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視線】
從(cong) 居民社區、農(nong) 家小院到牧民氈房、田間地頭,從(cong) “馬背宣講團”到“摩托車宣講隊”,從(cong) 老舊小區改造意見征集到“流動人大代表聯絡站”收集的一條條滾燙的訴求……今年以來,新疆廣泛開展“萬(wan) 名代表進萬(wan) 家”活動,自治區立法機關(guan) “俯下身子”,五級人大代表“腳沾泥土”,旗幟鮮明講政治、勤走勤訪聽民聲、用心用情辦實事,創新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宣傳(chuan) 宣講活起來
團結故事潤民心
6月初,在疏附縣縣城的巴紮裏,疏附縣托克紮克鎮人大組織縣鄉(xiang) 兩(liang) 級人大代表及民間藝人通過“文藝表演+宣傳(chuan) ”的方式,創新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萬(wan) 名代表進萬(wan) 家”宣傳(chuan) 宣講活動,吸引了群眾(zhong) 目光。
活動中,伴隨著民間藝人生動活潑的文藝表演,人大代表用先進事例、典型人物講述身邊的民族團結故事、講解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這些故事讓我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有了更深的認識。今後我要從(cong) 身邊小事做起,爭(zheng) 做維護民族團結的表率。”疏附縣居民布阿提開姆·麥麥提聽完宣講後說。
新疆有7.4萬(wan) 餘(yu) 名五級人大代表,絕大多數分布在縣、鄉(xiang) 基層一線,他們(men) 在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新疆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奇台縣人大代表吾魯柯凡·夏合力旦就是其中一員。
吾魯柯凡是奇台縣大泉塔塔爾族鄉(xiang) 大泉湖村村委會(hui) 委員,該村是一個(ge) 多民族聚居村,南部山區和北部平原區相距50餘(yu) 公裏。為(wei) 確保入戶宣傳(chuan) 不落一戶一人,他成立了平原區“摩托車宣講隊”和山區“馬背宣講隊”,並為(wei) 宣講隊配備了投影儀(yi) 和音響設備,通過“集中宣講+入戶宣講+播放紅色愛國電影”,每月開展民族團結知識和相關(guan) 政策法規宣講。這種村民愛聽愛看的宣傳(chuan) 宣講方式,如涓涓細流匯聚起各族群眾(zhong) 心手相連、心心相印、緊密團結的力量。
尉犁縣興(xing) 平鎮人大代表馮(feng) 濤組織快板隊,用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推動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落地生根,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理念融入尋常百姓家。
阿克陶縣布倫(lun) 口鄉(xiang) 人大主席阿布杜帕孜力·胡西塔爾拜克用自己的故事向護邊員講述家鄉(xiang) 變化,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護邊員心中“活”起來、“動”起來。
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萬(wan) 名代表進萬(wan) 家”活動開展以來,全區各級人大以豐(feng) 富多樣的形式組織宣傳(chuan) 宣講活動,讓“五個(ge) 認同”觀念更加深入人心,進一步堅定了各族群眾(zhong) 的發展信心,凝聚起全社會(hui) 團結奮進的力量。
人大代表沉下去
社情民意聚起來
“以前過街樓農(nong) 貿市場沒有頂,路麵坑坑窪窪,下雨下雪時很不方便。現在人大代表來到我們(men) 身邊解決(jue) 了大問題。”新源縣阿勒瑪勒鎮居民王新喜說。幫他們(men) 解決(jue) 問題的,正是阿勒瑪勒鎮人大主席團設立的“人大代表流動聯絡站”。
“選民走到哪裏,聯絡站就設到哪裏,就是讓群眾(zhong) 訴求更暢通、代表履職更有活力。”阿勒瑪勒鎮黨(dang) 委委員、人大主席團主席卡美拉·努熱艾力說,要通過“人大代表流動聯絡站”這個(ge) “小站點”,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落實到群眾(zhong) 的心坎上,讓群眾(zhong) 切實感受到“人大代表在身邊”的幸福感。
阿勒泰地區牧區點多、線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阿勒泰地區各級人大代表充分利用季節性牧業(ye) 流動代表聯絡站,通過“阿肯彈唱”“草根宣講隊”“馬背宣講團”等形式,讓人大代表真正沉下去,民情民意更好聚起來。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本盤,目前新疆已建成人大代表“家站點”5366個(ge) ,其中絕大多數建在基層。作為(wei) 人大代表閉會(hui) 期間履職的重要陣地,在這裏,各級人大代表對一係列利好政策和普惠性惠民舉(ju) 措進行解讀,圍繞生產(chan) 生活、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熱點難點話題,麵對麵收集群眾(zhong) 最直接、最現實的意見建議,織起全麵覆蓋基層的社情民意“搜集網”,讓代表履職更接地氣、更得民心。
除了線下的麵對麵交流,新疆各級人大還抓住“人大+數字化”發展契機,持續探索用數字化、智慧化手段提升代表民情收集、建議辦理、服務保障等工作質效,不斷拓展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的渠道。
霍爾果斯市卡拉蘇街道代表聯絡站依托微信公眾(zhong) 號搭建起線上代表聯絡站,群眾(zhong) 可根據人大代表從(cong) 事領域精準填寫(xie) 訴求,代表可在線接收推動辦理,實現了群眾(zhong) “線上提”、代表“馬上辦”、效果“看得見”。
一頭是代表順民心、聽民意,另一頭是代表盤資源、聚力量,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一來一往間實現了“線上+線下”雙陣地的互融、互補、互動。
代表用心辦實事
履職盡責解民憂
石河子市城區綠樹成蔭、姹紫嫣紅。在石河子市東(dong) 城街道河畔社區的居民活動長廊裏,一群大叔大媽正在熱烈地交流著,不時傳(chuan) 出爽朗笑聲。
河畔社區是一個(ge) 多民族聚居的“村改居”社區。“村改居”前,家家戶戶有院子,大家平時交往比較方便。搬進樓房後,因為(wei) 居住空間相對封閉,大家的交流變少了,鄰裏之間似乎有些生疏了。
“要是有一個(ge) 像原來院子那樣的地方就好了!”“小區裏有一片空地,能不能建一個(ge) 休閑長廊,供大家平時休閑交流。”一些居民將想法反映給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將修建社區休閑長廊作為(wei) “民生微實事”項目,上報給了石河子市人大常委會(hui) 。
很快,項目得到了批準實施。自此,社區各族居民聚集在長廊裏聊家常,一些居民家裏做了好吃的也帶過來與(yu) 鄰居們(men) 一起分享,還有些居民將家裏的活計帶過來,大家湊在一起做,每天其樂(le) 融融。
庫爾勒市人大常委會(hui) 探索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與(yu) 基層治理,開發“民情二維碼”,在二維碼中公示人大代表、法官、執法隊等聯絡方式和辦事承諾,完善群眾(zhong) 參與(yu) 的決(jue) 策程序,有序引導群眾(zhong) 把對社區治理的意見建議都攤到“桌麵”上,共同協商相關(guan) 議題並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建議,把“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打造成“24小時不打烊的服務熱線”。
在疏通下水堵塞管道、緩解小區停車難、更換天然氣管道、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實事中,庫爾勒市“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湧現出大量貼近基層實際、符合人民意願的意見建議,提升了居民的社區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萬(wan) 名代表進萬(wan) 家’活動中,人大代表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做到接地氣、聚民智,讓民主的智慧在基層治理中持續‘閃光’,成為(wei) 新時代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樣本。”自治區人大常委會(hui) 代表工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艾斯卡爾·托合提玉蘇甫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