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金觀平:聚集壯大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發布時間: 2024-07-29 09:52:00 來源: 經濟日報

  向“新”而行,以“新”提質。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一個(ge) 鮮明特點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行業(ye) 發展態勢向好,新質生產(chan) 力加速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不斷聚集增強。

  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湧現,國內(nei) 首個(ge) “地麵空間站”通過驗收,C919大型客機累計交付6架,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嫦娥六號實現月背采樣返回,成功搭建國際首個(ge) 通信與(yu) 智能融合的6G試驗網。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紮實推進,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高於(yu) 全部規模以上工業(ye) 2.7個(ge) 百分點;集成電路、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新產(chan) 品產(chan) 量均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同時,新型消費、新基建等領域發展活力也在不斷釋放。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feng) 碩,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現。2023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33278億(yi) 元,規模穩居世界第二,比2012年增長2.2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cong) 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ti) 。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衛星導航、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大飛機製造等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前沿方向取得一係列原創成果。新型工業(ye) 化深入推進,高新技術企業(ye) 達46.3萬(wan) 家,工業(ye) 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全球153座燈塔工廠有62座在中國。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同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曆史性交匯,其中既有難得機遇,又有嚴(yan) 峻挑戰。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不僅(jin) 是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現實需要,更是搶占科技競爭(zheng) 和未來發展製高點、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必然要求。

  向科技創新要答案。從(cong) 全球範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力量,高技術領域成為(wei) 國際競爭(zheng) 最前沿和主戰場。當前,我國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一些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的局麵尚未根本改變。要聚焦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現實需要,以關(guan) 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wei) 突破口,充分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動能。

  向深度融合要空間。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ye) 製造體(ti) 係,製造業(ye) 規模連續14年居全球第一。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統籌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加快形成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基本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切實做好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ye) 集聚,培育更多高新技術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

  向改革開放要動力。要持續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打通從(cong) 科技強到企業(ye) 強、產(chan) 業(ye) 強、經濟強的通道。不斷加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力度,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ju) 措,持續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建設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