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關(guan) 係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全局。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明確提出“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製,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為(wei) 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ti) 製機製提供了清晰路徑和精準落點。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創新成為(wei) 第一動力、協調成為(wei) 內(nei) 生特點、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開放成為(wei) 必由之路、共享成為(wei) 根本目的的發展。發展模式轉變,要求相對應的體(ti) 製機製必須隨之而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審時度勢,著眼於(yu) 解決(jue) 製約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性矛盾、體(ti) 製機製障礙,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指導、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的政策框架,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堅定走上更高質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0%,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7%,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以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為(wei) 代表的現代服務業(ye) 增加值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nong) 業(ye) 基礎還不穩固、城鄉(xiang) 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hui) 治理還有弱項等一係列問題,需要持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解決(jue) 。
壯闊的曆程一再證明: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自覺通過調整生產(chan) 關(guan) 係激發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活力,自覺通過完善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更加符合規律地向前發展。我們(men) 進行經濟體(ti) 製改革,進行政治體(ti) 製、文化體(ti) 製、社會(hui) 體(ti) 製、生態文明體(ti) 製和黨(dang) 的建設製度改革,都是出於(yu) 這個(ge) 目的。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瞄準的是那些不再適應生產(chan) 力發展要求的固有模式和條條框框。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深刻把握新質生產(chan) 力的內(nei) 涵和特點,認清發展規律,健全體(ti) 製機製,為(wei) 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提供強有力保障。
“加強新領域新賽道製度供給”“引導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發展”“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決(jue) 定》明確提出了一係列具體(ti) 任務。這需要完善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創新的機製、鼓勵和包容產(chan) 業(ye) 發展的機製,需要建立未來產(chan) 業(ye) 投入增長機製,需要強化環保、安全等製度約束,等等,涉及一整套的改革舉(ju) 措。其中的關(guan) 鍵,是要素的優(you) 化配置和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提升。紮實推進體(ti) 製機製創新,打通堵點卡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可以引導各類先進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順暢流動,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和社會(hui) 活力。
一係列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ti) 製機製的係統部署,既有對過去改革舉(ju) 措的完善和提升,又有根據實踐需要新提出的改革舉(ju) 措。紮紮實實抓貫徹、抓執行、抓落地,要求各地必須堅持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按照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因地製宜貫徹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找準自身優(you) 勢領域和短板不足,進一步明確改革的主攻方向,推動解決(jue) 實際問題,形成以體(ti) 製機製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新征程上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關(guan) 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政策給力和改革發力的“雙輪驅動”,推動經濟發展更加強勁、更為(wei) 均衡、更可持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