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見聞】
百舸爭(zheng) 流,奮楫者先,上海張江這座昔日“醬菜小鎮”變身“科創策源地”。
駐足張衡路,上海光源照亮“微米界”,支撐用戶完成2萬(wan) 多個(ge) 前沿課題。一河之隔,羲和激光裝置的輸出功率相當於(yu) 將10個(ge) 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總功率匯聚到一根頭發絲(si) 上,助力“科研加速跑”。再向東(dong) 行約150米,蛋白質設施牽住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牛鼻子”。
行走張江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目不暇接,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有了直觀感受。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臨(lin) 門一腳’”“浦東(dong) 要在改革係統集成協同高效上率先試、出經驗”。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張江科學城“勇於(yu) 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堅持以改革破題、為(wei) 創新開路。
“沒有製度創新,何來產(chan) 業(ye) 創新?”藥明巨諾政府事務和公共關(guan) 係部負責人孫靜打開話匣子。2016年落戶張江,企業(ye) 專(zhuan) 注的細胞免疫治療在國內(nei) 還處萌芽期。未來產(chan) 業(ye) 何來經驗可循?特殊原料如何進口?生物安全風險怎麽(me) 防控?
一次“會(hui) 診”蹚出監管新路。科經、商務、藥監、海關(guan) 等12個(ge) 部門上門“會(hui) 診”、開出“藥方”:推動建立聯合監管機製,啟動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試點,為(wei) 生物醫藥企業(ye) 特殊物料進口辟路徑。
一份“名單”激活新藥創研。推出生物醫藥企業(ye) “白名單”製度,助力生物醫藥特殊物品“進得來、通得快、管得住”。隨後,“浦東(dong) 經驗”複製全國,我國迅速躋身全球細胞治療第一梯隊。
徜徉張江科學城,處處活躍著製度創新催生的“勢能”。
率先試點免予辦理強製性產(chan) 品認證製度,進口集成電路零部件平均時間縮短2天,2023年浦東(dong) 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規模增長到2019年的2倍多。
得益於(yu) 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製度,做創新藥的華領醫藥不必先投資建廠,產(chan) 品上市提前兩(liang) 年多。如今,張江藥穀的生物醫藥企業(ye) 已超過2300家。
率先試點醫療器械注冊(ce) 人製度,率先探索形成集成電路保稅監管模式……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張江形成一批製度創新成果並推廣全國。
“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張江大有可為(wei) 。”張江科學城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侯勁說。
【現場評論】
製度優(you) 勢,是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國家的最大優(you) 勢。善於(yu) 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鮮明品格。
堅持以製度建設為(wei) 主線,是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的一條寶貴經驗,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一個(ge) 重要原則。
商事製度改革變“先證後照”為(wei) “先照後證”,極大激發了創新創業(ye) 熱情;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提質擴麵,切實減輕患者醫療負擔;建立完善基層立法聯係點製度,立法“觸角”延伸到群眾(zhong) 身邊……
新時代以來,我們(men) 在解決(jue) 實踐問題中不斷推進製度創新,促進製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以不斷完善的“中國之製”,成就了舉(ju) 世矚目的“中國之治”。
洞察時與(yu) 勢,統籌立與(yu) 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已有製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製度創新、填補製度空白。”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破立並舉(ju) 、先立後破”,為(wei) 推進製度建設提供了重要方法。
積極主動“立”,加強新領域新賽道製度供給。
今天,不少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邁入“無人區”。亟待推進製度創新,為(wei) 其辟出空間、兜住底線。
低空經濟“振翅起飛”,廣東(dong) 深圳出台低空經濟產(chan) 業(ye) 促進條例,從(cong) 基礎設施、飛行服務、產(chan) 業(ye) 應用等方麵提供保障。無人駕駛跑出“加速度”,山東(dong) 青島出台管理細則,給予低速無人車路權,為(wei)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開放更多場景。
在建章立製上下功夫,以製度之力護航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發展,必將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紮實穩健“破”,堅決(jue) 破除各方麵體(ti) 製機製弊端。
麵對深層次體(ti) 製機製問題,打破思維慣性,破除機製障礙,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才能充分釋放經營主體(ti) 的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海南三亞(ya) 崖州灣科技城,推行知識產(chan) 權“五合一”綜合管理體(ti) 製改革,專(zhuan) 利授權時間從(cong) 過去至少600天縮短到50至90天,推動登記技術合同量近3年年均增長264%。上海持續深化職稱製度改革,堅決(jue) “破四唯”,改變評審標準“一刀切”,著力打破層級“天花板”,進一步暢通各類經濟組織、社會(hui) 組織和自由職業(ye) 者申報渠道,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隊伍持續擴容。
兼顧當下與(yu) 長遠,通過高效辦成一件事,破解一類問題,完善一套機製,把深化改革攻堅同促進製度集成結合起來,才能更好提升改革綜合效能。
開拓創新“試”,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新鮮經驗。
外商投資準入負麵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一站式”監管新模式、企業(ye) 許可“無感續證”……“在製度創新方麵先行先試”,製度創新的“苗圃”結出了累累碩果。
先行先試變成了示範引領,探索創新成為(wei) 創新引領。自2013年我國設立自貿試驗區至今,國家層麵已累計複製推廣349項自貿試驗區製度創新成果,這些“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加速全國改革創新步伐。
新征程上,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必將更好書(shu) 寫(xie) “實踐續篇”“時代新篇”。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一個(ge) 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讓我們(men) 向著下一程,奮楫再出發。
(記者陸婭楠、張凡、劉士安、謝衛群、黃曉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