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一碗和田藥茶,何以回味悠長?

發布時間: 2024-07-27 20:35: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新疆和田7月26日電 (陶拴科)在新疆和田,最享受的莫過於(yu) 清晨喝一碗和田藥茶。

  近日,記者走進和田市一家餐館,身著艾德萊斯綢的姑娘,手持精致的銀質茶壺將茶碗倒滿,湯色淡紅透亮,輕啜一口,淡淡的香甜味進入舌尖,回味悠長。

  和田藥茶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買(mai) 提卡斯木·芒裏克正在泡製藥茶。(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在和田地區流傳(chuan) 的非遺製作技藝

  和田幹燥炎熱,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當地民眾(zhong) 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和田藥茶製作技藝。作為(wei) 維吾爾醫藥的組成部分,和田藥茶的科學性、可靠性已得到論證。其主要流傳(chuan) 於(yu) 和田地區各縣市,並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和田藥茶以藥食同源的丁香、枸杞、生薑、陳皮、玫瑰花、小茴香、藿香、小豆蔻、芹菜籽、黑胡椒、肉桂、洋甘菊等原料,經配方碾碎後泡製而成。

  經過長年探索和實踐,和田藥茶配方達20餘(yu) 種。具有健脾胃、消食、祛風、散寒、通經等功效。

  走進和田藥茶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買(mai) 提卡斯木·芒裏克的家裏,他正專(zhuan) 注地製作著藥茶。不一會(hui) ,一壺熱騰騰的藥茶便泡好了。“記事起就知道爺爺在做藥茶。”

  買(mai) 提卡斯木是和田地區策勒縣策勒鎮科克買(mai) 提村人,是家族第三代傳(chuan) 承人。“父親(qin) 教我學習(xi) 製作藥茶,跟著他認識了各種藥材。

  買(mai) 提卡斯木說,和田藥茶不僅(jin) 是一種茶藝的傳(chuan) 承,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一種精神的寄托。每一泡茶都蘊含著家族的記憶與(yu) 情感,每一口茶都讓人回味無窮。

  在近日舉(ju) 辦的第十四屆和田玉石文化旅遊節上,和田藥茶參與(yu) 展出。陶拴科 攝

   和田藥茶具有保健作用

  買(mai) 提卡斯木介紹,和田藥茶製作不放茶葉,配方達20餘(yu) 種,不同季節采用不同的配方,根據不同人群的需要,可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

  和田藥茶盡管成分很多,但是玫瑰的香氣和味道加持了整個(ge) 茶的味道,使之香氣濃鬱、滋味甘美。

  雖隻有39歲,但買(mai) 提卡斯木已經學習(xi) 藥茶製作技藝20餘(yu) 年,2021年6月獲得策勒縣縣級非遺傳(chuan) 承人。

  “我一定把這個(ge) 技藝做好、做精,最後的夢想就是成為(wei) 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買(mai) 提卡斯木說。

  對於(yu) 習(xi) 慣吃肉的新疆人來說,喝藥茶能解膩、促消化,還能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

  “比如,加茴香對胃特別好,促消化。丁香的油多,對關(guan) 節炎、風濕康複有幫助。白豆蔻泡開水再加點冰糖,有改善睡眠的效果。”買(mai) 提卡斯木說。

   和田藥茶製作技藝傳(chuan) 承有序

  每天清晨,買(mai) 提卡斯木就開始準備當天所需的藥材。他在市場上精心挑選,確保它們(men) 的質量和純淨度。

  拿回藥材後進行初步處理,然後碾碎,小心地放入一個(ge) 大號的陶瓷壺中,與(yu) 大棗、冰糖等其他輔料混合均勻。

  爾後再將製作好的藥茶分裝到小袋中,每袋裝入一定量的茶粉和輔料,方便消費者使用。

  泡茶時,將藥材放入一個(ge) 大茶壺中,加入適量的開水進行泡製。通常情況下,買(mai) 提卡斯木會(hui) 用沸水泡15分鍾左右,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取藥材中的有效成分。

  “我們(men) 銷售渠道很多,在新疆各地及中亞(ya) 地區都設立了代理點,離和田地區近的縣市,他們(men) 都自己來拿貨,其餘(yu) 的就發貨到代理點。”買(mai) 提卡斯木說。

  為(wei) 了將這一非遺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下去,買(mai) 提卡斯木開始培養(yang) 徒弟,親(qin) 自傳(chuan) 授從(cong) 選材、製作到品鑒的每一個(ge) 細節。他鼓勵徒弟們(men) 在傳(chuan) 統的基礎上勇於(yu) 嚐試新的配方與(yu) 工藝。

  在他的帶領下,徒弟們(men) 逐漸成長為(wei) 和田藥茶製作領域的佼佼者。他們(men) 不僅(jin) 傳(chuan) 承了精湛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更將這份民間技藝帶到了更廣闊的舞台上。

  如今,買(mai) 提卡斯木不僅(jin) 製作藥茶,還製作玫瑰花醬、玫瑰多酚等產(chan) 品。

  不論是遊人還是當地民眾(zhong) ,走進和田大大小小的餐廳,都能領略到這股沁人心脾的藥茶味道。(完)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