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聞背景|從“大運河”到“北京中軸線”,這些“世界遺產”來自中國

發布時間: 2024-07-27 19:24:0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新德裏7月27日電 新聞背景|從(cong) “大運河”到“北京中軸線”,這些“世界遺產(chan) ”來自中國

  新華社記者伍嶽 陳冬書(shu)

  正在印度新德裏召開的第46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27日通過決(jue) 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此前一天,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同樣申遺成功。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chan) 總數達到59項。

  中國是世界遺產(chan) 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2014年以來,中國共有14個(ge) 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2014年:

  “大運河”、絲(si) 綢之路

  在第38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提交的“大運河”,中國與(yu) 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提交的“絲(si) 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申請報告獲得批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將絲(si) 綢之路形容為(wei) 東(dong) 西方之間融合與(yu) 交流的對話之路,為(wei) 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重要貢獻。大運河則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業(ye) 革命前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土木工程項目。

  2015年:

  土司遺址

  在第39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申報的土司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hui) 在評估報告中指出,中國土司遺址展現了中央政權與(yu) 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傳(chuan) 承和國家認同方麵的人類價(jia) 值觀交流,聯合申遺的三處遺址是中國西南部地區土司管理製度的獨特見證。

  2016年: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神農(nong) 架

  第40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藝術文化景觀、湖北神農(nong) 架獲準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大會(hui) 認為(wei) ,廣西左江花山岩畫藝術文化景觀之所以入選,是因為(wei) 其把景觀、岩畫與(yu) 中國南方壯族先民駱越人生動而豐(feng) 富的社會(hui) 生活融合在一起所顯示的獨特性。湖北神農(nong) 架被視為(wei) 野生動植物的“寶庫”,尤以豐(feng) 富的植物多樣性聞名。

  2017年:

  鼓浪嶼、可可西裏

  第41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申報的“鼓浪嶼:曆史國際社區”與(yu) 中國青海省可可西裏獲準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hui) 認為(wei) ,鼓浪嶼展現了在亞(ya) 洲全球化早期多種價(jia) 值觀的碰撞、互動和融合,其建築特色與(yu) 風格體(ti) 現了中國、東(dong) 南亞(ya) 及歐洲在建築、傳(chuan) 統和文化價(jia) 值觀上的交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wei) ,青海可可西裏符合自然遺產(chan) 的標準,並具有較高的完整性、真實性,保護管理整體(ti) 狀況良好。

  2018年:

  梵淨山

  第42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貴州省梵淨山獲準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說,梵淨山滿足世界自然遺產(chan) 生物多樣性標準和完整性要求,展現和保存了中亞(ya) 熱帶孤島山嶽生態係統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

  2019年:

  良渚古城遺址、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第43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和中國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表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ge) 存在於(yu) 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nong) 業(ye) 為(wei) 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hui) 分化和統一信仰體(ti) 係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具有“突出普遍價(jia) 值”,中國政府采取的保護措施受到肯定。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在第46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通過評審,上海崇明東(dong) 灘等5處提名地擴展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2021年:

  泉州

  第44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大會(hui) 認為(wei) ,該項目反映了特定曆史時期獨特而傑出的港口城市空間結構,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世紀至14世紀逐漸崛起並蓬勃發展,成為(wei) 東(dong) 亞(ya) 和東(dong) 南亞(ya) 貿易網絡的海上樞紐,對東(dong) 亞(ya) 和東(dong) 南亞(ya) 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023年:

  普洱景邁山

  第45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項目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大會(hui) 認為(wei) ,這一獨特的古茶林保護管理體(ti) 係充分尊重當地氣候條件、地形特征和動植物種群,實現了對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展現了山地環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對自然資源互補性利用的獨創傳(chuan) 統。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