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我們在中企收獲成長與友誼”(“非洲人的中國緣”①)

發布時間: 2024-08-13 14:20:0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馬維斯(右二)與(yu) 家人合影。

  阿莫斯(左)與(yu) 中國師傅對設備進行檢修。

  馬思雨在公司內(nei) 留影。

  榮剛在北汽福田汽車前留影。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近年來,進中企工作成為(wei) 越來越多非洲人的就業(ye) 選擇。隨著中非經貿合作快速發展,大批中企進入非洲國家,在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量就業(ye) 崗位,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提供了更多發展機會(hui) 。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多名在中企工作的非洲員工不約而同地說,這份特別的工作經曆讓他們(men) 收獲了成長與(yu) 友誼,也為(wei) 他們(men) 的人生帶來許多美好的改變。

  “希望和中國有更多‘交集’”

  清晨,駕駛卡車從(cong) 萬(wan) 寶第一農(nong) 場場部出發,到10公裏外的村子裏接上一批臨(lin) 時工,再將他們(men) 送達農(nong) 場,協助中方管理人員給臨(lin) 時工分配施肥、灌溉、除草等不同的工作——這是安東(dong) 尼奧每個(ge) 工作日上午的“固定行程”。算起來,今年已是安東(dong) 尼奧在萬(wan) 寶莫桑比克農(nong) 業(ye) 園工作的第12個(ge) 年頭。

  萬(wan) 寶莫桑比克農(nong) 業(ye) 園項目始建於(yu) 2011年,是中非發展基金與(yu) 中葡基金在莫桑比克共同投資建設的集糧食種植、加工、倉(cang) 儲(chu) 和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產(chan) 業(ye) 園項目,也是中莫兩(liang) 國產(chan) 能合作的首批13個(ge) 重點項目之一。

  在農(nong) 業(ye) 園建設初期,安東(dong) 尼奧作為(wei) 附近居民,將一些簡易設備租給中國施工隊使用,由此開啟了他與(yu) 中國的不解之緣。施工隊回國後,中國種植隊帶著先進的農(nong) 業(ye) 種植技術來到農(nong) 業(ye) 園。安東(dong) 尼奧的生活隨之翻開新的一頁。他不僅(jin) 跟著中國老師學會(hui) 了水稻種植技術,還成為(wei) 農(nong) 場裏的一名拖拉機駕駛員和維修師。

  “以前,我根本沒見過拖拉機,是中國老師手把手教會(hui) 我駕駛技術。拖拉機出故障時,我就在一旁看著中國老師維修。現在,我也能獨立維修一些小故障。”安東(dong) 尼奧自豪地說。

  在非洲,許多供職於(yu) 中企的當地員工都有一段屬於(yu) 自己的“中國故事”。他們(men) 或是受益於(yu) 中非合作,或是曾在中國留學。對他們(men) 來說,中國是一個(ge) 遙遠卻不陌生的國家。

  35歲的榮剛來自剛果(金),曾在中南大學留學5年。1年多前,他入職北汽福田,成為(wei) 這家中企在剛果(金)的一名客戶經理,負責產(chan) 品推廣、客戶聯絡等工作。

  和記者聊到為(wei) 何選擇入職中企,榮剛說,5年的留學時光在他心中種下了一粒與(yu) 中國有關(guan) 的種子。“在中國讀書(shu) 期間,我遇到的中國人都非常友好熱情,他們(men) 勤奮認真的工作態度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很喜歡中國,希望和中國有更多‘交集’”。

  1年多來,在和中國員工的交流互動中,榮剛對自己的工作日漸駕輕就熟。榮剛介紹,剛果(金)采礦業(ye) 發達,北汽福田根據市場需求,在當地投放的車型主要包括重型商業(ye) 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等。他的工作便是當好“推薦官”,讓更多剛果(金)客戶認識、了解優(you) 質的中國汽車。“北汽福田等中國車企的到來,為(wei) 剛果(金)當地產(chan) 業(ye) 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便利和機遇。我很高興(xing) 看到越來越多非洲人愛上中國汽車、信任中國品牌”。

  “家人都很支持我在中企工作”

  在中企,非洲員工學習(xi) 新技能、掌握新本領,在逐步克服語言、文化等障礙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成長,也打開了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大門。

  34歲的馬維斯和安東(dong) 尼奧一樣,是萬(wan) 寶莫桑比克農(nong) 業(ye) 園項目的一名“資深員工”,在這裏已工作11年了。7年前,她從(cong) 人力資源部門調到銷售部門,擔任銷售經理。調崗之初,馬維斯作為(wei) 銷售領域的“新人”,麵對客戶提出的許多問題,都無法獨立解決(jue) 。

  “中方的銷售經理給了我很多幫助,耐心地教我如何開發新客戶、維護老客戶,我們(men) 一起工作了半年,我終於(yu) 找到了感覺。現在,我們(men) 配合默契,公司的大米銷售基本實現供不應求。”馬維斯說,這段工作經曆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在莫桑比克,女性往往缺少工作機會(hui) ,無法養(yang) 活自己,更不用說養(yang) 活家人了。但現在,我有了穩定的工作和可觀的收入,不僅(jin) 可以確保家人不愁吃穿,還可以幫襯家裏的兄弟們(men) 讀書(shu) ,讓他們(men) 實現讀大學的夢想。”

  安東(dong) 尼奧說起這些年來家裏的變化,話語間同樣滿是幸福。“我為(wei) 家人蓋起了一座像樣的房子,也讓孩子們(men) 上了好學校。現在,我的一個(ge) 兒(er) 子也在萬(wan) 寶工作,和我一樣是一名拖拉機駕駛員。”安東(dong) 尼奧笑言,兒(er) 子作為(wei) 萬(wan) 寶工人二代,說出去“很有麵子”。

  27歲的南非姑娘馬思雨也告訴記者,自己作為(wei) 中企員工的身份讓家人倍感驕傲。談及過去1年半在紫金礦業(ye) 恩科維鉑業(ye) 有限公司工作的經曆,馬思雨說,自己投入了滿滿的熱情,也得到了滿滿的收獲。

  “作為(wei) 企業(ye) 的高管助理,我的主要工作是維護企業(ye) 與(yu) 當地社區及政府的關(guan) 係。我會(hui) 說中文的優(you) 勢讓我能夠更好地扮演一座橋梁,來協調中方同事與(yu) 當地人在語言、文化等方麵的差異,從(cong) 而達成更有效的合作。在工作中,我的中國同事總是樂(le) 於(yu) 分享他們(men) 的經驗,為(wei) 我提供指導,這種相互學習(xi) 和支持的氛圍特別棒。”馬思雨說,這1年半裏,她在項目管理、戰略規劃、跨文化交流等方麵的能力明顯提升,工作帶給她很強的成就感。

  更令馬思雨高興(xing) 的是,她所供職的企業(ye) 在南非紮根發展的同時,還通過與(yu) 項目所在社區及當地政府共同努力,改善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除了提供幹淨的生活用水及教育設施之外,企業(ye) 為(wei) 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ye) 機會(hui) ,推動經濟增長,給當地社區帶來明顯提升。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在中企工作,並引以為(wei) 豪。”馬思雨說。

  讓中非友誼的接力棒代代相傳(chuan)

  如今,許多非洲員工不僅(jin) 能夠很好地勝任工作崗位,還成為(wei) 業(ye) 務骨幹,將自己在中企學得的技能傳(chuan) 授給更多人。

  從(cong) 2012年加入亞(ya) 吉鐵路建設,到2018年正式成為(wei) 亞(ya) 吉鐵路英多得車站站長,來自埃塞俄比亞(ya) 的法色友一路見證了這條被視為(wei) “東(dong) 非高原生命線”的鐵路從(cong) 藍圖變為(wei) 現實。

  “無論是鐵路的建設還是運營,來自中國中鐵二局的同事都給予我們(men) 巨大幫助。特別是2018年亞(ya) 吉鐵路進入商業(ye) 運營後,中方對我們(men) 當地員工進行係統培訓和‘傳(chuan) 幫帶’,讓我們(men) 實現完全接手運營。我對亞(ya) 吉鐵路的未來充滿希望,感謝中國朋友!”法色友說,他也努力將自己掌握的技能和專(zhuan) 業(ye) 知識教給更多當地同事。2018年至2023年,他所在的英多得車站在兼顧行車組織工作以及貨物運輸工作的同時,還作為(wei) 培訓中心,完成了亞(ya) 吉鐵路車務係統內(nei) 全部員工的培訓工作。

  通過朝夕相處,中非員工之間的關(guan) 係越來越親(qin) 密,一朵朵友誼之花悄然綻放。

  在中國銀行約翰內(nei) 斯堡分行工作的南非小夥(huo) 子法圖什德佐說起自己的中國同事,充滿感激:“我從(cong) 我的團隊裏獲得許多支持、幫助以及專(zhuan) 業(ye) 的技能培訓。特別是我的一位中國上司,他非常友善,每逢重要的節日,他總會(hui) 組織團隊成員一起慶祝。他還帶我們(men) 去過好幾家南非當地的中餐廳,品嚐不同的中國美食。對我來說,他們(men) 就如同家人一般親(qin) 近。”法圖什德佐說。

  在由人福集團與(yu) 中非發展基金合作建設的馬裏人福製藥廠,流傳(chuan) 著這樣一段趣事:在設備部工作多年的當地員工阿莫斯,不僅(jin) 能說中文,還能充當中國同事之間的中文翻譯。原來,最初帶阿莫斯的中國師傅來自浙江,說的中文裏夾雜著浙江方言。阿莫斯天天跟著師傅學技術,久而久之便能基本聽懂。有時候,師傅在對講機裏說話,由於(yu) 口音加上對講機裏聲音模糊,中國同事聽不清楚,便請阿莫斯來幫忙“翻譯”,而阿莫斯也總是欣然答應。

  作為(wei) 馬裏人福製藥廠第一批入廠的職工,阿莫斯在這家企業(ye) 已工作了8年。8年間,他憑借自己的勤奮好學,很快當上了班組長,收入大幅提高。如今,他和家人從(cong) 過去用茅草和牛糞搭建的屋子搬進了新建的磚瓦房,他還結了婚,有了兩(liang) 個(ge) 可愛的孩子。

  阿莫斯記得,他的大兒(er) 子滿月那天,他準備了許多當地美食,邀請廠裏的中方員工去家裏慶賀。“中國同事們(men) 抱起滿月的小家夥(huo) ,他不僅(jin) 沒哭,還邊笑邊吐舌頭,把大家逗得開心極了。這真是奇妙的緣分!”阿莫斯說,他給兒(er) 子起了一個(ge) 中國名字,叫“福娃”。將來他希望送孩子去中國讀書(shu) ,學習(xi) 更多知識和技術,再回到非洲的中企工作,讓中非友誼的接力棒代代相傳(chuan) 。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