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公布上半年外貿數據,貿易規模再創新高。其中,中國與(yu) 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ti) 之間貿易持續增長,這不僅(jin) 令全球貿易增長更具韌性,也為(wei) 全球經濟延續溫和複蘇態勢奠定基礎。
海關(guan) 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17萬(wan) 億(yi) 元,曆史同期首次超過21萬(wan) 億(yi) 元。其中,與(yu) 東(dong) 盟、拉美、非洲、印度等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貿易均出現明顯增長,部分指標增速達到兩(liang) 位數。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0.03萬(wan) 億(yi) 元,增長7.2%,其中出口5.62萬(wan) 億(yi) 元,增長8.4%;進口4.41萬(wan) 億(yi) 元,增長5.8%。此外,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最新《全球貿易動態》報告也顯示,今年一季度大型發展中經濟體(ti) 的強勁表現成為(wei) 拉動貿易複蘇主要動力。與(yu) 發展中國家的強勁貿易表現相匹配的是南南貿易環比增長2%,且主要發生在東(dong) 亞(ya) 地區內(nei) 。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呈現溫和複蘇跡象,但麵臨(lin) 反彈動力不強、主要經濟體(ti) 表現分化、貿易與(yu) 投資增長乏力、通脹壓力持續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在此背景下,中國與(yu) 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ti) 之間貿易持續增長,有助於(yu) 推動全球貿易流量的增加,增強全球經濟韌性,降低有關(guan) 風險衝(chong) 擊帶來的影響,令經濟良性循環更加順暢,有力促進了全球經濟複蘇。
有分析指出,中國與(yu) 相關(guan) 國家和地區在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結構等方麵存在較強的互補性,通過貿易合作,雙方發揮各自優(you) 勢,實現了資源高效配置,推動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優(you) 化。特別是在麵對一些國家“小院高牆”“脫鉤斷鏈”等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手段打壓之際,這種合作有助於(yu) 減少供應鏈中斷的風險,為(wei) 全球經濟複蘇提供穩定的供應保障。
還應看到,中國與(yu) 相關(guan) 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除了傳(chuan) 統商品外,也涉及新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xing) 領域,這促進了相關(guan) 國家和地區的產(chan) 業(ye) 升級和技術創新,為(wei) 中國企業(ye) 提供新的市場機會(hui) 和創新靈感,進而推動全球經濟向更加可持續、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中國與(yu) 相關(guan) 國家和地區貿易的穩定增長,有力支持了多邊貿易體(ti) 製,維護了全球貿易秩序的穩定和公正,推動著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的完善和發展。例如,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國地位。中非貿易的穩定增長有力地促進了非洲經濟的複蘇和發展。又如,得益於(yu) 《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的實施,亞(ya) 洲各國貿易往來趨於(yu) 頻繁,經濟互利效果逐步顯現。中國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分析報告指出,這是亞(ya) 洲經濟相較於(yu) 其他區域更為(wei) 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當前,得益於(yu) 穩固的多邊貿易框架和具有韌性的全球供應鏈,全球貿易複蘇正在取得進展。不過,進入二季度後,全球貿易增長麵臨(lin) 的挑戰有增無減。一方麵,美國等部分發達經濟體(ti) 增長疲軟,貨幣周期延宕,給全球需求恢複帶來不利影響;另一方麵,歐美一些人將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不僅(jin) 加劇了全球貿易碎片化的風險,也阻礙了不少領域生產(chan) 要素的自由流動,為(wei) 全球貿易增長帶來下行風險。此外,地緣緊張局勢仍是影響全球貿易趨勢的重要因素。
在這種局麵下,以中國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ti) ,堅定不移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切實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穩定,成為(wei) 全球貿易複蘇以及世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當前世界經濟格局之中,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ti) 經濟增長和政策變動固然需要關(guan) 注,但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ti) 為(wei) 穩定世界經濟所作的不懈努力更加值得重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