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wei) 針灸研究,我與(yu) 中國結緣。在中國從(cong) 事針刺相關(guan) 機理研究已十餘(yu) 年,讓我對針灸的理解越發深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凱倫(lun) (Karen M. von Deneen)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科研成果,讓更多人了解其中的“奧秘”。
談及來中國的原因,凱倫(lun) 認為(wei) 是一種“緣分”。她在美國佛羅裏達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學位時,導師與(yu)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有合作項目,她被詢問參與(yu) 意願時,毫不猶豫便答應。
“在美國時,我就對針灸很感興(xing) 趣並有所接觸,來中國參與(yu) 這個(ge) 項目對我很有吸引力。”凱倫(lun) 說,除了學業(ye) 上的考慮外,當時她對中國這個(ge) 東(dong) 方國家也十分好奇,很想到這裏看看。這段求學經曆給她留下很好的印象。
凱倫(lun) 在獲得美國佛羅裏達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後,選擇留在西安,並成為(wei)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教師,主要從(cong) 事針刺機理的中樞機製領域研究工作。
“學校的科研氛圍很好,同事之間關(guan) 係也十分融洽,對我的科研工作很有幫助。”凱倫(lun) 告訴記者,她所在的科研團隊充滿活力,大家相互扶持,一同行進在科研和成長的道路上,多年來的點點滴滴,讓她無比暖心。
據了解,在與(yu) 團隊的通力合作下,凱倫(lun) 也取得了科研上的收獲,比如她對針刺效應的持續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針刺刺激的時變特性等觀點,創立針刺穴位點的時空編碼模型理論,為(wei) 針刺穴位特異性的研究開拓了新的思路。
“中國的針灸文化博大精深,與(yu) 中醫的交流、學習(xi) 中醫知識等,讓我對針灸有了更多視角的認知,這對我的科研也很有幫助。”凱倫(lun) 說,出於(yu) 興(xing) 趣愛好,她學習(xi) 了針灸、推拿、按摩。
課堂上,凱倫(lun) 經常鼓勵學生參與(yu) 互動,分享各自的觀點,激發他們(men) 的探索求知欲。
工作之餘(yu) ,凱倫(lun) 的日常生活也是“多姿多彩”。運動、旅行、美食……她的興(xing) 趣愛好十分廣泛。
“剛到西安時,我便愛上這裏。這麽(me) 多年過去了,我能說出很多更加喜愛這裏的理由。”凱倫(lun) 表示,十餘(yu) 年間,她親(qin) 身經曆著這座城市的變化,日益發達的交通、古老與(yu) 現代的融合等,讓這座城市更具魅力,也讓她對今後的生活充滿期待。
作為(wei) 旅遊“達人”,凱倫(lun) 去過中國的許多城市。她喜歡欣賞不同的城市風景,品嚐特色美食,感受當地人的生活,體(ti) 驗各地的風土人情。凱倫(lun) 說,走過的城市越多,探索的欲望就更加強烈,未來計劃“打卡”更多城市。通過旅遊,感覺自己也能更加全麵真實地了解中國。
“這裏的工作讓我很有成就感,這裏的生活亦是多姿多彩。”凱倫(lun) 告訴記者,她十分享受在中國的工作和生活,退休後很有可能選擇在中國生活,繼續她與(yu) 中國的“緣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