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少年在教練帶領下訓練交流。本報記者 彭訓文攝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2024中美青少年乒乓球邀請賽暨重溫“乒乓外交”特色夏令營近日在北京舉(ju) 辦,60餘(yu) 名中美青少年齊聚一堂,共同切磋技法、遊覽名勝古跡、體(ti) 驗中國文化,續寫(xie) “乒乓友誼”新故事。
台上小對手,台下好朋友
在北京市順義(yi) 區一所學校的訓練場內(nei) ,乒乓球穿梭於(yu) 球桌與(yu) 球拍間,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you) 美的弧線,每一次撞擊球拍都伴隨著清脆的“噠噠”響聲。中美青少年一一配對,在教練指導下,進行著多輪次練習(xi) 賽。兩(liang) 國青少年毫不怯場,無論是20多歲的大學生,還是剛上小學的小選手,每個(ge) 人都鉚足了勁兒(er) 表現。
發球、揮拍、擊球——今年9歲的美國球員亞(ya) 曆克西斯認真地和中國隊友練習(xi) ,儼(yan) 然一個(ge) 專(zhuan) 業(ye) 乒乓球小將。“你看,這是亞(ya) 曆克西斯兩(liang) 歲時打乒乓球的樣子。”訓練場邊,他的父親(qin) 道格拉斯·羅梅羅用手機展示著兒(er) 子小時候打乒乓球的視頻,畫麵中的小男孩雖然還不及球桌高,但揮舞起球拍來有模有樣。這次是他們(men) 父子倆(lia) 第一次來到中國,興(xing) 奮之情溢於(yu) 言表。
來自美國矽穀888乒乓球俱樂(le) 部的阿迪蒂亞(ya) 是美國乒乓球國家隊前隊員。他從(cong) 6歲開始練球,曾在濟南、沈陽、成都、杭州等地訓練,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這裏的訓練場館和器材都是世界頂尖的。通過這次實戰訓練,我提高了競技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和中國朋友一同享受著乒乓球帶來的樂(le) 趣。”他說。
來自加利福尼亞(ya) 州的21歲印度裔美國運動員妮哈·薩尤十分珍惜這次機會(hui) 。她已練習(xi) 乒乓球十多年,是所居住社區的“小球星”。“我們(men) 社區有很多俱樂(le) 部,大家一起參加比賽,互相鼓勵、互相支持。這種團隊精神是乒乓球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我一直堅持下來的理由。”她說,此次夏令營,她從(cong) 中國朋友身上學到了很多東(dong) 西,不僅(jin) 學到了很多乒乓球技巧,還明白了很多關(guan) 於(yu) 生活的道理。
來自北京市順義(yi) 區少年宮一隊的王逸峰今年13歲,是本次夏令營的中方運動員之一。與(yu) 美方隊員切磋後,他發現美國運動員的水平都很高,打法技術也很成熟,“與(yu) 他們(men) 打球可以更好地幫助自己查漏補缺”。
“台上是對手,台下我們(men) 是好朋友。”談到與(yu) 美國球員的交往,王逸峰用“惺惺相惜”來形容,“一些球員不太會(hui) 說中文,但通過乒乓球,我們(men) 很快熟悉起來。他們(men) 都很友好、善良,他們(men) 身上一些美國式幽默讓我們(men) 相處得很自如,非常開心能收獲一份跨國友誼。”
幫助孩子們(men) 更好理解乒乓球
夏令營的日程設置緊湊,以訓練和比賽為(wei) 主,可謂“幹貨滿滿”。為(wei) 了讓美國青少年不虛此行,主辦方邀請到了陣容豪華的教練團隊,其中便有曾培養(yang) 出丁寧等世界級乒乓球選手的中國乒乓球隊原教練任國強。
無論是訓練場內(nei) 的教學指導還是訓練場外的熱身訓練,任國強總是那麽(me) 認真細致。在觀賽過程中,他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球員的不足,並用孩子們(men) 易於(yu) 接受的訓練方式,幫助球員提高水平。“對不同水平球員的訓練,應該量體(ti) 裁衣,因人製宜,因材施教。”任國強說,對於(yu) 乒乓球經驗不足、練習(xi) 時間較短的球員,要從(cong) 基礎訓練開始,夯實基礎;對於(yu) 基礎紮實、練習(xi) 時間較長的球員,訓練要更有針對性。
球場上,任國強與(yu) 球員們(men) 亦師亦友,在指點球技的同時與(yu) 球員們(men) 相處融洽。“我會(hui) 給大家講一些乒乓球知名運動員訓練的故事,將技戰術融合在這些情節裏麵,孩子們(men) 愛聽,也容易加深記憶。”任國強說,整個(ge) 教練團隊會(hui) 結合各方麵因素進行講解,希望能給孩子們(men) 留下更美好的印象。
美方俱樂(le) 部領隊兼教練陶文章站在場邊,密切關(guan) 注著隊員們(men) 的一舉(ju) 一動。作為(wei) 美國目前最大的乒乓球俱樂(le) 部——888俱樂(le) 部的一名教練,他對美國近年來日益濃鬱的乒乓球運動氛圍有切身感受。他表示,相較於(yu) 中國係統化的訓練,美國俱樂(le) 部更像是興(xing) 趣班,一般都是在孩子們(men) 放學後進行,大家都很珍惜這次訓練機會(hui) 。
把“乒乓外交”精神傳(chuan) 承下去
體(ti) 育運動是促進各國民間交流的重要方式。53年前,中美乒乓球運動員之間的良好互動,種下友誼的種子,拉開了“乒乓外交”的序幕。53年來,乒乓球在中美民間交往中持續發揮作用。
任國強曾到海外多地進行乒乓球技術交流。當多米尼加、厄瓜多爾等國同行邀請他前去授課時,他還擔心因為(wei) 缺乏了解而冷場。到了當地後他才發現,由於(yu) 容易上手,很多人都很喜愛乒乓球運動,共同的愛好很快拉近了彼此距離。“乒乓球運動有助於(yu) 促進中外青少年交流,增加中外民眾(zhong) 接觸和了解彼此的機會(hui) ,進而推動國家間友好往來。”任國強說。
經過半個(ge) 月的相處,中美孩子之間愈加熟絡。訓練間隙,常常能看到中美球員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分享見聞。來自波士頓的華裔青少年徐嶽成常在訓練後和中國搭檔打桌遊,聽中國朋友聊北京烤鴨、長城、胡同文化。他已經和很多中國孩子互加了微信好友,交換了聯係方式,還約定保持聯係,一起旅遊。
徐嶽成說,自己曾在一節曆史課上學到過有關(guan) “乒乓外交”的知識。“沒有想到有一天我也會(hui) 成為(wei) ‘乒乓外交’精神的參與(yu) 者和傳(chuan) 承者”,他說,“我想我會(hui) 非常想念這裏的一切。”
在訓練間隙,主辦方帶領孩子們(men) 參觀頤和園、長城等名勝古跡,感受中華文化魅力。來自美國舊金山的維克多說,這次夏令營讓他十分難忘,“我在這裏學習(xi) 了很多,中國美景、美食和文化很吸引我,中國朋友非常友善,我們(men) 已經成為(wei) 了好朋友”。
夏令營期間,主辦方為(wei) 幾個(ge) 生日相近的孩子舉(ju) 行了生日派對,中美孩子圍坐在一起,分享蛋糕、唱生日歌、送上祝福。“通過這次交流,孩子們(men) 感受到,體(ti) 育可以讓大家組成一個(ge) 溫暖的大家庭。”陶文章說,“從(cong) 美方團隊來到中國的第一天起,中方團隊就對孩子和教練們(men) 非常關(guan) 心,我們(men) 覺得十分溫暖。”
本次活動是由全國青聯和全國對外友協共同發起並組織實施的“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計劃夥(huo) 伴活動,並納入了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品牌遊學活動,旨在推動架起中美青年溝通、理解、友誼、合作的橋梁,助力中美關(guan) 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舉(ju) 辦這次活動的初衷,就是希望把‘乒乓外交’精神傳(chuan) 承下去。中美青少年在乒乓球這一共同愛好的基礎上,可以超越文化和社會(hui) 製度差異,更容易交流溝通,成為(wei) 好朋友。”為(wei) 此次活動作出大力支持的全國青聯海外學人華僑(qiao) 界別副秘書(shu) 長高曉月表示,“我們(men) 希望夏令營帶給雙方球員的不僅(jin) 是球技的增長,更多的是彼此間文化的碰撞、友誼的孕育和延續。”(彭訓文 潘樂(le) 語 楊耀榮)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08月14日 第08版)
責任編輯:金泳辰、張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