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撥回2019年7月22日,伴隨著開市鑼聲,科創板“交易時間”由此開啟。從(cong) 首批25家到如今573家上市企業(ye) ,從(cong) 產(chan) 業(ye) 龍頭先行先試到各行各業(ye) “小巨人”脫穎而出,開市五年來,科創板上市企業(ye) 覆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節能環保等前沿科技領域,發展成效顯著。
科創板是科技創新企業(ye) 發展的“練兵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以信息披露為(wei) 核心,科創板在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持續監管等方麵進行了一係列製度創新,為(wei) 優(you) 質科技創新企業(ye) 融資提供了更加包容的空間,助力它們(men) 快速奔跑。據上交所數據,2023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2.2%,是A股公司平均值的3倍以上,其中83家公司研發強度連續三年超20%。這些公司聚焦重點領域,加快科技攻關(guan) ,茁壯成長。一批填補產(chan) 業(ye) 鏈薄弱環節和空白領域的科創企業(ye) ,有效連接起了產(chan) 業(ye) 鏈的“斷點”、疏通“堵點”,成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生力軍(jun) 。
持續五載辛勤耕耘、研發投入、迎難而上,中國科創板企業(ye) 逐漸步入“收獲期”。截至2024年4月30日,中國科創板全部571家公司2023全年合計實現營業(ye) 收入13,977.8億(yi) 元,同比增長4.7%,其中,超6成公司實現營業(ye) 收入正增長,47家公司營業(ye) 收入增幅超過50%;全年實現淨利潤759.6億(yi) 元。此外,2024年第一季度,超70家公司披露產(chan) 品研發或商業(ye) 化取得突破。
截至目前,中國科創板共有上市公司573家,首發募資總額超9,100億(yi) 元,總市值超五萬(wan) 億(yi) 元。這一資本市場的重要探索,既為(wei) 科創板企業(ye) 發展注入動能,也為(wei) 廣大投資者共享企業(ye) 成長紅利提供了機遇。
五年間,顯著增長的上市企業(ye) 發展規模、製度運行的實踐經驗,都是科創板蓄勢揚帆、再啟新程的有力支撐。今年以來,多個(ge) 政策“禮包”接連送達,持續為(wei) 科創板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4月12日發布的新“國九條”提出“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jia) 標準”“堅持主板、科創板、創業(ye) 板和北交所錯位發展”;4月16日,“科創十六條”出爐,通過“優(you) 先支持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ye) 上市融資、並購重組、債(zhai) 券發行,健全全鏈條‘綠色通道’機製”“上市後持續實施激勵,鼓勵把核心技術人員納入激勵範圍”等具體(ti) 舉(ju) 措加大對科技企業(ye) 的支持力度。4月30日,修改後的《科創屬性評價(jia) 指引(試行)》施行,適度提高了科創板擬上市企業(ye) 研發投入等硬性指標要求,旨在引導科創企業(ye) 更加重視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產(chan) 業(ye) 化,提升申報企業(ye) 質量。6月19日出台的“科創板八條”提出,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優(you) 化新股發行定價(jia) 機製,優(you) 化科創板上市公司股債(zhai) 融資製度,從(cong) 嚴(yan) 打擊科創板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市場亂(luan) 象,推動優(you) 化科創板司法保障製度機製。
一係列成績和舉(ju) 措打消了投資者對科創企業(ye) 投資的顧慮,為(wei) 具有關(guan) 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you) 質科技型企業(ye) 融資提供了強有力支持。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指出,健全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體(ti) 製機製,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chan) 力更相適應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ti) 製,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展望下一個(ge) 五年,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中國科創板將為(wei) 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為(wei) 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wei) 特征的生產(chan) 力,加強新領域新賽道製度供給,建立未來產(chan) 業(ye) 投入增長機製,促進“科技-產(chan) 業(ye) -資本”的高效循環和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書(shu) 寫(xie) 濃墨重彩的一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