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我們的家園】非遺“守藝人”羅布:一針一線繪匠心

發布時間: 2024-07-29 21:29:00 來源: 新華網

    一點一點繪製底稿,把底稿轉印到布料,在布料上刺繡邊線,再整合其餘(yu) 部分,經過開眼、繡麵、風景流程製作、清潔等幾十道工序,一幅神韻生動、構圖精妙的拉薩堆繡唐卡藝術品呈現在眼前。

    近日,2024“我們(men) 的家園 幸福美麗(li) 西藏”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拉薩策門林民族手工藝傳(chuan) 承中心,自治區級工藝美術大師、一級堆繡唐卡技師羅布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堆繡唐卡作品。

    堆繡唐卡也叫剪貼布紮花唐卡,是藏民族特有的民間手工和繪畫技法相結合的造型藝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2021年,拉薩堆繡唐卡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

    13歲時,羅布就開始學習(xi) 堆繡唐卡技藝,從(cong) 簡單刺繡、熨燙的學徒,他已經成長成為(wei) 國家級非遺項目堆繡唐卡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

    傳(chuan) 承人羅布在策門林民族手工藝傳(chuan) 承中心指導學徒製作唐卡(7月23日攝)。 新華網發 文翔宇 攝

    多年的沉澱,羅布一直熱愛著這門技藝,立誌傳(chuan) 承發揚下去。“我希望能把這門技藝傳(chuan) 承好,把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發揚光大,這就是我的初心和堅守。”羅布說。

    為(wei) 了一處繡麵細節,羅布會(hui) 用好幾個(ge) 小時,甚至好幾天來調整。雖然現在利用機械能大大縮短堆繡唐卡的製作周期,但羅布還是傾(qing) 向手工製作,“我希望在後人學習(xi) 製作唐卡時,能一直將這個(ge) 手工技藝傳(chuan) 承下去。”

    四十多年裏,羅布先後收了四十多個(ge) 學徒,其中大半是殘疾人和孤兒(er) 。“每個(ge) 學徒前三年都是包吃包住,而且逢年過節。我還會(hui) 準備一些錢,讓他們(men) 回家為(wei) 家人置辦年貨。”

    羅布在傳(chuan) 授他們(men) 堆繡唐卡技藝的同時,也不忘為(wei) 學徒傳(chuan) 授人生價(jia) 值。羅布說,“雖然最後堅持下來的學徒很少,但我還是很有信心把堆繡唐卡技藝傳(chuan) 承和發揚下去。”

    羅布的女兒(er) 巴桑德吉說:“我從(cong) 小就跟著父親(qin) 學習(xi) 製作堆繡唐卡,最近剛從(cong) 蘇州學習(xi) 蘇繡技藝回來。”巴桑德吉有了想法,就是將蘇繡與(yu) 堆繡唐卡融合,創造出更符合時代和大眾(zhong) 的唐卡藝術品。

    巴桑德吉在講述她與(yu) 唐卡的故事(7月23日攝)。 新華網發 謝林翰 攝

    羅布說:“堆繡唐卡不局限於(yu) 師徒、家族的傳(chuan) 承,我很喜歡把堆繡唐卡技藝教授給感興(xing) 趣的人。希望未來能和職業(ye) 技術學校或者手工藝學校達成合作,爭(zheng) 取讓堆繡唐卡成為(wei) 一門學生課程,讓大家都來學習(xi) 、傳(chuan) 承堆繡唐卡。”(李亞(ya) 奇)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