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福建的大山裏藏著點綠成金的秘密

發布時間: 2024-08-11 20:49:00 來源: 中工網

  到樹林裏來一次深呼吸。到大山深處眺望別樣的風景。到林木間尋找自然的野趣。其實,森林的“打開方式”還有很多種。

  在福建三明,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以後,林子有了林票、能交易;林木有了產(chan) 權、能辦貸款;林木碳匯可計算,空氣可以變現;職業(ye) 林農(nong) 有了崗位,能當林長;林下還有了產(chan) 業(ye) ,人人都很有錢賺。“不砍樹、也能致富”,不再是夢想!

  作為(wei) 中央紅軍(jun) 長征的出發地,福建三明是“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也是“不負青山”的林改策源地。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啟林業(ye) 改革後,三明探索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森林覆蓋率超全國平均水平3倍,村民約1/3的收入來自林業(ye) ,成為(wei) 全國林業(ye) 改革的一麵旗幟。

  高橋鎮新坡村的林農(nong) 張祖暖,便是當地加入合作營林的3萬(wan) 名股東(dong) 之一。為(wei) 了深化林業(ye) 改革,三明將林地的經營權從(cong) 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出來,賦予林地實際經營人權屬證明、經營權登記、經營權抵押等權益。張祖暖憑著一本證,就能和國有林場進行交易,讓原本“沉睡”在山林裏的“寶貝”有了變現的途徑。

  8月10日,記者在沙縣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中心見到了張祖暖,多年前年他從(cong) 別的林農(nong) 那裏流轉了200多畝(mu) 林子,將自己的興(xing) 源家庭林場擴大到1000畝(mu) 。在此之前,張祖暖在2004年就流轉了200多畝(mu) 杉鬆混合林。2021年,利用辦理好的不動產(chan) 權證,他對這片林地進行了采伐報批。很快,林子變成了“銀子”。談及收益,張祖暖放下鋤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那片林子共有200多畝(mu) ,樹齡大概26年,一畝(mu) 蓄積量大約是20立方米。除去生產(chan) 等成本外,收益在30萬(wan) 元左右。”

  “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乘著林改東(dong) 風“點綠成金”的還有,沙縣區青錢柳家庭林場的洪集體(ti) 。2013年,全麵深化改革的號角吹響。三明從(cong) 分離承包經營權入手深化林權改革,沙縣率先開展“三權分置”改革,辦出福建第一批林地經營權證。此後,三明大力培育林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股份林場等經營主體(ti) ,推出多種合作經營模式。在政府、銀行等支持下,林權按揭貸、林權支貸寶、福林貸等一批普惠金融創新產(chan) 品,解決(jue) 了林地“變現”問題。洪集體(ti) 也陸續申請到500萬(wan) 元的林權抵押貸款,放心大膽地請專(zhuan) 家、試種植,探索出“林下種植+林下養(yang) 殖+森林康養(yang) ”的經營路子。

  “人在床上躺,錢在樹上長。”在洪集體(ti) 眼中大山就是一座綠色銀行,大山裏藏著林改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潤釗 王宇)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