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百億基金經理“洗牌” 債券型管理人頻入圍

發布時間: 2024-08-09 15:52:00 來源: 經濟參考報

  2024年以來,基金經理團隊和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數據顯示,目前共有628位非貨類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均超百億(yi) 元,相比去年底有所擴容。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擴容來源於(yu) 百億(yi) 債(zhai) 券型基金經理的明顯增長,甚至覆蓋了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經理數量的減少。

  與(yu) 此同時,在公募配置不斷傾(qing) 斜以及基金公司人才培養(yang) “老帶新”路徑下,不少“新人”基金經理正在逐漸成為(wei) “百億(yi) 圈”中的一員。

  債(zhai) 券資產(chan) 增長助推“百億(yi) 團隊”擴容

  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全市場共有628位基金經理(剔除貨幣型,下同)管理規模在百億(yi) 元以上,其中管理股票型、混合型以及債(zhai) 券型基金經理的數量分別為(wei) 79位、87位以及442位,債(zhai) 券型基金經理的數量占比達到七成以上。

  與(yu) 2023年年底相比,百億(yi) 基金經理人數有所增加。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場共有599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達到百億(yi) 元,其中管理股票型、混合型以及債(zhai) 券型基金經理的數量分別為(wei) 82位、105位以及395位。盡管今年以來管理規模在百億(yi) 元以上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經理的數量有所減少,但百億(yi) 基金經理團隊總量依然有所增長。在權益市場持續震蕩的背景下,資金對於(yu) 債(zhai) 券型產(chan) 品日益青睞,成為(wei) 助推債(zhai) 券型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進入“百億(yi) 圈”的重要動因。

  日前披露完畢的基金二季報也顯示出同樣的趨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在股票資產(chan) 、債(zhai) 券資產(chan) 上的市值配比分別為(wei) 17.13%、53.65%。今年一季度末,公募配置股票和債(zhai) 券資產(chan) 的比例分別為(wei) 18.38%和53.12%,債(zhai) 券資產(chan) 配置同樣超過50%。而在三年前的2021年二季度末,公募配置股票、債(zhai) 券資產(chan) 的市值比分別為(wei) 25.50%、44.08%。

  債(zhai) 券型“新手”基金經理頻現

  截至目前,債(zhai) 券型基金經理中,管理規模位居前十的分別是中銀國際餘(yu) 亮、廣發基金宋倩倩、易方達基金王曉晨、嘉實基金趙國英、中銀國際呂鴻見、招商基金馬龍、華夏基金劉明宇、易方達基金胡劍、工銀瑞信基金陳桂都以及嘉實基金王立芹。其中,中銀國際餘(yu) 亮以981.11億(yi) 元的管理規模位居榜首,他目前共管理八隻基金,其中規模最大的基金產(chan) 品為(wei) 中銀證券匯嘉定期開放。此外,還有三位債(zhai) 券型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也在900億(yi) 元以上。

  與(yu) 年初相比,上述頭部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大多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例如,中銀國際餘(yu) 亮的管理規模由去年底的976.83億(yi) 元上升至目前的981.11億(yi) 元;廣發基金宋倩倩的管理規模由去年底的498.14億(yi) 元上升至目前的975.07億(yi) 元,位列債(zhai) 券型管理規模第二,規模增幅高達95%;易方達基金王曉晨的管理規模由去年底的776.95億(yi) 元上升至目前的933.23億(yi) 元,位居第三,規模增幅也達到了20%。

  同時,不少“新手”債(zhai) 券型基金經理的基金管理規模也進入百億(yi) 圈。數據顯示,在目前442位管理規模超過百億(yi) 元的債(zhai) 券型基金經理中,共有84位在任公司經理年限不足兩(liang) 年。

  例如,中銀國際呂鴻見目前在管五隻產(chan) 品,合計管理規模達892.76億(yi) 元。目前,呂鴻見擔任基金經理的年限尚不足兩(liang) 年,其與(yu) 中銀國際餘(yu) 亮共同管理中銀國際旗下多隻債(zhai) 券型產(chan) 品。根據其過往履曆,呂鴻見於(yu) 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任職於(yu)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機構理財部;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任職於(yu) 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曆任權益交易員、債(zhai) 券交易員;2022年10月加入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德邦基金張晶目前在管六隻產(chan) 品,合計管理規模為(wei) 441.18億(yi) 元。其過往履曆顯示,張晶2016年3月至2024年5月於(yu) 財通證券資產(chan) 管理有限公司固收研究部擔任高級研究員;2024年5月至今在德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固收研究部副總經理、執行總經理。目前,張晶與(yu) 德邦基金歐陽帆、張旭等共同管理多隻產(chan) 品。

  此外,中信保誠基金經理鄭義(yi) 薩在管規模為(wei) 132.9億(yi) 元,而鄭義(yi) 薩與(yu) 楊穆彬聯合管理的五隻債(zhai) 基產(chan) 品此前均由楊穆彬獨立管理。過往履曆顯示,鄭義(yi) 薩2023年7月加入中信保誠,2024年1月參與(yu) 管理基金產(chan) 品,擔任基金經理剛滿半年。此前,鄭義(yi) 薩曆任瑞銀證券信用策略研究員、易方達基金經理助理、華泰柏瑞固收部副總監兼投資經理。

  可以看出,多位管理規模在百億(yi) 元以上的“新手”基金經理都遵循“老帶新”的路徑,先被增聘為(wei) 現有產(chan) 品的基金經理,與(yu) 公司“前輩”共同管理產(chan) 品。

  不過,也有部分“新手”基金經理很快便有了新發產(chan) 品。例如銀華基金闞磊去年8月參與(yu) 管理龔美若等旗下債(zhai) 基,今年4月便有了新發產(chan) 品銀華中債(zhai) 0-5年政策性金融債(zhai) 指數,首次募集79.9億(yi) 元。截至二季度末,闞磊旗下九隻產(chan) 品總規模238.49億(yi) 元,其入職銀華基金擔任基金經理不足一年。同樣在管九隻產(chan) 品的財通基金經理金禦,擔任投資經理年限僅(jin) 約一年,而新發產(chan) 品財通資管睿豐(feng) A已於(yu) 7月17日提前結募。

  千億(yi) 頭部“洗牌”明顯

  盡管近兩(liang) 年來,債(zhai) 券型基金在發行市場占據絕對優(you) 勢,基金經理管理規模也持續增長,但從(cong) 目前情況來看,規模在千億(yi) 元以上的行業(ye) 頭部依然被股票型基金經理所“壟斷”。據Wind統計,在全部非貨類基金經理中,最新管理規模在千億(yi) 元以上的共有10人,全部為(wei) 股票型基金經理,分別來自易方達、華夏、嘉實、華泰柏瑞等基金公司。

  近幾年,這一榜單不斷發生變化。截至2020年底,非貨類基金經理中僅(jin) 有三位管理規模在千億(yi) 元以上,分別為(wei) 易方達基金張坤、華夏基金張弘弢以及易方達基金張清華,三人擅長領域分別為(wei) 混合型、股票型、債(zhai) 券型。

  截至2021年底,非貨類基金經理中管理規模超千億(yi) 元的共有八人,除上述三人外,華夏基金徐猛、中歐基金葛蘭(lan) 、招商基金侯昊、易方達基金胡劍、易方達基金林森等躋身其中。

  到2022年底,伴隨著市場的震蕩,千億(yi) 級非貨類基金經理的人數再度縮水至四人,除華夏基金張弘弢外,華泰柏瑞基金經理柳軍(jun) 以及擅長管理QDII的易方達基金餘(yu) 海燕管理規模均達到千億(yi) 元以上。

  2023年底,千億(yi) 級非貨類基金經理的人數相比2022年上升至6人,華夏基金榮膺、易方達基金成曦加入其中。

  而截至2024年8月7日,管理規模在千億(yi) 元以上的非貨類基金經理中,共有六位曾經出現在2020年以來的“千億(yi) 榜”中,還有四位為(wei) 2024年最新加入,分別來自華夏、易方達、嘉實等基金公司。

  與(yu) 此同時,部分此前登榜“千億(yi) 俱樂(le) 部”的知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大幅縮水。如易方達基金張坤目前在管四隻產(chan) 品,管理規模為(wei) 616.81億(yi) 元;招商基金侯昊目前在管13隻產(chan) 品,管理規模為(wei) 594.61億(yi) 元;中歐基金葛蘭(lan) 目前在管三隻產(chan) 品,管理規模為(wei) 407.64億(yi) 元。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