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印度新德裏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中國申報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這條壯美中軸線,統領著北京城的空間格局與(yu) 城市功能,展現著大國首都形象和文化魅力。
北京中軸線上秩序井然、氣勢恢宏的城市建築群。饒強 攝
全長7.8公裏的北京中軸線,始建於(yu) 13世紀,成型於(yu) 16世紀,曆經逾7個(ge) 世紀,形成了秩序井然、氣勢恢宏的城市建築群。
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北端鍾鼓樓,向南經萬(wan) 寧橋、景山,過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nong) 壇分列中軸線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
沿著這條古都之脊,一幅壯美有序、古今交融的城市畫卷徐徐舒展。
在永定門北望中軸線。饒強 攝
鍾鼓樓
鍾鼓樓位於(yu) 北京中軸線北端,明清時期,鍾鼓樓承擔著城市計時與(yu) 報時功能。“遲遲鍾鼓初長夜。”作為(wei) 重要的城市管理設施,鍾鼓樓是中國古代鍾鼓報時傳(chuan) 統生活方式的見證。
鍾鼓樓夜景。趙瑞 攝
登上鼓樓眺望鍾樓。武亦彬 攝
現在,遊客可以登上鼓樓,欣賞傳(chuan) 統擊鼓表演,體(ti) 驗鍾鼓報時的傳(chuan) 統。金瑤 攝
萬(wan) 寧橋
萬(wan) 寧橋位於(yu) 地安門外大街中部,今什刹海東(dong) 岸,始建於(yu) 元朝,是北京中軸線上最為(wei) 古老的橋梁,為(wei) 元大都、明清都城與(yu) 當代北京城中軸線的疊壓關(guan) 係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實證。
萬(wan) 寧橋位於(yu) 地安門外大街中部,今什刹海東(dong) 岸。武亦彬 攝
萬(wan) 寧橋由橋體(ti) 、燕翅、鎮水獸(shou) 、澄清上閘遺存構成。武亦彬攝
景山
景山為(wei) 明清兩(liang) 代皇家禦苑,與(yu) 故宮共同展現出中國宮苑傳(chuan) 統規劃理念。景山及其獨特的園林景觀兼具禮儀(yi) 祭祀和人造山體(ti) 以登高遊賞眺望全城的雙重功能,為(wei) 明清國家禮儀(yi) 傳(chuan) 統提供了見證。
景山山脊上以中軸對稱建有五亭。趙瑞 攝
登上景山可眺望北京城市風光。武亦彬 攝
故宮
故宮作為(wei) 明清兩(liang) 代的宮城,是中國皇家宮殿建築的傑出典範,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格局的發展。
故宮午門氣勢恢宏。趙瑞 攝
故宮是中國皇家宮殿建築的傑出典範。趙瑞攝
太廟 社稷壇
太廟、社稷壇以中軸線為(wei) 軸對稱坐落於(yu) 故宮東(dong) 南、西南兩(liang) 側(ce) ,其嚴(yan) 整的規劃格局體(ti) 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載“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規劃範式。現今,太廟作為(wei)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對外開放,社稷壇作為(wei) 中山公園對外開放,展現著北京中軸線公眾(zhong) 化的轉變曆程。
太廟曾是明清兩(liang) 代皇家祖廟,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祖先祭祀建築群。武亦彬 攝
社稷壇反映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對國土的認知和崇拜以及祈求國家安定與(yu) 疆土永固的美好願望。
端門
端門位於(yu) 故宮南側(ce) 、天安門北側(ce) ,構成明清進出宮城前導性禮儀(yi) 建築序列,為(wei) 朝堂空間的一部分,其建築形製和體(ti) 量與(yu) 天安門城樓基本相同。
位於(yu) 午門、天安門之間的端門構成明清進出宮城前導性禮儀(yi) 建築序列。饒強 攝
天安門 外金水橋
天安門是明清時期頒布詔令及現代舉(ju) 行重大國事活動的場所,至今仍承擔著重要的禮儀(yi) 功能。外金水橋位於(yu) 天安門南側(ce) ,共有七座橋體(ti) ,以北京中軸線對稱分布,是明清兩(liang) 代由皇城通向南郊祭祀的必經之路,也是重要的禮儀(yi) 空間。
外金水橋呈對稱分布。趙瑞 攝
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
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由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hui) 堂、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構成,位於(yu) 北京中軸線的核心位置。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已成為(wei) 國家活動和人民文化活動、大型慶典活動的舉(ju) 辦地,自形成至今始終是國家禮儀(yi) 文化傳(chuan) 承的見證。
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張岩 攝
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已成為(wei) 國家活動和人民文化活動、大型慶典活動的舉(ju) 辦地。趙瑞 攝
正陽門
正陽門是明清北京內(nei) 城正南門,由縱置的城樓與(yu) 箭樓兩(liang) 座高大建築組成。正陽門是北京老城中規模最大、形製等級最高的城門建築。
繁華的前門大街。趙瑞攝
正陽門城樓。武亦彬 攝
天壇 先農(nong) 壇
天壇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築群,位於(yu) 北京老城外東(dong) 南部,北京中軸線東(dong) 側(ce) ,與(yu) 先農(nong) 壇東(dong) 西對稱。先農(nong) 壇位於(yu) 北京老城外西南部,北京中軸線西側(ce) ,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皇家祭祀農(nong) 神之所,展現出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對農(nong) 耕文化的尊重。
天壇祈年殿。趙瑞攝
先農(nong) 壇神倉(cang) 區域。武亦彬 攝
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
北京中軸線南段居中道路是明清兩(liang) 代國家禮儀(yi) 活動的必經之路。現已發現的遺址以物質實證真實地展現出明代以來南段居中道路的位置、走向、工程構造和不斷傳(chuan) 承沿用的曆史,見證了北京中軸線延續至今的國家禮儀(yi) 文化。
正陽橋考古現場。武亦彬 攝
永定門
永定門是北京中軸線南端點的標識,曾為(wei) 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門,見證了明清城市傳(chuan) 統管理方式,形象地標識出北京中軸線南端點的位置,成為(wei) 眺望北京中軸線南段的重要景觀視點。
在永定門北望中軸線。鄧偉(wei) 攝
永定門前車水馬龍。趙瑞 攝
申遺文本這樣描述北京中軸線的遺產(chan) 價(jia) 值:“以其宏大的規模、均勻的規劃格局和組織有序的城市景觀,成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傑出範例,也是中國現存最為(wei) 完整的傳(chuan) 統都城中軸線建築群。”
中軸線北延長線上,奧林匹克建築群展現著現代活力。趙瑞 攝
中軸線南延長線上,大興(xing) 國際機場亮出新名片。趙瑞 攝
今天,申遺成功是一個(ge) 嶄新起點。
未來,北京中軸線
將隨著新時代的腳步煥發全新生機!
夜幕下的中軸線,古今交融,流光溢彩。方非 攝
攝影:趙瑞 饒強 武亦彬 鄧偉(wei) 金瑤 方非 張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