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鏡觀·非遺丨西蘭卡普:織錦裏的土家風情

發布時間: 2024-07-19 21:56:00 來源: 新華社

  

  夏日的午後,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桂花樹社區濃蔭如蓋,一座位於(yu) 半坡的三層小樓裏不時傳(chuan) 來木織機“吱呀”作響的聲音。

  走進這座名為(wei) 土家織錦博物館的小樓,81歲的博物館負責人、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唐洪祥和老伴劉秀琴在向大家講解示範土家織錦西蘭(lan) 卡普的編織過程。

  7月2日,湖北省來鳳縣桂花樹社區,唐洪祥在家中展示西蘭(lan) 卡普圖紙。

  7月2日,唐洪祥的老伴劉秀琴(後左一)指導前來學藝的學員們(men) 操作織機。

  織錦女工在來鳳縣龍鳳文化中心廣場現場製作西蘭(lan) 卡普,展示非遺技藝(2023年10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

  隻見劉秀琴坐在織機低的一端,用繞腰絆帶將裹棒扣好放置胸前,腳踏竹竿、手握梭刀,時而喂入緯線,時而用梭羅扣緊織錦麵,邊挑邊打、連挑帶織,如此循環,看得眾(zhong) 人屏息凝神。唐洪祥則在一旁注視著老伴,眼含笑意。

  7月2日,湖北省來鳳縣桂花樹社區,唐洪祥的老伴劉秀琴在操作織機。

  湖北省來鳳縣桂花樹社區,一件“西蘭(lan) 卡普”字樣的作品在織機上成形(7月2日攝)。

  7月2日,唐洪祥(右)和老伴劉秀琴討論西蘭(lan) 卡普花紋設計。

  7月3日,湖北省來鳳縣桂花樹社區,唐洪祥(左)與(yu) 孫女唐鳴珂討論西蘭(lan) 卡普圖案。

  西蘭(lan) 卡普是土家族傳(chuan) 統手工織錦,在土家語稱謂中,“西蘭(lan) ”意為(wei) 鋪蓋,“卡普”意為(wei) 花,早先通稱“打花鋪蓋”或“土花鋪蓋”。土家孩子出生時外婆要送織錦,嬰幼兒(er) 時要蓋織錦,女孩子自小學習(xi) 織錦,出嫁時在織機上製作西蘭(lan) 卡普作為(wei) 陪嫁。西蘭(lan) 卡普記錄了土家族的風俗和情感,與(yu) 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被譽為(wei) 土家族的“五彩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唐洪祥出生在“西蘭(lan) 卡普世家”,從(cong) 小就對西蘭(lan) 卡普感興(xing) 趣。20世紀70年代,唐洪祥師從(cong) 西蘭(lan) 卡普傳(chuan) 承人葉玉翠,學習(xi) 土家織錦技藝。隨著手中經線、緯線交織變換,織機旁的時光一晃兒(er) 就過去了數十年。

  7月3日,湖北省來鳳縣桂花樹社區,唐洪祥在紡線。

  7月3日,湖北省來鳳縣桂花樹社區,唐洪祥在紡線。

  7月3日,湖北省來鳳縣桂花樹社區,唐洪祥(左一)與(yu) 家人討論西蘭(lan) 卡普製作圖案。

  7月3日,湖北省來鳳縣桂花樹社區,唐洪祥的老伴劉秀琴在家中使用織機製作西蘭(lan) 卡普。

  西蘭(lan) 卡普主要原材料是棉、麻、絲(si) ,主要以紅、藍、黑色線為(wei) 經線,各種彩線作緯線,采用通經斷緯、反麵挑織的傳(chuan) 統方法手工挑織而成。從(cong) 根根棉線、絲(si) 線變成土家織錦,要經過20餘(yu) 道工序。由於(yu) 花色複雜,做工精細,織者需全神貫注,若有經線或是緯線錯亂(luan) ,就得拆掉重織。

  西蘭(lan) 卡普圖案取材自山水風光、文化娛樂(le) 、生產(chan) 生活等,圖案中還有一種特殊勾狀紋樣,比較典型的如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西蘭(lan) 卡普構圖均衡對稱,紋樣豐(feng) 富飽滿,色彩鮮明熱烈。紋飾多用亮色搭配,紅與(yu) 綠、黃與(yu) 紫、橙與(yu) 藍,底色以黑色和藍色為(wei) 主。

  “在變換緯線過程中,圖案顏色便會(hui) 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根據織者的審美和心情,西蘭(lan) 卡普也會(hui) 變換出不同顏色的圖案。沒有兩(liang) 件一樣的西蘭(lan) 卡普。”唐洪祥說。

  7月2日,湖北省來鳳縣桂花樹社區,唐洪祥在整理一件大幅麵西蘭(lan) 卡普作品。

  7月2日,唐洪祥對比設計圖樣和織錦成品。

  這張拚版照片是一些傳(chuan) 統西蘭(lan) 卡普花紋樣式。左上:貓腳跡,右上:四十八鉤,左下:桌子花,右下:椅子花。

  7月2日,唐洪祥整理用西蘭(lan) 卡普製作的土家服飾。

  為(wei) 了讓這門精妙的手工藝代代相傳(chuan) ,唐洪祥悉心教授子女西蘭(lan) 卡普織造技藝,舉(ju) 辦多期西蘭(lan) 卡普培訓班,開辦土家西蘭(lan) 卡普織錦作坊,招聘工人從(cong) 事西蘭(lan) 卡普加工生產(chan) ,讓更多人了解西蘭(lan) 卡普的魅力。

  唐洪祥(後右一)和老伴劉秀琴(後右二)、兒(er) 子唐山(左一)、孫女唐鳴珂(前右一)三代人都是西蘭(lan) 卡普傳(chuan) 承者(7月3日攝)。

  7月2日,湖北省來鳳縣桂花樹社區,唐洪祥的老伴劉秀琴(左一)指導前來學藝的學員們(men) 操作織機。

  7月2日,唐洪祥的孫女唐鳴珂(後右一)在來鳳縣西蘭(lan) 卡普培訓班上展示西蘭(lan) 卡普成品。今年29歲的唐鳴珂國外留學後回到家鄉(xiang) ,從(cong) 事西蘭(lan) 卡普的傳(chuan) 承發展工作。

  7月2日,湖北省來鳳縣高級中學,學員們(men) 在西蘭(lan) 卡普培訓班聽講。唐洪祥的孫女唐鳴珂為(wei) 學員們(men) 講解西蘭(lan) 卡普的知識。

  心懷對傳(chuan) 統手工藝的熱愛,唐洪祥撰寫(xie) 了《西蘭(lan) 卡普》《土家織錦》等圖文專(zhuan) 著,並收集了多種西蘭(lan) 卡普實物及相關(guan) 物品。2016年4月,由唐洪祥創辦的土家織錦博物館開館,館內(nei) 收藏各個(ge) 年代的織錦實物、織錦生產(chan) 工具等物品百餘(yu) 件。

  7月3日,唐洪祥檢查織錦博物館裏收藏的清代木織機狀況。

  觀眾(zhong) 參觀唐洪祥收藏的西蘭(lan) 卡普作品(2023年10月28日攝)。

  織錦女工在來鳳縣龍鳳文化中心廣場現場製作西蘭(lan) 卡普,展示非遺技藝(2023年10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

  如今,博物館一樓已成為(wei) 西蘭(lan) 卡普培訓基地。喜歡西蘭(lan) 卡普的人們(men) 在這裏忙碌起來,數十台大大小小的織機齊聲作響,歌唱著手工藝人對傳(chuan) 統工藝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攝影:程敏 杜子璿 唐俊

  編輯:任正來 林立平 戚文娟 韓芳 金宇 崔文 柳文惠

  非遺工作室

  新華社攝影部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