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裏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通過決(jue) 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chan) 總數達到59項。
“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於(yu) 13世紀,形成於(yu) 16世紀,此後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公裏、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其選址、格局、城市形態和設計體(ti) 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理想都城範式,展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傳(chuan) 統,見證了北京城市的發展演變,是體(ti) 現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標識。
“北京中軸線”遺產(chan) 區麵積589公頃,緩衝(chong) 區麵積4542公頃,15個(ge) 遺產(chan) 構成要素為(wei) :鍾鼓樓、萬(wan) 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太廟、社稷壇、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hui) 堂)、正陽門、南段道路遺存、天壇、先農(nong) 壇、永定門。
據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認可“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保護管理狀況,及其作為(wei) 社會(hui) 和政治中心對中國社會(hui) 發揮持續的作用,認為(wei) “北京中軸線”代表了世界城市曆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其所體(ti) 現的中國傳(chuan) 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wei) 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該組織高度讚賞中國政府在北京老城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方麵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績。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發言時表示,申遺成功是新的起點,中國將切實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在文物建築保護修繕、應對自然災害影響、鼓勵社區居民參與(yu) 、科學引導旅遊發展、提高闡釋展示能力等方麵持續發力,確保“北京中軸線”得到妥善保護傳(chuan) 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