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經濟日報評論員:煥發文化和自然遺產新光彩

發布時間: 2024-08-08 08:52:00 來源: 經濟日報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等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日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以此次申遺成功為(wei) 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的整體(ti) 性、係統性保護”,為(wei) 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提供了行動指南。

  我國幅員遼闊、曆史悠久、資源豐(feng) 富、文化多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chan) 大國。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以來,我國申報世界遺產(chan) 59項,位居世界前列。縱貫南北的北京中軸線彰顯“中正和合”、巴丹吉林沙漠的斑斕湖泊映照著連綿沙山、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供數千萬(wan) 水鳥遷飛……文化遺產(chan) 亙(gen) 古亙(gen) 今,自然景觀奇崛壯麗(li) 。守護好這些寶貴資源,就是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脈,賡續人類文明的基因,澤被後世,任重道遠。

  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擺在首位的始終是保護。這些年,從(cong) 設立“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提高全社會(hui) 遺產(chan) 保護意識,到中央財政投入6億(yi) 元,支持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監測與(yu) 保護,再到加強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建設,世界自然遺產(chan) 和雙遺產(chan) 麵積突破7.9萬(wan) 平方公裏……我國遺產(chan) 保護之路走得紮實穩健。進一步提高遺產(chan) 保護能力,還須瞄準整體(ti) 性、係統性,多方聯動推進生態一體(ti) 化保護、文化遺產(chan) 統一監管,嗬護自然珍寶、擦亮文化瑰寶。

  世界遺產(chan) 是活態遺產(chan) ,不僅(jin) 屬於(yu) 曆史,更屬於(yu) 當下和未來;不僅(jin) 需要代代守護,更需要與(yu) 時俱進、開拓創新。僅(jin) 僅(jin) 將文物鎖在庫房裏,將自然與(yu) 人類分隔,會(hui) 失去它們(men) 應有的價(jia) 值。隻有融入現代生活、城市更新、時尚潮流乃至網絡熱點,才能讓世界遺產(chan) 真正“活起來”。比如,博物館是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場所,如今通過數字化、影像化,文化遺產(chan) 實現了二次開發。“非遺微短劇”走紅,助推一批小眾(zhong) 目的地旅遊走熱,豐(feng) 富了文化產(chan) 品供給,也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是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如何在擦亮特色文旅、生態旅遊名片的同時,保存好曆史文脈,守護好綠水青山,考驗著各地處理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繼承與(yu) 發展、保護與(yu) 利用關(guan) 係的能力。平衡好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才能讓獨特的世界遺產(chan) 永葆青春,煥發新的蓬勃生機。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feng) 富,世界遺產(chan) 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積極引客來,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讓世界遊客感受我國人文之韻、自然之美。加速“走出去”,開展多種多樣的國際交流活動,摸索文化貿易創新發展模式,為(wei) 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貢獻中國方案。

  申遺成功是保護和發展的新起點。堅持保護為(wei) 主,合理利用,把珍貴的遺產(chan) 完整地留給子孫後代,推動遺產(chan) 資源更好融入社會(hui) 生活,以實際行動讓承載著中華民族曆史記憶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