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起伏的雪山、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yun) 朵……一座雪山下的小山村映入眼簾。
雲(yun) 南省麗(li) 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玉湖村是納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傳(chuan) 統建築風貌保存較為(wei) 完好的古村落。一座座納西族傳(chuan) 統民居錯落有致地點綴在玉龍雪山下,石牆青瓦與(yu) 周圍的雪山和溪流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麗(li) 的鄉(xiang) 村畫卷。
這是玉龍雪山腳下的玉湖村一景。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玉湖村現在的旅遊業(ye) 態非常豐(feng) 富,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成為(wei) 了遊客們(men) 來麗(li) 江旅遊的重要打卡地之一。”玉湖村內(nei) 一家名為(wei) “滇雲(yun) 手造”文創體(ti) 驗店的主理人杜寒梅向記者介紹,玉湖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僅(jin) 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也得到了許多旅遊從(cong) 業(ye) 者的青睞。
7月31日,“滇雲(yun) 手造”文創體(ti) 驗店內(nei) 的特色文創產(chan) 品。新華社記者 熊軒昂 攝
石頭從(cong) 山上搬、木材在林中撿,從(cong) 事文旅行業(ye) 多年的杜寒梅和兩(liang) 位朋友一起打造了這間原生態的文創手作體(ti) 驗店,顧客可以在庭院裏、閣樓間體(ti) 驗製作傳(chuan) 統的納西族東(dong) 巴紙、白族紮染,也可以嚐試製作時下頗為(wei) 流行的漆扇、琺琅飾品。
舂料、抄紙、曬紙……杜寒梅正指導來自外地的顧客製作東(dong) 巴紙。在庭院內(nei) 晾曬幹後,顧客們(men) 揭下紙張,在上麵蓋章、模仿書(shu) 寫(xie) 東(dong) 巴文。東(dong) 巴紙采用蕘花樹皮作為(wei) 原料,使用納西族創製的古老的造紙工藝,有著防水抗蛀、能長期保存的特點,是東(dong) 巴文化的重要載體(ti) 。
“比起隻是購買(mai) 手工藝品,我們(men) 更希望顧客體(ti) 驗到傳(chuan) 統的手藝。”杜寒梅說,越來越多的遊客願意去了解東(dong) 巴文化,目前每天都有10組左右的遊客來店裏體(ti) 驗不同的文創項目,感受“紙壽千年”的魅力。
7月31日,遊客在麗(li) 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湖村的一處納西族村民家中體(ti) 驗當地特色文化。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從(cong) 傳(chuan) 統的手藝人到融合發展的“守藝人”,杜寒梅等一批創業(ye) 者的故事在玉湖村不斷上演。
走出杜寒梅的文創體(ti) 驗店,沿著傳(chuan) 統的石子路漫步在村中,道路兩(liang) 旁林立著風格各異的咖啡館、村民們(men) 在家打造的鄉(xiang) 村民宿以及充滿民族風情的特色餐館。村民們(men) 傳(chuan) 承了納西先祖們(men) 留下的技藝,將現代與(yu) 傳(chuan) 統在這個(ge) 雪山腳下的村落完美融合。
然而,玉湖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好圖景並非與(yu) 生俱來。在過去,由於(yu) 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等原因,玉湖村曾一度陷入貧困的泥潭。
“通過保護好生態、做精文旅產(chan) 業(ye) ,我們(men) 玉湖村煥發了新生。”玉湖村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和新華介紹,過去村民們(men) 砍伐樹木、挖砂石,破壞了生態環境,日子卻沒多少起色。近年來,玉湖村抓住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的機遇,將村莊規劃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結合起來,引入了優(you) 質業(ye) 態,采取“政府搭台、企業(ye) 助力、農(nong) 民唱戲”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帶領村民們(men) 走上了一條“生態文旅”的致富路。
7月31日,遊客在麗(li) 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湖村的一處納西族村民家中體(ti) 驗當地特色文化。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走進玉湖村的納西文化體(ti) 驗館,54歲的和傑林正帶著遊客們(men) 參觀自家的老宅,體(ti) 驗磨豆花、穿納西服飾等民俗活動,介紹院子裏蘊含的納西文化。
四年前,和傑林將家裏傳(chuan) 統的納西民居翻新改造成為(wei) 村裏第一家納西文化體(ti) 驗館。遊客們(men) 在和傑林家中可以體(ti) 驗“做一天納西人”,深入了解納西族的習(xi) 俗和文化,品嚐納西族的傳(chuan) 統美食。
“生活比以前好得多,腰包也鼓起來了。”和傑林開心地告訴記者,目前家裏依靠經營納西文化體(ti) 驗館,一年能有20多萬(wan) 元的收入。
和傑林的女兒(er) 和玉月從(cong) 國外留學回來後,看到家鄉(xiang)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決(jue) 定留下來和父親(qin) 一起運營體(ti) 驗館。“我希望和父親(qin) 一起傳(chuan) 播納西文化。”和玉月說,她通過社交媒體(ti) 分享村裏的生活,吸引了更多遊客慕名而來。
7月31日,遊客在雲(yun) 南麗(li) 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玉湖村拍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麗(li) 江天氣涼爽,很適合夏天旅行避暑。”來自廣西的姑娘藍夢婷帶父母在麗(li) 江開啟一場生態與(yu) 文化之旅,這裏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7月31日,廣西遊客藍夢婷一家在麗(li) 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湖村的一處納西族村民家中體(ti) 驗當地特色文化。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據統計,今年1至7月,玉湖村接待海內(nei) 外遊客超過35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超過2500萬(wan) 元。隨著村裏的文旅業(ye) 態不斷豐(feng) 富,預計全年遊客人數將突破80萬(wan)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將達到5000萬(wan) 元左右。
“玉湖村要建設成為(wei) 老百姓的幸福家園。”和新華介紹,玉湖村在開發時堅持以生態旅遊為(wei) 引領,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保持納西傳(chuan) 統民居的風貌特色,將納西族文化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讓村民們(men) 在綠水青山間安居樂(le) 業(ye) 。
玉龍雪山巍巍,山腳下村落裏的人們(men) ,正譜寫(xie) 一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讚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