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萬(wan) 一不小心落水,人們(men) 應該如何自救?眼下,正值暑假,為(wei) 增強市民防溺水意識,湖北襄陽民警聯合誌願者,為(wei) 社區居民展示了遊泳圈、救生衣的正確使用方式。
襄陽市襄城區公安分局民警高天陽介紹,不慎落水時,一定要記住不要驚慌失措,千萬(wan) 記得要將自己的口鼻露出水麵,保證肺部有充足的空氣,這樣才能更好地漂浮在水麵。
公安民警模擬了群眾(zhong) 落水的危險場景,向群眾(zhong) 展示了不同的溺水救援知識。
襄陽市襄城區公安分局民警高培龍介紹,大家如果發現有人落水,不要盲目施救,首先尋找救生衣、救生圈進行施救,千萬(wan) 不要手拉手地施救,防治一起溺水。可以到岸邊尋找長竹竿,將溺水者拖上岸。
在廣西梧州,公安民警邀請了轄區內(nei) 的孩子們(men) 到遊泳館實地學習(xi) ,了解一旦意外落水可以采取的兩(liang) 種自救方式,一種是抱膝式,另外一種是仰漂式。
梧州市公安局長洲分局民警楊昆銘介紹,人在落水時首先保持冷靜,雙手抱住膝蓋,低頭成蜷縮狀,人體(ti) 會(hui) 慢慢上浮。當感覺背部離開水麵時,迅速向下推水,同時抬頭換氣,然後下沉恢複抱膝狀態,循環往複以確保自身的正常呼吸,這種方式可以延長自救時間。
仰漂式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所需的力更小,節省體(ti) 力。仰漂的重點,在於(yu) 讓身體(ti) 的臉部口、鼻部分浮出水麵,其餘(yu) 的部位則在水麵下維持浮力。首先,將雙手放於(yu) 水中,人往後仰,保持口鼻浮出水麵進行緩慢換氣。當下沉時,閉上嘴巴、鼻子出氣、微微推水等待上浮。
楊昆銘介紹,漂起來的技巧是,在水中讓身體(ti) 放鬆,待吸滿氣之後,頭部慢慢後仰,避免身體(ti) 重心集中在身體(ti) 的下部。同時,調整呼吸節奏,隻有在吸氣時,空氣貯藏於(yu) 胸腔,讓胸腔充滿空氣才有辦法帶動身體(ti) 進行上浮。
新聞鏈接: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哪些地方是高風險地點?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不了解水性,對自己的體(ti) 力和遊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都可能導致溺水。即使是習(xi) 水性的人,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後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遊泳的時間過長,體(ti) 內(nei) 的二氧化碳喪(sang) 失過多等原因也會(hui) 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另外,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後又驚慌失措,容易導致溺水事故。從(cong) 身體(ti) 情況來說,如果身體(ti) 不好,患有心髒病、貧血、癲癇及其他慢性病的人,也可能在遊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舊病複發,從(cong) 而導致溺水。
對於(yu) 不同年齡段的兒(er) 童來說,溺水發生的高危地點有所不同:4歲以下兒(er) 童的溺水高發地點主要為(wei) 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5—9歲兒(er) 童溺水高發地點會(hui) 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庫等;10歲以上兒(er) 童活動範圍更大,主要為(wei) 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暑假期間,家長一定要再三叮囑孩子預防溺水事故的“六不準”。不準私自下水遊泳,不準擅自與(yu) 他人結伴遊泳,不準在無成人帶領的情況下遊泳,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遊泳,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遊泳,不準不熟悉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