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蟲在叮咬時會(hui) 將頭埋在人體(ti) 的皮膚內(nei) 吸血,同時分泌有害物質。若不及時取出,輕者會(hui) 引發皮膚疾病,重者危及生命。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材質光滑的衣物,以便發現附著在身上的蜱蟲。活動後及時檢查身上是否有蜱蟲附著,特別是寵物和孩子。如果發現蜱蟲,應對方法如下。
01
發現身上有蜱蟲,切勿直接用手拔除。可以先用煙頭或一些熱的東(dong) 西在傷(shang) 口附近熏烤或用酒精塗抹,一般蜱蟲都會(hui) 自行退出。
02
如果處理後蜱蟲仍然叮咬在皮膚上,可以使用細鑷子輕輕夾住蜱蟲頭部,將其完整拔出。如傷(shang) 口處有殘留的口器,應立即到醫院取出。
03
拔出後用酒精或碘酒清洗叮咬部位,進行消毒。
04
密切觀察身體(ti) 狀況,如出現發熱、頭痛、肌肉疼痛等症狀,及時就醫。
其實隱翅蟲不會(hui) 咬人,傷(shang) 到我們(men) 皮膚的是隱翅蟲體(ti) 內(nei) 的腐蝕性酸性毒液,因此隱翅蟲又被稱為(wei) “會(hui) 飛的硫酸”。接觸到毒液的皮損為(wei) 條狀、片狀水腫性紅斑,上麵有密集的小水皰及小膿包。遇到隱翅蟲,應對方法如下。
01
如果隱翅蟲落在皮膚上,不要在皮膚上直接拍死或直接用手捏死,可以將其吹飛或讓其自行飛走。
02
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叮咬部位皮膚。
03
使用抗過敏藥膏或口服抗過敏藥物來緩解瘙癢和紅腫。
04
如有皮膚破損或感染跡象,及時就醫處理。
被這種小蟲叮咬後,皮膚會(hui) 出現紅色丘疹,繼而形成水皰,後期形成黑色焦痂或潰瘍,全身淺表淋巴結會(hui) 有腫大、發熱、皮疹等表現。
應對恙蟲的方法如下。
01
避免在草叢(cong) 、灌木叢(cong) 等處坐臥休息或晾曬衣被。
02
如需進入草叢(cong) 或灌木叢(cong) ,應紮緊袖口、褲管口,將襯衣紮入褲腰內(nei) ,也可在暴露的皮膚和褲腳、領口或袖口上,噴塗恙蟎驅避劑進行防護。
03
從(cong) 較深的草叢(cong) 出來後,及時拍打衣物,抖落附著的恙蟎,重點檢查腋窩、腰部、會(hui) 陰等柔軟部位的皮膚。
04
露營後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或體(ti) 征,應及時就診,並告訴醫生野外活動史。
小貼士:露營時的注意事項
1. 如果草叢(cong) 比較深,玩耍時應將褲腿袖口紮緊,避免蚊蟲從(cong) 褲腿袖口鑽入。
2. 選擇含有驅蚊成分的驅蚊液或噴霧。露營前,將驅蚊液塗抹在暴露的皮膚上。在露營地周圍點燃蚊香或放置驅蚊片,可以有效驅趕蚊蟲。
3. 在帳篷內(nei) 設置蚊帳,提供一個(ge) 無蚊的休息空間。
4. 在搭建帳篷前,清理營地周圍的落葉、雜草等雜物,減少蚊蟲的藏身之處。
5. 蚊蟲喜歡在水源附近活動,要避免在積水處露營。
6. 盡量避免在黃昏和黎明時分露營,這兩(liang) 個(ge) 時段是蚊蟲最活躍的時段。
來源:《大眾(zhong) 健康》雜誌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感染綜合科 李玉華 楊紅霞 李侗曾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zhuan) 家庫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 梁連春
策劃:餘(yu) 運西 王寧
編輯:欒兆琳
本文配圖來源於(yu) 版權圖庫。轉載時請注意,避免侵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