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圍繞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從(cong) 健全預算製度、健全稅收製度、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guan) 係等方麵作出重要部署。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財稅體(ti) 製改革成效如何?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如何推進?財政部門如何抓好改革落實?新華社記者采訪了財政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藍佛安。
堅持把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作為(wei) 新時代財政工作主線
問: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按照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財稅體(ti) 製改革全麵發力、縱深推進。站在新的曆史起點,如何評價(jia) 過去十餘(yu) 年財稅體(ti) 製改革成效?
答:這些年,我們(men) 堅持把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作為(wei) 新時代財政工作的一條主線,接續推進落實黨(dang) 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預算製度改革全麵深化,稅收製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財政體(ti) 製改革邁出堅實步伐。總的看,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確定的財稅體(ti) 製改革目標基本實現,財政更好發揮了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推動我國邁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主要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
一是財政實力不斷壯大,財政資源統籌能力顯著增強。全國財政收入從(cong) 2012年的11.7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3年的21.7萬(wan) 億(yi) 元,接近翻了一番;支出規模從(cong) 12.6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7.5萬(wan) 億(yi) 元,增長一倍多,集中財力辦成了很多大事要事,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民生領域投入得到有力保障。
二是財政宏觀調控日益完善,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稅製改革與(yu) 減稅降費協同推進,努力讓經營主體(ti) “輕裝上陣”,讓科技創新領域和中小微企業(ye) 、製造業(ye) 企業(ye) 得到更大支持。采取發行特別國債(zhai) 、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等創新性舉(ju) 措,支持擴內(nei) 需、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政府間權責利進一步明確,有效調動了兩(liang) 個(ge) 積極性。中央與(yu) 地方財政事權、支出責任更加清晰,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體(ti) 係更加優(you) 化,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規模從(cong) 2012年的4.5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4年的10.2萬(wan) 億(yi) 元,增長125%,有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帶領全黨(dang) 全軍(jun) 全國各族人民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新進程,許多領域實現曆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ti) 性重構。在全麵深化改革推動下,我國經濟在風浪中強健體(ti) 魄、壯實筋骨,發展質量不斷提升,辦成了很多大事要事,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打下了更為(wei) 堅實的基礎。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立足兩(liang) 個(ge) 大局,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擘畫了新征程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宏偉(wei) 藍圖。這既是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全麵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充分彰顯了我們(men) 黨(dang) 直麵挑戰、改革到底的堅強決(jue) 心和曆史擔當。
加快建立健全與(yu) 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財政製度
問: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的總體(ti) 思路是什麽(me) ?有哪些重要舉(ju) 措?
答: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用較大篇幅對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作出部署。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與(yu) 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財政製度,在全麵係統推進的同時,應突出五個(ge) 方麵:
——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完善財政體(ti) 製和稅收製度,推動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you) 化和效益最大化。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積極適應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商業(ye) 模式、財富分配等變化,創新財稅製度,推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著眼完善宏觀調控製度體(ti) 係,堅持係統觀念,統籌推進財稅改革,加強與(yu) 其他政策協調配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提升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強化財稅調節作用,推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製度體(ti) 係,更好促進社會(hui) 公平,持續增進人民福祉。
——全麵推進建設美麗(li) 中國,加強財稅製度供給和政策保障,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加快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具體(ti) 來看,主要推進三個(ge) 領域的改革:
第一,健全預算製度,大力推進財政科學管理,提升係統化、精細化、標準化、法治化水平。收入上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支出上深化零基預算改革,管理上更加突出績效導向,不折不扣落實黨(dang) 政機關(guan) 習(xi) 慣過緊日子要求,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做到“小錢小氣、大錢大方”,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第二,健全稅收製度,優(you) 化稅製結構,促進高質量發展、社會(hui) 公平、市場統一。研究同新業(ye) 態相適應的稅收製度。全麵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完善對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支持機製,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健全直接稅體(ti) 係,完善個(ge) 稅製度,更好發揮調節收入分配功能。
第三,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guan) 係,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更好調動兩(liang) 個(ge) 積極性。這要重點從(cong) 四個(ge) 方麵入手:
一是拓財源,推進消費稅征收環節後移,並穩步下劃地方;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和抵扣鏈條,優(you) 化共享稅分享比例。
二是強激勵,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ti) 係,清理規範專(zhuan) 項轉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製。
三是管好債(zhai) ,合理擴大專(zhuan) 項債(zhai) 券支持範圍,適當擴大用作資本金的領域、規模、比例。建立全口徑地方債(zhai) 務監測監管體(ti) 係,構建防範化解隱性債(zhai) 務風險長效機製,加快地方融資平台改革轉型。
四是優(you) 事權,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中央財政事權原則上通過中央本級安排支出,減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財政事權。不得違規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資金,確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權的,通過專(zhuan) 項轉移支付安排資金。
不折不扣抓好落實 分階段分步驟穩妥推進改革
問:如何抓好全會(hui) 部署改革舉(ju) 措的落實,讓改革的效能充分釋放?
答:改革貴在務實,重在落實;落實是否到位,決(jue) 定了改革的成效。全會(hui) 繪就了新征程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的藍圖,財政部將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全力以赴、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
一是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全會(hui) 精神。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的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領會(hui) 和把握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ju) 措、根本保證,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策部署上來。
二是抓緊研究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的總體(ti) 方案。對標對表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關(guan) 於(yu) 財稅體(ti) 製改革的決(jue) 策部署,科學製定改革任務書(shu) 、時間表、優(you) 先序,分階段分步驟穩妥推進財稅體(ti) 製改革。
三是堅持不懈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財政部將當好改革促進派、實幹家,建立健全閉環管理工作機製,涵蓋改革方案研究、製訂、出台、落實、評估等各個(ge) 環節,確保改到位、抓到底。針對重大難點焦點問題,組織深入開展調研,廣泛聽取意見,讓改革方案接地氣、能落地、見實效,確保改革成果讓人民群眾(zhong) 更加可感可及。
財政部將把學習(xi) 貫徹全會(hui) 精神作為(wei)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自覺把改革擺在財政工作更加突出位置,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加強財政科學管理,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