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十來天,巴黎奧運會(hui) 即將拉開帷幕,這是奧運會(hui) 時隔100年後再次回到巴黎。
1924年巴黎奧運會(hui) ,有很多開創性的做法,如首次引入“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首次引入奧運村的概念……同時,這屆奧運會(hui) 也湧現了多位傳(chuan) 奇巨星,如芬蘭(lan) 田徑運動員努爾米,當時他史無前例地在單屆奧運會(hui) 奪得五枚金牌。
而對於(yu) 中國人來說,這屆奧運會(hui) 最大的明星,或許是一位英國奧運冠軍(jun) ——不僅(jin) 因為(wei) 他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冠軍(jun) 、他的奧運故事改編的電影《烈火戰車》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更因為(wei) 他生於(yu) 中國、逝於(yu) 中國,把一生獻給了中國。
他叫埃裏克·利迪爾,中文名李愛銳。如今,在天津市體(ti) 育博物館裏,有專(zhuan) 門的章節介紹李愛銳的生平和傳(chuan) 奇。
1902年,李愛銳出生於(yu) 中國天津,其父母均為(wei) 蘇格蘭(lan) 人。5歲的時候,李愛銳回到蘇格蘭(lan) 接受教育,他自小便展現出良好的體(ti) 育天賦,在學校的跑步比賽中總是名列前茅。他還先後成為(wei) 學校橄欖球隊隊長、板球隊隊長。1920年,李愛銳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xi) ,他的體(ti) 育天賦更加凸顯,多次在蘇格蘭(lan) 甚至全英國的田徑比賽中獲得短跑冠軍(jun) 。
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hui) 上,李愛銳是100米跑金牌最有力的競爭(zheng) 者之一。然而提前公布的奧運賽程顯示,男子100米和4X100米接力的比賽日期與(yu) 他的宗教信仰活動相衝(chong) 突,因此他決(jue) 定放棄這兩(liang) 項比賽,轉而參加男子200米和400米。這一決(jue) 定當時招致不少非議,畢竟他並不擅長這兩(liang) 項比賽,而且留給他的備戰時間隻有幾個(ge) 月。
但李愛銳最終成功了,他不僅(jin) 獲得了男子200米銅牌,更是以47秒06的成績打破了男子400米的世界紀錄。
鮮花、掌聲、榮譽隨之而來。然而李愛銳又做了一個(ge) 令人驚訝的決(jue) 定——在拿到愛丁堡大學的理學學位後,他在23歲這一運動生涯的巔峰時刻,回到出生地天津並定居在這裏。
直到今天,很多人對李愛銳的這一選擇依然百思不得其解。天津市體(ti) 育博物館館員趙彥分析認為(wei) ,李愛銳回到天津,一方麵是家庭原因,他的父母一直在天津,他希望家人團聚;另一個(ge) 原因則是他的價(jia) 值選擇,他覺得自己的未來和人生,隻有在中國才會(hui) 更有價(jia) 值。正如李愛銳曾說過的一段話:每個(ge) 人從(cong) 出生到死亡,雖然好像都站在同一條跑道上,但每個(ge) 人所做的事又是不同的,因此,生命的意義(yi) 也有所不同。
回到天津的李愛銳在一所中學當起了理科和體(ti) 育教師。他教授化學、數學,更培養(yang) 體(ti) 育人才,傳(chuan) 播奧運火種。在他的努力下,學校組建了足球隊、籃球隊、棒球隊、乒乓球隊、網球隊、排球隊等,成為(wei) 當時天津體(ti) 育運動最普及、水平最高的中學。
在天津,李愛銳還被譽為(wei) “民園之父”。作為(wei) 當時天津最知名的體(ti) 育場,民園體(ti) 育場在1925年翻修改造時,李愛銳參照英國斯坦福橋球場的設計圖紙,對其跑道結構、燈光設備、看台層次等提出了一係列建議,最終使得改造後的民園體(ti) 育場成為(wei) 當時亞(ya) 洲最好的體(ti) 育場之一。
1929年,民園體(ti) 育場舉(ju) 行了一場頗受關(guan) 注的“萬(wan) 國田徑賽”,李愛銳在男子500米決(jue) 賽中擊敗了德國田徑名將奧托·費爾薩,奪得了平生的最後一塊金牌。
1934年,32歲的李愛銳在天津與(yu) 加拿大姑娘弗·麥肯齊結為(wei) 伉儷(li) ,之後生下兩(liang) 個(ge) 女兒(er) 。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破壞了世界上無數美好的家庭。親(qin) 曆了戰爭(zheng) 的無情和殘酷,李愛銳在1941年將懷孕的妻子和孩子們(men) 送回加拿大,自己則繼續留在天津,參與(yu) 救治傷(shang) 兵和接濟難民。1943年,李愛銳被日軍(jun) 拘捕,囚禁在濰縣(今濰坊)集中營。
在集中營裏,李愛銳為(wei) 年輕人教授科學、組織體(ti) 育活動,以樂(le) 觀的心態感染難友。然而長期的囚禁生活和營養(yang) 不良,還是讓他的健康大為(wei) 受損。1945年初,李愛銳因腦瘤不治走完了他43載短暫的人生旅程。
1988年,李愛銳墓地紀念碑在濰坊揭幕,紀念碑由產(chan) 自他的家鄉(xiang) 蘇格蘭(lan) 的馬爾島花崗石製成,鐫刻有中英文碑文,正麵是:“他們(men) 應可振翅高飛,為(wei) 展翼的雄鷹;他們(men) 應可競跑向前,永遠不言疲勞。”
李愛銳的故事和傳(chuan) 奇一直被世人傳(chuan) 頌,世界各地的人慕名來到天津,追尋李愛銳的足跡。今年,在他巴黎奧運會(hui) 奪金100周年之際,多地舉(ju) 辦了李愛銳紀念展。
蘇格蘭(lan) 政府駐華代表柯春娜說,李愛銳是蘇格蘭(lan) 人民的英雄和偶像,也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他之所以被銘記,除了他是奧運冠軍(jun) 、有傑出的體(ti) 育成就之外,還在於(yu) 他的激情、正直、同理心,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社會(hui) 的愛。
天津市體(ti) 育博物館館長劉建斌認為(wei) ,李愛銳無論身份和環境怎麽(me) 變化,他的內(nei) 心一以貫之——堅持和實踐著他樸素的信仰,追求生命的意義(yi) 。這種精神和力量穿越時空,給人啟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