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深耕科技創新 拓展成長空間(深度觀察)

——對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發展的調研

發布時間: 2024-08-12 10:23:00 來源: 人民日報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指出,要有力有效支持發展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這一重要部署為(wei)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引發社會(hui) 各界對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高度關(guan) 注。

  什麽(me) 是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發展這兩(liang) 類企業(ye) 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有怎樣的重要意義(yi) ?相關(guan) 政策應當如何有力有效支持發展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近日,記者走進部分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深入觀察這些企業(ye) 的成長和發展潛力。

  努力成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力量

  憑借自主研發的軟件係統,浙江名瑞智能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國內(nei) 給袋式包裝機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成績,成為(wei) 溫州市創新型領軍(jun) (瞪羚)企業(ye) 。

  “公司近些年能夠像瞪羚一樣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就是抓住科技創新這條賽道持續深耕。”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陳文華告訴記者,2021年至今,企業(ye) 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過8200萬(wan) 元,最新研發用於(yu) 預製菜包裝的托盒智能包裝流水線,包裝速度高於(yu) 行業(ye) 平均水平的40%、包裝材料節約量高於(yu) 行業(ye) 平均水平的10%。

  在自然界中,瞪羚素以行動敏捷著稱。而瞪羚企業(ye) 因為(wei) 具有與(yu) 瞪羚“相近”特征——個(ge) 頭小、跑得快、跳得高而得名,即創新能力強、專(zhuan) 業(ye) 領域新、發展潛力大,主要涵蓋那些以科技創新或商業(ye) 模式創新為(wei) 支撐進入高成長期的中小企業(ye) 。

  同樣憑借在科技創新上的持續發力,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成為(wei) 我國商業(ye) 航天領域的獨角獸(shou) 企業(ye) 。

  2020年11月,首次成功發射自主研製的“穀神星一號”,標誌中國民營商業(ye) 火箭首次進入500公裏太陽同步軌道;2024年7月,中大型可重複使用液體(ti) 火箭“智神星一號”圓滿完成整流罩係列試驗,預計年底首飛……在星河動力,科研團隊已完成多個(ge) 創新項目。

  類似星河動力,獨角獸(shou) 企業(ye) 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yi) 美元(少部分估值超過100億(yi) 美元),且具備獨有核心技術、獨特競爭(zheng) 優(you) 勢和市場潛力的未上市公司。

  瞪羚企業(ye) 與(yu)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成長階段和發展規模上。瞪羚企業(ye) 以中小型企業(ye) 為(wei) 主,而獨角獸(shou) 公司則是較成熟的更大一些的企業(ye) 。瞪羚企業(ye) 被普遍認為(wei) 是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預備隊。

  君聯資本總裁李家慶告訴記者,瞪羚企業(ye) 更加側(ce) 重企業(ye) 的成長性、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等維度的評價(jia) ,其產(chan) 業(ye) 領域大多符合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向。而獨角獸(shou) 企業(ye) 往往具有高估值、初創性、商業(ye) 模式難以複製的特點,企業(ye) 本身對所在行業(ye) 往往產(chan) 生重要影響。

  記者了解到,盡管在規模等方麵存在差異,但瞪羚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也有一些共性:一方麵,這些企業(ye) 通常都具有高成長性和創新性,不但自身發展很快,而且可以作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上的關(guan) 鍵節點,協同上下遊企業(ye) 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另一方麵,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站在行業(ye) 的前沿,它們(men) 的發展方向往往預示著未來的趨勢,對行業(ye) 和社會(hui) 發展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從(cong) 國際經驗看,一個(ge) 區域的瞪羚企業(ye) 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區域的創新能力和發展速度。而獨角獸(shou) 企業(ye) 作為(wei) 具備強大創新能力和巨大成長潛力的企業(ye) 群體(ti) ,是衡量一個(ge) 國家和地區創新能力與(yu) 創新生態的重要風向標,也是提升國際競爭(zheng) 力和區域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創新主體(ti) 。

  “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都是創新型企業(ye) 的突出代表,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力量。”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和產(chan) 業(ye) 版圖,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各國企業(ye) 競爭(zheng) 的新賽道,以創新為(wei) 引領,以高水平人才、高能級資本為(wei) 驅動的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無疑是推動經濟轉型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關(guan) 鍵力量,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拉動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北京銀河航天方舟實驗室,一張金光閃閃的衛星“翅膀”引人矚目,展開長度約9米、寬度超過2.5米,厚度卻僅(jin) 約1毫米。

  這張薄如蟬翼的“翅膀”,是衛星的太陽能“發電機”。“衛星發射過程中,太陽翼是折疊狀態,主體(ti) 厚度僅(jin) 為(wei) 不到5厘米。這樣,未來可以實現十幾顆甚至幾十顆層層堆疊起來同時發射,降低單顆衛星的發射成本。”銀河航天機熱能源部部長楊巧龍告訴記者,之所以要把衛星翅膀做得如此輕薄,就是為(wei) 了最大限度節省空間,一次性運送更多衛星入軌組網。

  “不到一年半時間,我們(men) 攻克了數十項核心技術研發難題,包括讓脆弱的太陽電池可靠壓緊、讓太陽翼打開並實現空間三維旋轉等,實現了產(chan) 品從(cong) 地麵到太空的全流程研製。”楊巧龍說。

  實驗室裏攻堅克難,向著高科技發起衝(chong) 擊;生產(chan) 線上加班加點,把最新科技成果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

  與(yu) 此同時,位於(yu) 江蘇南通開發區的銀河航天南通衛星智慧工廠,智能裝配機器人舉(ju) 起機械臂快速抓取、精準安裝,自動導向搬運車在車間內(nei) 忙碌……井然有序的衛星智能生產(chan) 線上,一顆顆衛星正在批量生產(chan) 。

  “像造汽車一樣造衛星”。在這個(ge) 智能製造工廠裏,衛星生產(chan) 線采用人機協作模式,引入裝配機器人、智能設備、數字化製造係統等多種先進技術與(yu) 裝備,實現了100至2000公斤級衛星的完整製造閉環。

  “批量化生產(chan) 的衛星發射組網,大量衛星接續圍繞地球運行,組成覆蓋全球的衛星網絡,將有助於(yu) 解決(jue) 深海、荒漠、山區等通信欠發達區域的上網難題。”銀河航天南通衛星智慧工廠負責人成明說。

  目前,銀河航天基於(yu) 自主研製的8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構建起我國首個(ge) 低軌寬帶通信試驗星座“小蜘蛛網”,可以實現連續30分鍾的寬帶通信。“小蜘蛛網”已在空地海等多場景進行低軌應用試驗。

  從(cong) 組建團隊到設計衛星,從(cong) 製造衛星到小批量生產(chan) 衛星並麵向市場推出商業(ye) 訂單、完成交付,銀河航天僅(jin) 用3年多時間便完成了閉環,成為(wei) 我國商業(ye) 航天及衛星互聯網領域的獨角獸(shou) 企業(ye) 。在銀河航天創始人徐鳴看來,衛星互聯網領域必須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

  銀河航天帶來的不僅(jin) 是技術突破,更有產(chan) 業(ye) 全鏈條發展。

  2020年,獲悉銀河航天正在尋找智能製造工廠的落地城市後,南通市產(chan) 業(ye) 投資母基金及旗下的開發區智能製造基金充分發揮政府基金的產(chan) 業(ye) 引導培育作用,推動銀河航天項目成功落地南通開發區。當年9月,銀河航天項目投資簽約,2個(ge) 月內(nei) 投資資金就順利到位,用資本“加速度”助推銀河航天加速發展。

  如今,一批空天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落戶南通,產(chan) 業(ye) 生態發展態勢強勁,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個(ge) 多領域融合的千億(yi) 級空天產(chan) 業(ye) 生態。

  銀河航天的成功並非個(ge) 案。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整體(ti) 實力穩步提升,創新體(ti) 係日益完備,孕育了一大批瞪羚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中國獨角獸(shou) 企業(ye) 發展報告(2024年)》顯示,截至2024年3月,我國共有獨角獸(shou) 企業(ye) 369家,超過全球獨角獸(shou) 企業(ye) 數量的1/4,分布在16個(ge) 領域,覆蓋了全國47個(ge) 城市。

  據民生證券統計,從(cong) 城市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蘇州等城市是瞪羚企業(ye) 與(yu)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主要聚集地,從(cong) 行業(ye) 分布來看,生物科技、軟件服務、半導體(ti) 、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企業(ye) 服務等是誕生瞪羚企業(ye) 與(yu)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相對較多的領域。

  “作為(wei) 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ye) ,瞪羚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快速發展能夠為(wei) 經濟增長注入新鮮血液,並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的協同創新,促進就業(ye) ,提升國家整體(ti) 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大偉(wei) 認為(wei) ,支持發展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yi) 重大,這些企業(ye) 能夠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構建更具韌性和競爭(zheng) 力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政策精準扶持,為(wei) 企業(ye) 發展提供良好的創新生態和營商環境

  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ti) 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倒角機、研磨機、洗淨機等機器設備高速運轉,經過倒角、磨片、清洗、拋光等各項工序,最終一個(ge) 個(ge) 精細的矽片從(cong) 生產(chan) 線上順利“亮相”。

  入選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名單,成為(wei) 製造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近年來,在國家鼓勵創新的政策支持下,中欣晶圓在向“新”而行中收獲累累碩果。

  “半導體(ti) 矽片行業(ye) 技術壁壘高、研發周期長,企業(ye) 需要較大的研發投入,麵臨(lin) 一定的資金壓力。”中欣晶圓總經理郭建嶽告訴記者,在企業(ye) 成長的關(guan) 鍵期,國家出台的稅收政策幫了大忙,近兩(liang) 年來,企業(ye) 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4億(yi) 元。投入越多,減稅越多,企業(ye) 把省下來的錢用於(yu) 購設備、上產(chan) 能、強研發,稅惠政策持續轉化為(wei) 創新發展的動力。

  “為(wei) 瞪羚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減負,才能為(wei) 創新發展加油。”國家稅務總局杭州市錢塘區稅務局所得稅科科長陶嶽兵說。為(wei) 了把國家鼓勵科技型企業(ye) 發展的政策落實到位,浙江稅務部門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搭建“需求收集—政策推送—跟蹤問效”全流程工作閉環機製,並依托稅收大數據平台,對稅費政策與(yu) 適用對象進行智能匹配,實現從(cong) “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再到“政策落地”的轉變。

  政策精準支持,企業(ye) 快速成長,經濟發展提速。得益於(yu) 中欣晶圓等企業(ye) 的快速發展,掛牌成立僅(jin) 3年的杭州市錢塘區坐擁“車藥芯化航”五大主導產(chan) 業(ye) ,形成了1個(ge) 千億(yi) 級和3個(ge) 500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

  擁有更多的瞪羚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意味著一個(ge) 地區擁有更強的創新能力和更好的發展前景,但孵化和培育一家此類企業(ye) 並不容易,需要多方的支持和良好的環境。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形成了支持創新、投入創新、參與(yu) 創新、推動創新的良好生態環境,推動一批又一批的瞪羚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競逐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賽道。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jun) 。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司長沈新國告訴記者,為(wei) 體(ti) 現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精準扶持,近年來,在每輪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優(you) 化調整時,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均“先行一步”:2017年率先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再擴圍到所有企業(ye) ;2022年在製造業(ye) 提高比例的基礎上,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加計扣除比例提高100%,此後再擴圍到其他企業(ye) 並予以製度化、長期化。此外,稅務部門還將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虧(kui) 損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

  今年以來,稅務部門落細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發展。數據顯示,上半年現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發展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16526億(yi) 元,其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和成果轉讓的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7972億(yi) 元,高新技術企業(ye) 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ye) 所得稅、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等支持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ye) 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政策減稅1916億(yi) 元。

  相關(guan) 支持政策並不局限在稅收領域。2018年,我國首次提出要開展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培育工作。2021年,多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培育發展製造業(ye) 優(you) 質企業(ye) 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zheng) 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發展形成萬(wan) 家“小巨人”企業(ye) 、千家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和一批領航企業(ye) 。今年6月,財政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出通知,提出通過中央財政資金進一步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提供有力支撐。

  與(yu) 此同時,各地紛紛出台政策,幫助企業(ye) 降本、增效、提質。目前,我國已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機構1780餘(yu) 家,地市級以上行政區域機構覆蓋率達到84%。

  “企業(ye) 成長與(yu) 營商環境密切相關(guan) ,瞪羚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尤其如此。”田利輝表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瞪羚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發展的基石,要進一步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為(wei) 科創企業(ye) 營造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加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完善創新激勵機製,為(wei) 企業(ye) 發展提供良好的創新生態和營商環境。

  壯大耐心資本,加快建設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高度適配的科技金融服務體(ti) 係

  一隻“眼”是3D激光雷達,另一隻“眼”是高精度攝像頭,雙“目”配合能夠識別出70多種物體(ti) 。憑借更加智能的掃地機器人等產(chan) 品,北京石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預增60%左右。

  “硬科技撬動的市場,原來可以這麽(me) 大!”石頭科技副總經理全剛告訴記者,10年前,手握LDS高精度激光雷達技術,石頭科技創業(ye) 團隊尋找落地的應用場景,掃地機器人進入視野。“這一技術成為(wei) 撬開市場大門的金鑰匙,創造出創業(ye) 當年就贏利的好成績。”全剛說。

  10年來,石頭科技憑借在自主創新上的高密度投入,從(cong) 瞪羚企業(ye) 榜單中成功退出,於(yu) 2020年成為(wei) 科創板上市企業(ye) 。

  “從(cong) 創業(ye) 之初得到風投機構的投資,到在科創板成功上市,資本市場一直為(wei) 公司科技創新注入源頭活水。”石頭科技財務總監王璿介紹,科創板上市為(wei) 公司募資45.19億(yi) 元,為(wei) 加碼自主創新提供了堅實支撐。

  智能機器人創新平台項目、智連數據平台開發項目穩步推進,智能工廠二期加快建設,新產(chan) 品加速出海……今年以來,石頭科技的創新腳步不停歇。

  發展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資本力量是重要的支撐,今年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在部署“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時,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創業(ye) 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圍繞創業(ye) 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提出了17條政策舉(ju) 措,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創業(ye) 投資充分發揮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作用。

  “長期耐心資本的持續支持以及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是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健康生存的土壤。”李家慶表示,瞪羚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更需要投資機構長期的陪伴和服務,才能成長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力量。

  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市場運作,越來越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為(wei) 瞪羚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發展注入活力。

  2016年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社保基金理事會(hui) 以及社會(hui) 出資人共同發起設立,最終募集規模285億(yi) 元的中金啟元國家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創業(ye) 投資引導基金正式設立,成為(wei) 國內(nei) 首支專(zhuan) 注於(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創投基金投資和直接投資的國家級基金,並由中金公司專(zhuan) 業(ye) 團隊進行管理。目前,該基金已投資頭部創投基金160餘(yu) 隻,培育出理想汽車、禾賽科技、星河動力等獨角獸(shou) (含已上市)企業(ye) 170餘(yu) 家。

  “要加快建設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高度適配的科技金融服務體(ti) 係,打通將社會(hui) 資金轉化為(wei) 耐心資本並切實流向科創企業(ye) 的渠道。”中金啟元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安垣認為(wei) ,壯大耐心資本,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布局,聚焦產(chan) 業(ye) 發展實際需求,引導推進養(yang) 老基金、企業(ye) 年金等長期資金進入創投市場,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為(wei) 加強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ye) 融資支持,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科技部等部門設立5000億(yi) 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其中1000億(yi) 元額度專(zhuan) 門用於(yu) 支持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首次貸款,激勵金融機構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6月,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全麵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強度和水平,為(wei) 各類創新主體(ti) 的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

  “銀行等金融機構要用好金融科技,做好科技金融文章。”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銀行業(ye) 要擴大與(yu) 證券、保險、創投、擔保、園區等機構的合作,構建科技金融“朋友圈”“生態圈”,強化對瞪羚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資源導入和全麵服務,為(wei) 科技企業(ye) 提供信貸、投資、支付、風控、谘詢等多方麵金融服務。

(責編: 邊子捷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