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首批林業(ye) 經營收益權證在江西資溪縣頒發,資溪縣霞陽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ye) 和1名林農(nong) 領到了林業(ye) 經營收益權證。
霞陽公司是資溪縣馬頭山鎮霞陽村村辦企業(ye) ,毛建華是霞陽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2005年村裏進行集體(ti) 林改,分山到戶,村民獲得林權證後,用心經營山林,把毛竹林當菜種,但一畝(mu) 林地兩(liang) 年才能產(chan) 出1噸毛竹,1噸毛竹隻能賣600元,效益較低,而把毛竹林改造為(wei) 筍竹兩(liang) 用林,畝(mu) 均年產(chan) 值能達4000元。毛建華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他想發展筍竹林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卻因沒有林地而犯愁,“林農(nong) 手裏有林地,但高標準打造一畝(mu) 筍竹林需要投入兩(liang) 三千元,大多數林農(nong) 不敢嚐試。”
難題如何破解?在當地林業(ye) 部門的幫助下,霞陽村創新模式,推行集體(ti) 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林農(nong) 以承包林地入股,霞陽公司負責打造、經營筍竹林,每年產(chan) 生的收益,村集體(ti) 與(yu) 林農(nong) 對半平分。按照這種模式,村裏發展起近350畝(mu) 筍竹兩(liang) 用林,數十戶農(nong) 戶入股。
“這次拿到林業(ye) 經營收益權證,有了這個(ge) ‘小本本’,既能為(wei) 我們(men) 發展林下種植、森林康養(yang) 、森林旅遊等多種林業(ye) 經營提供憑證,還能向銀行貸款拓展融資新路徑。經過評估,我們(men) 可以在銀行貸款100萬(wan) 元。”毛建華盤算著,下一步如何擴大村裏的筍竹兩(liang) 用林和養(yang) 蜂產(chan) 業(ye) 規模,帶動更多村民以林致富。
近20年來,霞陽村不斷深化林改壯大林業(ye) 經濟,是我國不斷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激發集體(ti) 林業(ye) 發展活力的一個(ge) 縮影。
我國集體(ti) 林地占林地總麵積的60%,分布在2600多個(ge) 縣,涉及1億(yi) 多農(nong) 戶。深化集體(ti) 林改,對於(yu) 促進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早在20多年前,林業(ye) 大省福建緊緊抓住“山要怎麽(me) 分、樹要怎麽(me) 砍、錢從(cong) 哪裏來、單家獨戶怎麽(me) 辦”這“四問”,在全國率先謀劃實施了集體(ti) 林改。
從(cong) 2008年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的意見》全麵推開林改,到2016年《關(guan) 於(yu) 完善集體(ti) 林權製度的意見》部署鞏固和拓展改革成果,再到去年《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方案》謀劃新征程林改新藍圖,20多年來,集體(ti) 林改接續推進,成果持續鞏固深化。各地圍繞“林改四問”,探索創新,交出了精彩答卷。
圍繞回答“山要怎麽(me) 分”,全國發放林權證1億(yi) 多本,明晰產(chan) 權、承包到戶改革任務全麵完成。在此基礎上,各地積極探索集體(ti) 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形成了“集體(ti) 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經營”的格局。各地堅持承包期屆滿延包原則,讓廣大經營者吃下長效“定心丸”。
林地經營權可以依法再流轉或者依法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流轉期限五年以上的林地經營權可以申請登記發證,作為(wei) 林權抵押貸款、申報林業(ye) 項目、申請林木采伐的憑證……一係列放活經營權的改革舉(ju) 措加快落地,為(wei) 集體(ti) 林業(ye) 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圍繞回答“樹要怎麽(me) 砍”,各地積極推進森林分類經營和可持續經營。農(nong) 民成為(wei) 山林的主人,造林護林營林積極性大幅提高;各地支持和引導規模經營主體(ti) 單獨編製森林經營方案,讓他們(men) 擁有更大自主權;優(you) 化公益林和天然林管理,適當將森林生態區位不重要或者生態狀況不脆弱的集體(ti) 林地依法調出公益林範圍。“規範+放活”的組合拳,進一步提升了經營者積極性,促進他們(men) 加強森林經營,提升集體(ti) 林森林質量,全國集體(ti) 林森林蓄積比林改前增幅近85%,有林地麵積增加了近4億(yi) 畝(mu) 。
圍繞回答“錢從(cong) 哪裏來”,我國建立林權抵押貸款製度,目前全國林權抵押貸款餘(yu) 額約1700億(yi) 元,各地拓寬資本“進山入林”通道,創新推出公益林補償(chang) 收益權質押貸款、林下經濟收益權質押貸款等,有力推動集體(ti) 林資源變資產(chan) 、資產(chan) 變資金。
為(wei) 進一步緩解集體(ti) 林業(ye) 經營主體(ti) 貸款難,我國將林權抵押貸款和林業(ye) 經營主體(ti) 貸款納入金融機構服務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考核評估範圍,商業(ye) 銀行林權抵押貸款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ge) 百分點(含)以內(nei) 的,可不作為(wei) 監管部門監管評級和銀行內(nei) 部考核評價(jia) 的扣分因素。考核“指揮棒”的調整,讓銀行“願放貸、敢放貸”。各地積極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抵押林權快速處置機製,鼓勵社會(hui) 資本開展林權收儲(chu) 擔保服務,進一步打消銀行的後顧之憂,為(wei) 廣袤山林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圍繞回答“單家獨戶怎麽(me) 辦”,各地積極推動林權流轉和林業(ye) 規模經營。江西省實施林業(ye) 適度規模經營獎補政策,福建省三明市鼓勵國有林場、林業(ye) 龍頭企業(ye) 與(yu) 村集體(ti) 、林農(nong) 開展合作經營,全市集體(ti) 林地規模經營麵積達57%,每畝(mu) 蓄積量從(cong) 7立方米提高到10立方米左右。“小山”連成“大山”,全國培育家庭林場、專(zhuan) 業(ye) 大戶、林業(ye) 合作社等林業(ye) 新型經營主體(ti) 近30萬(wan) 個(ge) ,集體(ti) 林地每畝(mu) 產(chan) 出比林改前增長3倍多。
林改,改出了滿目青山,改出了金山銀山,廣大集體(ti) 林區發展添活力,億(yi) 萬(wan) 林農(nong) 鼓腰包。去年,我國林草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達9.28萬(wan) 億(yi) 元,其中林下經濟產(chan) 值超1萬(wan) 億(yi) 元,經濟林產(chan) 量達2.26億(yi) 噸,成為(wei) 繼糧食、蔬菜之後的第三大農(nong) 產(chan) 品,集體(ti) 林業(ye) 吸納農(nong) 村就業(ye) 人數超過4000萬(wan) 人。
走過千山萬(wan) 水,仍需跋山涉水。林改隻是農(nong) 村改革的縮影。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戰略部署。繼續全麵深化農(nong) 村改革,定能讓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一步步變為(wei) 現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