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向海圖強 福建繪就“掘金”深藍新篇章

發布時間: 2024-08-10 13:46: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水下有大黃魚遨遊,水上能實現推窗見海景、坐船可海釣,這樣的海上版“詩和遠方”,在位於(yu) 福建連江定海灣的“閩投1號”平台上均得以實現,一幅向海圖強、“掘金”深藍的畫卷正在此徐徐展開。


圖為(wei) 航拍“閩投1號”深海智慧漁旅平台。(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從(cong) “汗水漁業(ye) ”到“智慧漁業(ye) ”

  傳(chuan) 統漁民養(yang) 殖魚是一種“汗水漁業(ye) ”,不僅(jin) 辛苦,還常受製於(yu) 天氣、水文等多種因素製約。此外,傳(chuan) 統的近海養(yang) 殖也由於(yu) 養(yang) 殖密度過高導致水質汙染、病蟲害頻發等,成為(wei) 壓在漁民心上的石頭。

  擁抱數字技術,走向遠海養(yang) 殖,成了進一步探索“藍色糧倉(cang) ”的出路。而要發展智慧深遠海養(yang) 殖,裝備和技術是關(guan) 鍵。在“閩投1號”智慧漁業(ye) 係統顯示屏上,記者看到了包括大黃魚動態的實時監測、水下生物識別以及水文、水質、氣象等多項數據,水下情況“一覽無餘(yu) ”。


圖為(wei) 工作人員正在查看“閩投1號”智慧漁業(ye) 係統顯示屏。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福魚薈·閩投1號品牌經理馮(feng) 祺介紹道,“閩投1號”平台設有50平方的智慧漁業(ye) 中心,集合聲納、光學、視頻等多種探測技術覆蓋整個(ge) 海洋牧場,可多維傳(chuan) 輸數據,並通過自主研發算法,建立評價(jia) 體(ti) 係,指導生產(chan) 及運營。

  “傳(chuan) 統的漁網容易有很多的附著物,漁民更換漁網頻率高,也提高了養(yang) 殖成本。‘閩投1號’的漁網采用最新的塗層塗料,更換頻率大大降低。此外配置有網箱清洗機器人,定期清理網衣上的附著物。”馮(feng) 祺告訴記者,通過“一屏在手”的數字化平台,搭載多項技術、設備,讓漁業(ye) 變得越來越“聰明”,實現了從(cong) “汗水漁業(ye) ”向“智慧漁業(ye) ”轉變,“藍色糧倉(cang) ”也從(cong) 近海逐步向深遠海探索。

  單一養(yang) 殖邁向“一魚多吃”

  在露天平台打卡深海風光、在海洋科普娛樂(le) 中心進行深度研學、垂釣愛好者還能盡享深海垂釣樂(le) 趣……作為(wei) 全國首台半潛式漁旅融合深海養(yang) 殖裝備,“閩投1號”平台具有智慧漁業(ye) 、深海養(yang) 殖、休閑旅遊、產(chan) 學研基地四大功能。

  傳(chuan) 統的單一漁業(ye) 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少,經濟效益低,而通過“閩投1號”平台有效融合第一、二、三產(chan) 業(ye) ,以“一魚多吃”的打法,推動當地海洋經濟進一步發展。“閩投1號”平台搭載了海景客房、餐廳、廚房、衛生間、辦公室、會(hui) 議室以及智慧漁業(ye) 中心等功能艙室,可開展海洋科普、潛水衝(chong) 浪、海上休閑、觀測通訊以及海水養(yang) 殖等生產(chan) 生活活動。

  引進海上旅遊後,海上文化如何開發?環保可再生材料製作的紙條燈、筆記本、托特包等一係列海洋元素有關(guan) 的文創產(chan) 品映入眼簾,馮(feng) 祺指出,“我們(men) 希望旅客能在海洋上體(ti) 驗到不一樣的海洋文化情懷,有一個(ge) 全新的漁旅融合一體(ti) 化體(ti) 驗。”


圖為(wei) 平台上配備的光伏電板,實現平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向海求索”發展為(wei) “與(yu) 海和諧共生”

  登上平台頂層的露天平台,由上而下鋪陳開來的巨大光伏電板引人注目。福建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黃慧湄介紹,“閩投1號”平台由海洋可再生能源提供電力,搭載的光伏發電和儲(chu) 能電池實現多能互補的綠色能源供電係統,可長期穩定地為(wei) 平台生產(chan) 生活、休閑旅遊提供能源支撐,並實現零碳或低碳排放。

  從(cong) 近海往深遠海發展,更要注重可持續的海洋開發,維護好海洋資源。黃慧湄提到,“‘閩投1號’的光伏發電解決(jue) 了整個(ge) 平台的綠色用電,也減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這是‘閩投1號’將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融入各環節的充分體(ti) 現。”

  此外,海洋汙水和垃圾的處理也是一大難點痛點。據介紹,“閩投1號”平台配備了海水淡化裝置和汙水處理設備 ,設置大容量的淡水艙、汙水艙,可持續供應淡水和處理汙水,滿足休閑漁業(ye) 的環保需求。

  黃慧湄表示,目前正在加快推進東(dong) 山、惠安、秀嶼、霞浦等地的養(yang) 殖裝備建造工作,預計年內(nei) 可實現4台套的交付運營。首批裝備建造完成後將在福建省沿海形成“串珠成鏈、連線成片、沿海聯動”的發展格局,將“閩投1號”模式不斷拓展、輻射到更多沿海地區,譜寫(xie) 福建海洋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責編: 賈春玲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