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車,“跨境理財通”“港澳藥械通”落地實施,“港車北上”“澳車北上”順利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5年多以來,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硬聯通”“軟聯通”持續加強,成為(wei) 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深中通道(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珠江兩(liang) 岸“串門熱”
作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最新成果之一,深中通道自6月30日開通以來,車流量保持高位運行,珠江口東(dong) 西兩(liang) 岸掀起“串門熱”,有力促進大灣區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動。
近年來,在粵港澳三地的共同推動下,大灣區建設熱潮翻湧,11座城市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動能持續提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邁上14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下同)的新台階,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麵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從(cong) 2018年至2023年的5年間,大灣區經濟總量新增3.2萬(wan) 億(yi) 元,相當於(yu) “新造了一個(ge) 深圳”——2023年,深圳GDP達3.46萬(wan) 億(yi) 元;同期,大灣區新增常住人口約1600萬(wan) 人。
港珠澳大橋(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優(you) 質生活圈形成
粵港澳大灣區優(you) 質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隨著“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順利實施,“北上南下”雙向奔赴熱潮不斷,為(wei) 大灣區融合發展帶來了新動能。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自2023年7月1日“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以來,截至2024年7月7日下午,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的香港單牌車突破100萬(wan) 輛次,大灣區融合迎來新裏程碑。
香港中文大學腫瘤病理博士後陳博南是珠海市博兆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他表示,自港珠澳大橋開通以來,他幾乎每周都會(hui) 從(cong) 香港過橋前往珠海。以前這樣的行程至少需要半天時間,現在隻需要一個(ge) 小時,有助於(yu) 提高他們(men) 科研工作的時效性,為(wei) 科研成果快速轉化提供了便利。
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深入推進,進一步拓展了港澳發展空間,為(wei) 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曾經雜草叢(cong) 生的灘塗上,一棟棟產(chan) 業(ye) 樓宇拔地而起。更引人關(guan) 注的是高端科創資源的加速匯聚,目前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已匯聚160多個(ge) 高端科研項目、1.5萬(wan) 名科研人員。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yu) 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豔華告訴中新社記者,大灣區加快推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關(guan) 鍵是要推動粵港澳協同創新。他希望充分發揮港澳“超級聯係人”作用,構建最有利於(yu) 科技創新的政策規則體(ti) 係,建設國際領先的科研實驗設施集群。
明年合辦全運會(hui)
逾5年來,廣東(dong) 積極推進與(yu) 港澳規則銜接、機製對接。比如,廣東(dong) 推動108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粵港跨境通辦,覆蓋經濟、教育、科創、民生、就業(ye) 、政務等各領域;聯合港澳先後發布183項“灣區標準”;持續推進職業(ye) 資格認可,累計超3900名港澳專(zhuan) 業(ye) 人士在大灣區內(nei) 地城市執業(ye) 。
2025年,粵港澳將首次聯合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hui) ,有望進一步加速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
“我們(men) 將與(yu) 廣東(dong) 方麵探討體(ti) 育場館的使用,通過引進更多國際賽事,在大灣區建立更多體(ti) 育IP品牌,從(cong) 而推動三地旅遊、經濟發展和消費。”香港廣東(dong) 青年總會(hui) 主席霍啟山近日在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足球交流賽開幕式上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