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社會(hui) 學家、“新媒體(ti) ”組織聯合創始人娜塔莉·貝納利7月30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近年來,新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西方炮製的涉疆謠言不攻自破。
新疆發展成就令人矚目
作者近期赴新疆參觀訪問,見證了該地區的社會(hui) 經濟和文化發展成就。在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在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方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新疆是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也是中國通往中亞(ya) 和歐洲的門戶。近年來,中國政府通過創造就業(ye) 崗位、發展基礎設施,全麵提升了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
通過發展棉花產(chan) 業(ye) 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正是中國政府的有力舉(ju) 措之一。中國的棉花產(chan) 量位居世界前列,而新疆是中國最大的產(chan) 棉區。新疆辦好農(nong) 業(ye) 合作社,推動棉花生產(chan) 種植全程機械化,讓農(nong) 民的收入增加了40%。
如今,新疆當地的農(nong) 民可以把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給合作社。除了獲得土地流轉金外,他們(men) 還能領取集體(ti) 收益分紅。與(yu) 此同時,他們(men) 可以在農(nong) 業(ye) 合作社工作,也可以在棉花加工廠或紡織廠就業(ye) ,每周工作40個(ge) 小時就能領取4000元以上的月薪。在新疆,農(nong) 村的三口之家每月開銷大約是2000元,因此4000元月薪算是不錯的收入。
新疆伊犁河穀是中國最大的薰衣草種植區,產(chan) 量占據全國95%的份額。伊犁河穀的薰衣草種植基地已經成為(wei) 享譽國內(nei) 外的旅遊勝地,為(wei) 當地人創造了大量就業(ye) 機會(hui) 。
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位於(yu) 此處的沙雅縣創新采用“光伏+發電取水治沙”新模式,不僅(jin) 生產(chan) 了可再生能源,而且通過推動荒漠化治理打造宜居環境。在此過程中,沙雅縣創造了很多就業(ye) 崗位。
西方謠言不攻自破
文章進一步表示,一些歐美政府與(yu) 西方主流媒體(ti) 沆瀣一氣,無端指責新疆棉花生產(chan) 存在“強迫勞動”,抹黑中國政府,貶低新疆社會(hui) 經濟和文化發展成就。然而,在事實麵前,西方炮製的謠言根本站不住腳。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大力促進少數民族文化、語言和宗教的保護與(yu) 發展。正是得益於(yu) 中國政府的努力,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於(yu) 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三批“人類口頭與(yu)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
中國推動社會(hui) 經濟和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這類舉(ju) 措值得西方政府學習(xi) 借鑒。40多年來,中國政府不僅(jin) 讓大約8億(yi) 人擺脫貧困,而且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傳(chuan) 承民族文化、打造宜居環境,在相互尊重與(yu) 團結合作的基礎上促進國際貿易往來和人文交流。歐美應當學習(xi) 中國經驗,深化與(yu) 中國的合作,進而從(cong) 中受益。
(英文原文刊發於(yu) 《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編輯:嚴(yan) 玉潔 王輝 周鳳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