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香港書(shu) 展如期而至,今年以“影視文學”為(wei) 主題,場內(nei) 場外舉(ju) 辦超過600場文化活動,多位華人文壇著名作家和導演現身說法,促進文學交流、以書(shu) 會(hui) 友,吸引大批中外讀者慕名而來,香港再次掀起文化熱潮。
有逾30年曆史的香港書(shu) 展被形容為(wei) 全球最成功的書(shu) 展,近年每屆可吸引百萬(wan) 人次書(shu) 迷入場,是香港一大文化盛事,也是華人圈文化盛事。今年,香港書(shu) 展與(yu) 香港運動消閑博覽及零食世界同期舉(ju) 行,吸引760家展商參與(yu) ,增強了盛事影響力。
香港書(shu) 展為(wei) 何受歡迎?對讀者而言,書(shu) 展書(shu) 籍種類包羅萬(wan) 象,書(shu) 商也會(hui) 推出切合時下流行的文化書(shu) 籍。香港作為(wei) 中西文化交匯處,這裏幾乎可以找到各樣中外書(shu) 籍,呈現多元化,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層讀者的需求。參加心儀(yi) 作家的講座也是讀者的一大福利,主辦方每年推出一係列作家講座,大部分都一票難求,這是讀者與(yu) 作家難得的近距離接觸機會(hui) 。
對書(shu) 商而言,在電子書(shu) 隨手可得的時代,紙質書(shu) 在香港卻仍深受讀者追捧。不少書(shu) 商在書(shu) 展期間會(hui) 打“價(jia) 格戰”,紛紛推出特價(jia) 優(you) 惠,促進銷量。
筆者留意到,香港書(shu) 展影響力近年也正不斷向中國內(nei) 地延伸,每當書(shu) 展揭幕前,主辦方香港貿易發展局都會(hui) 到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內(nei) 地城市舉(ju) 行媒體(ti) 見麵會(hui) ,邀請內(nei) 地讀者到訪香港書(shu) 展,助力建設“人文灣區”,希望香港書(shu) 展能夠成為(wei) 大灣區的文化基建力量。
隨著內(nei) 地與(yu) 香港加速融合,香港書(shu) 展的中華文化元素也逐漸增多,逐漸成為(wei) 華人文化交流的標誌性平台。內(nei) 地不少省市開始組團參加書(shu) 展,例如內(nei) 地展館去年介紹嶺南書(shu) 畫,今年則首度以北京作為(wei) 主題城市,將富有北京曆史文化特色的書(shu) 籍和文創產(chan) 品帶到展場,也有內(nei) 地出版社精心準備了介紹紫禁城曆史文化的書(shu) 籍。
同時,主辦方也在金庸誕辰100周年之際舉(ju) 辦“金學”講座,因應時下流行的改編影視劇舉(ju) 辦《九龍城寨》《繁花》等小說原著作家座談會(hui) ,以及向讀者推介香港粵語歌曲、影視相關(guan) 的書(shu) 籍,並設置華語電影展區,吸引內(nei) 地與(yu) 海外讀者專(zhuan) 程來港參加,而以上這些華文元素都增加了香港書(shu) 展的文化底色,擺脫以往“散貨場”的印象,令香港書(shu) 展這張文化名片曆久彌新。
書(shu) 籍是文化的主要載體(ti)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wei) 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書(shu) 展正好作為(wei) 其中一個(ge) 重要平台,借助“一國兩(liang) 製”與(yu) 中西文化交融的優(you) 勢,利用該平台持續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向國際社會(hui) 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華曆史文化。(完)
責任編輯:李潤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