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月球模型一側(ce) ,模擬月表的凹凸地麵上左右放置著返回艙和著陸器模型,居中的玻璃展櫃內(nei) ,名為(wei) “明月照我還”的嫦娥五號月壤樣品360度緩緩旋轉,讓圍攏過來的參觀民眾(zhong) 一睹為(wei) 快。
7月25日,學生們(men) 在泰國曼穀舉(ju) 行的“2024泰國未來科學力量展覽會(hui) ”上觀看展出的嫦娥五號月壤樣品。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22日至28日,“2024泰國未來科學力量展覽會(hui) ”在泰國詩麗(li) 吉王後國家會(hui) 議中心舉(ju) 行。在展覽會(hui) 上,泰國國家天文研究所專(zhuan) 為(wei) 來自中國的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布置了展台,吸引了大量泰國民眾(zhong) 前來參觀。
本次展出的月壤樣品包括外殼和月壤兩(liang) 部分,整體(ti) 寬17厘米、高22.89厘米。重75毫克的月壤被存放在直徑22毫米的球形空間內(nei) ,該球形空間外圍是對拚球造型的放大鏡和梯形底座。樣品外殼相關(guan) 數據和造型各有其寓意。
前來參觀的77歲曼穀市民威集達告訴新華社記者,自己是從(cong) 電視和網絡新聞上得知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展出消息的。
“我沒辦法自己去(月球上)實地感受,現在有月球探測器采集到的樣品展出,這樣的機會(hui) 不容錯過。”威集達用“驚奇”來形容對月壤樣品的印象,她在觀看實物之餘(yu) 還認真閱讀展板上有關(guan) 中國探月工程、月壤采集過程等科普介紹。
這是7月23日在泰國曼穀舉(ju) 行的“2024泰國未來科學力量展覽會(hui) ”上拍攝的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展台。新華社發(拉亨攝)
同樣驚歎於(yu) 月壤之奇的還有來自曼穀一家國際學校的學生丹亞(ya) ,不滿8歲的他在母親(qin) 陪伴下前來觀展。“它看上去不像土壤,倒更像沙子,但顏色又和一般沙子不一樣,我從(cong) 沒有見過!”即將上小學二年級的丹亞(ya) 大膽暢想,等到未來技術進一步發展、登月就像坐飛機一樣容易的時候,自己就能去月球親(qin) 眼看一看。
泰國國家天文研究所所長沙蘭(lan) 在展覽會(hui) 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表示,本次展出廣受關(guan) 注,尤其受到青少年群體(ti) 歡迎,他們(men) 大多是第一次這麽(me) 近距離地觀察來自月球的樣品。“相信很多年青一代會(hui) 因此受到啟發,感受到科學、天文學的魅力。我們(men) 希望能激勵他們(men) 向未來成為(wei) 科學家、工程師的目標努力。”沙蘭(lan) 說。
“2024泰國未來科學力量展覽會(hui) ”由泰國高等教育、科研和創新部主辦,致力於(yu) 提升泰國民眾(zhong) 對科學、技術以及創新的熱情和認識。據沙蘭(lan) 介紹,本次展出的嫦娥五號月壤樣品由中國國家航天局出借給泰方展出一周,是首次亮相泰國。
7月23日,一名女子在泰國曼穀舉(ju) 行的“2024泰國未來科學力量展覽會(hui) ”上拍攝展出的嫦娥五號月壤樣品。新華社發(拉亨攝)
2023年10月,在阿塞拜疆召開的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hui) 上,中國宣布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將麵向國際開放申請,歡迎各國科學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我們(men) 也在申請一些嫦娥五號帶回的樣品,希望用泰國的技術分析和研究,以便將來設計出自己的儀(yi) 器送往月球。”沙蘭(lan) 表示,他相信與(yu) 中國合作有助於(yu) 泰國的能力建設,從(cong) 而使泰國空間技術進一步接軌世界領先水平。
今年4月,中國國家航天局與(yu) 泰國高等教育、科研和創新部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關(guan) 於(yu) 探索與(yu) 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和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嫦娥七號任務已遴選搭載泰國研製的“全球空間天氣監測”裝置,用於(yu) 從(cong) 月球視角觀測宇宙輻射和空間天氣,這將是泰國科學儀(yi) 器首次從(cong) 繞地軌道進入深空。
“我很自豪,我們(men) 國家也邁出探索太空的關(guan) 鍵一步……下一次或許可以去火星。”16歲的欽那巴是來自泰國北柳府的一名高一年級學生,他與(yu) 同學們(men) 一起組團前來一睹月壤“真容”。
這次參觀也為(wei) 欽那巴帶來新的靈感和方向。“高中畢業(ye) 之後,我想去學空間技術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他告訴記者,希望能為(wei) 航天相關(guan) 領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