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央廣時評】“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 古都曆久彌新的中國案例

發布時間: 2024-07-27 19:25:00 來源: 央廣網

  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裏舉(ju) 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我國申報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截至目前,我國世界遺產(chan) 數量達到59項。

  遠眺“北京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於(yu) 13世紀,形成於(yu) 16世紀,此後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公裏、全世界現存最完整的傳(chuan) 統都城中軸線。它北起鍾鼓樓,向南經過萬(wan) 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包括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nong) 壇等東(dong) 西對稱布局的建築群,共計15處遺產(chan) 點。這些遺產(chan) 點涵蓋了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yi) 和公共建築以及居中道路遺存等五大類遺存,形成了“前後起伏”的建築形態、“左右對稱”的空間布局、“一貫到底”的雄偉(wei) 氣魄。遺產(chan) 區麵積589公頃,緩衝(chong) 區麵積4542公頃。

  北京鍾樓

  北京萬(wan) 寧橋

  不論是選址、格局,還是城市形態、設計,“北京中軸線”都符合中國古人所描繪的“麵朝後市”“左祖右社”“對稱布局”的理想都城範式,表達出中華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學理念,集中展現了中華文明在城市規劃建設上的想象力、創造力,是中國傳(chuan) 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典範之作。因此,“北京中軸線”被譽為(wei) “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chan) 生”。

  故宮博物院

  為(wei) 更好保護和發展“北京中軸線”,2011年北京市提出中軸線申遺,2012年“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曆時12年,曆經申遺啟動階段(2012年至2016年)、全麵加速階段(2017年至2021年)、攻堅衝(chong) 刺階段(2022年至2024年),今天,“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可謂來之不易、眾(zhong) 望所歸、振奮人心。

  北京天安門

  保護遺產(chan) ,既是守護曆史文脈,也是以保護促進改善民生。在申遺過程中,我們(men) 以“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為(wei) 抓手,帶動北京老城整體(ti) 保護,讓中軸線更好融入城市更新,為(wei) 探索我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古代都城保護理念與(yu) 做法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經驗。以鍾鼓樓文物修繕和展示提升工程為(wei) 例,修繕工作不僅(jin) 遵從(cong) “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保護文化遺產(chan) ,還對周邊人居環境進行了整治改善,既讓鍾鼓樓景觀視廊得到極大提升,再現了鍾鼓樓地區別具特色的老城風貌,又使市民的生活環境更方便、更舒心,從(cong) 而吸引更多人成為(wei) “中軸線”保護的支持者、參與(yu) 者。

  北京天壇

  今天,曆經700餘(yu) 載滄桑的“北京中軸線”正迸發出新的生命力,更加彰顯古都魅力。向南,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以開放的姿態聯通世界;向北,鳥巢、水立方、冰絲(si) 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中國曆史研究院、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巍然屹立……曆史與(yu) 當下,人文與(yu) 自然在這條線上交匯融合,一幅詩意畫卷正徐徐展開。相信以申遺成功為(wei) 新的起點,“北京中軸線”必將在進一步保護中煥發時代新韻,更好助力曆史文化傳(chuan) 承。(央廣網評論員 陳銳海)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