nei) 外環境複雜多變,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ti) 平穩,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應該說是一份可圈可點、沉甸甸的成績單。下階段,既要堅定發展信心,看到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巨大潛力、有利支撐;也要堅持底線思維,充分估計發展中的困難、挑戰和不確定性,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更好統籌穩增長和增後勁,統籌擴大內(nei) 需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統籌發展和安全,進一步實施好宏觀政策,精準發力、持續用力、形成合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二季度GDP增速出現回落,請問如何看待二季度經濟運行表現,下半年經濟走勢如何?

  答:今年上半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國內(nei) 結構調整陣痛有所顯現,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較以往更為(wei) 複雜,在這種複雜局麵下,我國經濟頂住壓力,運行總體(ti) 平穩、結構不斷升級,成績來之不易。從(cong) 二季度當季情況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對此,要全麵地辯證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更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

  從(cong) 短期來看,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有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特別是國內(nei) 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nei) 大循環不夠順暢等等。但從(cong) 基本麵看、從(cong) 中長期看,經濟穩定運行、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二季度經濟體(ti) 量超過32萬(wan) 億(yi) 元,工業(ye) 增加值、貨物進出口總額都超過10萬(wan) 億(yi) 元,這些總量指標規模依然十分可觀。就業(ye) 形勢比較穩定,二季度城鎮調查失業(ye) 率與(yu) 上年同期和一季度相比均下降0.2個(ge) 百分點,客運量、鐵路貨運量、用電量等實物量指標保持較快增長,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紮實推進,新產(chan) 業(ye) 新動能培育成長。這些都表明當前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沒有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還在繼續累積。

  展望下半年,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nei) 困難挑戰依然不少,但是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歸根結底要在推動發展中不斷加以解決(jue) ,對於(yu) 這些問題,有關(guan) 部門有清醒的認識,已采取一係列措施加以解決(jue) 。綜合來看,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hui) 改變。

  從(cong) 供給支撐看,我國夏收糧油再獲豐(feng) 收,為(wei) 推動經濟穩定運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作為(wei) 實體(ti) 經濟的根基,製造業(ye) 規模持續擴大、占比穩步提升、結構不斷優(you) 化,重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增強,既是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一個(ge) 亮點,也是下半年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二季度,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為(wei) 27.0%,同比提高0.1個(ge) 百分點。從(cong) 需求支撐看,世界經濟溫和複蘇,部分主要經濟體(ti) 進入補庫存周期,消費電子等行業(ye) 上行周期有望延續,有利於(yu) 我國外需改善。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額可能達到32萬(wan) 億(yi) 美元的較高水平;世界銀行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之前的2.4%上調至2.6%。同時,我國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潛力巨大,暑期旅遊研學旺季、開學季、“十一”長假等也有助於(yu) 帶動消費恢複。短板領域、薄弱環節和新領域新賽道投資還有很大空間,“兩(liang) 重”項目加快下達、建設提速也有利於(yu) 帶動投資增長。從(cong) 動力支撐看,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斷成長,有助於(yu) 對衝(chong) 下行壓力、增強上行動力。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ye) 、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5%、10.0%;新型消費、新基建等領域發展活力也在不斷釋放。從(cong) 政策支撐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前期發放的專(zhuan) 項債(zhai) 、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等逐步轉化為(wei) 實物工作量,強化政策統籌、綜合施策將持續形成政策合力,為(wei) 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利政策條件。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將對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將會(hui) 進一步凝聚社會(hui) 共識、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激活和增強社會(hui) 活力。

  總的來看,二季度經濟運行可以概括為(wei) “形有波動、勢仍向好”,短期波動不會(hui) 改變長期向好大勢。同時,我們(men) 也要全麵貫徹落實好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高度重視、積極應對當前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各種困難挑戰,不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3.今年以來,中央出台了一係列宏觀調控舉(ju) 措,比如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調整優(you) 化房地產(chan) 政策等,請問政策效果怎麽(me) 樣?數據上有哪些體(ti) 現?

  答: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內(nei) 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圍繞擴內(nei) 需、提信心、惠民生、防風險,靠前發力、加快推進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強的政策措施,隨著各項政策逐步落實落地,政策效應陸續顯現,對推動經濟穩定運行、引導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一,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正在逐步釋放。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上半年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拉動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2.1個(ge) 百分點,貢獻率達54.8%;製造業(ye) 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0%,高於(yu) 製造業(ye) 投資0.5個(ge) 百分點。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了相關(guan) 設備生產(chan) 較快增長,惠及多個(ge) 重點行業(ye) 。上半年,規模以上金屬冶煉設備、機床數控裝置、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專(zhuan) 用設備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19.7%、19.2%、49.4%。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對拉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增長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1%,比上年同期加快2.1個(ge) 百分點。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數據顯示,上半年,狹義(yi) 乘用車零售量984萬(wan) 輛,同比增長3.3%;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411萬(wan) 輛,增長33.1%。截至6月25日12時,商務部汽車以舊換新信息平台已收到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約11.3萬(wan) 份,申請量呈現加快增長態勢。

  第二,近期房地產(chan) 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各地區各部門適應房地產(chan) 市場供求關(guan) 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因城施策,積極調整優(you) 化房地產(chan) 政策,紮實做好保交房工作,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效應逐漸釋放,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麵積、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19.0%、25.0%,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2.9個(ge) 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麵積、房地產(chan) 開發企業(ye) 到位資金降幅也有所收窄。從(cong) 住建等相關(guan) 部門了解的情況看,近幾個(ge) 月二手房網簽麵積同比也有所增長,一線城市6月份成交麵積環比增長較快。同時,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liang) 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積極推進,有利於(yu) 構建房地產(chan) 市場發展新模式,也為(wei) 投資擴張增添了動力。上半年,房地產(chan) “三大工程”拉動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0.9個(ge) 百分點。當然也要看到,目前房地產(chan) 相關(guan) 指標仍在下降,房地產(chan) 市場仍處在調整轉型過程中。

  第三,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專(zhuan) 項債(zhai) 等發行使用為(wei) 投資增長提供了資金保障。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發揮好政府投資對全社會(hui) 投資的帶動效應是今年投資工作的一個(ge) 關(guan) 鍵。有關(guan) 部門統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和中央預算資金,合理安排發行、使用進度,推動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為(wei) 推進投資領域提質增量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4%,比全部投資快1.5個(ge) 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2個(ge) 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業(ye) 投資增長18.5%,水利管理業(ye) 投資增長27.4%。目前,2023年增發國債(zhai) 1.5萬(wan) 個(ge) 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

  4.新質生產(chan) 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今年以來,各地區積極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請問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情況如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有哪些亮點?

  答: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也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在穩定經濟運行的同時,對標高質量發展需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著力激發內(nei) 生動力活力,以確定性的轉型升級應對不確定性的風險挑戰,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勢頭向好。

  一是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增強,新質生產(chan) 力培育成長。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以來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大國重器頻頻“上新”,國內(nei) 首個(ge) “地麵空間站”通過驗收,C919大型客機累計交付6架,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嫦娥六號實現月背采樣返回,成功搭建國際首個(ge) 通信與(yu) 智能融合的6G試驗網,科技自立自強水平持續提升,為(wei)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注入了新動能。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紮實推進,新產(chan) 業(ye) 新產(chan) 品日益成為(wei) 新的增長點。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7%,以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為(wei) 代表的現代服務業(ye) 增加值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智能手表等智能產(chan) 品產(chan) 量分別增長51.6%、22.8%、10.9%。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持續較快增長,數字新基建加快建設,投資對優(you) 化供給結構的關(guan) 鍵作用得到較好發揮。上半年,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同比增長10.6%,快於(yu) 全部投資6.7個(ge) 百分點。截至5月底,全國新建5G基站46萬(wan) 個(ge) ;規劃具有高性能計算機集群的智算中心達10餘(yu) 個(ge) ,智能算力占算力總規模比重超過30%。

  二是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能源生產(chan) 消費結構持續優(you) 化。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chan) 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chan) 力。順應綠色低碳發展新趨勢,我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依靠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實現較快增長。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同比增長34.3%,配套產(chan) 品充電樁、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chan) 量分別增長25.4%、16.5%。光伏產(chan) 業(ye) 鏈增勢良好,主要原材料多晶矽、單晶矽、太陽能工業(ye) 用超白玻璃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55.4%、43.6%、42.8%。與(yu) 此同時,清潔能源體(ti) 係加快建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有序推進,綠色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初步測算,上半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9個(ge) 百分點。

  三是高水平開放繼續深化,國際循環的質量進一步提升。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偏弱、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國外貿出口質升量穩,進口規模穩步擴大,對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上半年,汽車、船舶、集成電路等產(chan) 品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22.2%、91.1%、25.6%;民營企業(ye) 進出口額增長11.2%,占進出口總額比重提升至55%,外貿主力軍(jun) 繼續發展壯大。上半年,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13.9%。我國積極拓展世界經貿合作“朋友圈”,上半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額同比增長7.2%;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比上年提前19天突破萬(wan) 列,累計發送貨物量增長11%,為(wei) 維護國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發揮了積極作用。與(yu) 此同時,免簽國家範圍繼續擴大,外國人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qin) 訪友熱度攀升,中外人員交流更加密切。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超1400萬(wan) 人次,其中通過免簽入境的外國人次同比增長近2倍。

  四是基本民生保障有效,安全發展基礎得到鞏固。繼續加大保基本兜底線力度,突出抓好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切實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轉移淨收入同比名義(yi) 增長5.0%;其中人均社會(hui) 救濟和補助收入、人均養(yang) 老金離退休金分別增長5.5%、8.9%;外來農(nong) 業(ye) 戶籍勞動力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均值為(wei) 4.7%,低於(yu)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0.4個(ge) 百分點。夏糧再獲豐(feng) 收,全國夏糧產(chan) 量2996億(yi) 斤,比上年增產(chan) 2.5%。主要能源供給繼續增加,生產(chan) 生活用能得到較好保障。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ye) 原油、天然氣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1.9%、6.0%。製造業(ye) 補鏈強鏈持續推進,創新主體(ti) 不斷培育,產(chan) 業(ye) 鏈韌性有所提升。截至6月底,全國累計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已超14萬(wan) 家,其中“小巨人”企業(ye) 1.2萬(wan) 家。

  也要看到,我國仍處於(yu) 經濟恢複和轉型升級關(guan) 鍵期,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國內(nei)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製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還不同程度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久久為(wei) 功、持續用力。要繼續落實好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戰略任務落實到位,促進新舊動能平穩轉換,切實增強經濟內(nei) 生動力。

  5.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將為(wei) 我國改革發展做出重要部署,請問從(cong) 主要數據指標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發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答: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一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偉(wei) 大的曆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在新的曆史關(guan) 頭作出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著力增強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著力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潛力,引領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發生新的曆史性變革。

  一是經濟實力實現曆史性躍升。在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作用下,我國經濟戰勝多種困難挑戰,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2013—2023年,經濟實現了年均6.1%的中高速增長,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ti) 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超過30%。2023年,經濟總量超過126萬(wan) 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計算比2012年增長92.4%,占世界經濟比重達18%左右,比2012年提高約7個(ge) 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實現新突破,2023年達8953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681美元,連續3年超過1.2萬(wan) 美元。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就業(ye) 物價(jia) 總體(ti) 穩定,2013—2023年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ye) 超1.4億(yi) 人;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近年來外匯儲(chu) 備規模穩定在3.2萬(wan) 億(yi) 美元以上。

  二是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feng) 碩。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嫦娥”奔月、“北鬥”組網、“奮鬥者”號逐夢深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顯著增強。2023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為(wei) 2.64%,比2012年提高0.73個(ge) 百分點,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底,國內(nei)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達401.5萬(wan) 件,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國內(nei)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量突破400萬(wan) 件的國家。科技創新持續賦能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2013—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長10.3%,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為(wei) 代表的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壯大。

  三是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提升。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工業(ye) 結構向中高端邁進。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分別達15.7%、33.6%,比2012年提高6.3、5.4個(ge) 百分點。需求結構持續改善,消費主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wei) 82.5%。新型城鎮化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wei) 66.16%,比2012年末提高13.06個(ge) 百分點。區域協調發展縱深推進,南水北調、西氣東(dong) 輸、西電東(dong) 送、東(dong) 數西算等重大工程顯著改善了區域發展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培育出更多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

  四是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重汙染天數明顯減少,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土壤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清潔能源快速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23年,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6.4%,比2012年提高11.9個(ge) 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2023年,我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1%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五是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以經濟體(ti) 製改革為(wei) 重點全麵深化改革,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建設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ti) 製機製更加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各類經營主體(ti) 活力不斷激發。2023年末登記在冊(ce) 經營主體(ti) 1.84億(yi) 戶,是2012年的3.3倍。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貨物貿易規模連創新高,從(cong) 2012年的24.4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3年的41.8萬(wan) 億(yi) 元,出口國際市場份額從(cong) 11.1%提升到14.2%。“一帶一路”朋友圈擴容至150多個(ge) 國家和30多個(ge) 國際組織,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200多個(ge) 城市。

  六是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果,曆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補齊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最突出短板。居民收入穩步增加,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人民群眾(zhong) 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2013—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2%。2023年,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wei) 49.7輛,是2013年的2.9倍。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駛入快車道,截至2023年底全國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人數10.7億(yi) 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3億(yi) 人,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國民素質穩步提升,2023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05年。

  七是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提升。糧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2023年,糧食總產(chan) 量13908億(yi) 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90公斤,高於(yu) 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煤、油、氣、電、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ti) 係基本形成。2023年,一次能源生產(chan) 總量達到48.3億(yi) 噸標準煤,比2012年增長37.6%。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不斷取得突破,在關(guan) 係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nei) 生產(chan) 供應體(ti) 係。2023年,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超四成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居世界第一。

  在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麵深化改革的偉(wei) 大實踐中,我們(men) 積累了豐(feng) 富的物質技術基礎,這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注入了不竭動力,也為(wei) 我們(men) 有效應對化解前進道路上的一係列風險挑戰增添了底氣和信心。當前我國麵臨(lin) 的發展環境仍然是機遇與(yu) 挑戰並存,但總的來看,機遇大於(yu) 挑戰,辦法多於(yu) 困難。對此,要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緊抓一切有利時機、用好一切有利條件,深化改革,著力解決(jue) 製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不斷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