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5日)是我國第二個(ge) 全國生態日。今年生態日活動的主題是“加快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是解決(jue) 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近年來,各地都在積極探索綠色轉型的方法,拓寬將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路徑,今天我們(men) 就來看一看福建是怎麽(me) 做的。
清澈的金溪河川流而過,青山蒼翠環抱著村落。
常口村位於(yu) 閩江上遊,這裏的森林覆蓋率在92%以上,花草、樹木、水景遍布其間,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這個(ge) 暑假有不少學校組織學生來常口村研學,讓他們(men) 親(qin) 近山水,潛移默化地培養(yang) 學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體(ti) 會(hui) 青山綠水是無價(jia) 之寶的內(nei) 涵。
在常口村口立著一塊石碑,它承載著常口人最難忘的一段記憶。
27年前,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來到這裏調研,留下了一段關(guan) 於(yu) “青山綠水”的故事。
福建三明市將樂(le) 縣高唐鎮常口聯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林順:“總書(shu) 記非常有親(qin) 和力,也非常隨和,就在院子裏麵跟我們(men) 聊起來了。當時望著對岸這片清澈的山水,他語重心長地叮囑我們(men) ,‘青山綠水是無價(jia) 之寶’,要求我們(men) 山區要畫好山水畫。”
這番話,讓張林順和其他在場的村幹部豁然開朗。
彼時的常口村雖然坐擁好山好水,卻一直找不到發展門路,百姓生活困頓,村集體(ti) 開支捉襟見肘。而習(xi) 近平的這番話讓他們(men) 第一次意識到,生活中最習(xi) 以為(wei) 常的青山綠水,也可以成為(wei) 當地發展的獨特優(you) 勢,給他們(men) 指明了出路。
而就在大家思考著如何利用“青山綠水”來發展時,一家企業(ye) 找上門,開價(jia) 20萬(wan) 元想買(mai) 下村口的那片天然林,做生產(chan) 木筷子的原料。
張林順:“那時候村裏財務緊巴巴的,買(mai) 一些辦公用品都要去賒賬。我們(men) 也有想過,賣了20萬(wan) 元,至少這兩(liang) 年的開支就解決(jue) 了。”
但村幹部也一直在猶豫,天然林易砍難種,一旦賣出去,青山綠水就不複存在了。彷徨時,村幹部們(men) 再次想起了習(xi) 近平的那番話。
最終,常口村拒絕了收購企業(ye) 。
習(xi) 近平的囑托為(wei) 常口村留下了一座青山,也讓“青山綠水是無價(jia) 之寶”的理念在八閩大地愈發深入人心,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
2001年,福建成立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xi) 近平同誌親(qin) 自擔任組長,他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並親(qin) 自領導編製了《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ti) 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在保護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加強保護”,“把福建的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讓“青山綠水”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對於(yu)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來說,山林是它的底色,也是得天獨厚的“綠色”資源,是亟待轉化的發展資本。
在福建工作的十多年裏,習(xi) 近平先後多次到三明、龍岩等地調研,他不斷地思考著如何著手進行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深思熟慮後,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xi) 近平作出“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那樣從(cong) 山下轉向山上”的重要指示,原本由村集體(ti) 統一經營的林地,被分給一戶戶的村民,以此來調動他們(men) 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
可山有好山壞山、陰坡陽坡,林有幼林、中齡林、成熟林,這山林到底該怎麽(me) 分?
習(xi) 近平強調:“曆次改革大多數是群眾(zhong) 創造的,我們(men) 坐在辦公室裏拍腦袋搞改革是搞不成的。”“這麽(me) 浩大的改革,我們(men) 一定要走群眾(zhong) 路線。”
於(yu) 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和“尊重群眾(zhong) 的首創精神”成了福建林改的關(guan) 鍵。
為(wei) 了保證林改方案公平合理,各村的改革方案必須由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通過,確定方案的程序也必須向全體(ti) 村民公開。這樣的做法為(wei) 福建林改打下了紮實的群眾(zhong) 基礎,讓改革可以順利推進。
2003年,林農(nong) 張祖暖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本林權證,這讓他對從(cong) 事林業(ye) 生產(chan) 充滿了信心。
張祖暖是沙縣人,隨著沙縣小吃走向全國,他身邊有不少人都外出做小吃,留下了大片林地沒人管、沒錢管、不會(hui) 管。張祖暖從(cong) 中看到了機遇,他買(mai) 下了不少空置林地的經營權,擴充了林場的麵積,開展規模化經營。
但幹了一段時間後,張祖暖就遇到了難題。商品林的經營周期長,林木需要數十年才能成材並產(chan) 生收益,擴大種植規模和精細養(yang) 護都需要資金,錢從(cong) 哪裏來?這個(ge) 問題不隻困擾著張祖暖,也影響著很多和他一樣的林農(nong) ,製約著當地林業(ye) 產(chan) 業(ye) 的發展。
這個(ge) 問題該怎麽(me) 解決(jue) ?習(xi) 近平當年就提出了“山要怎麽(me) 分、樹要怎麽(me) 砍、錢從(cong) 哪裏來、單家獨戶怎麽(me) 辦”的林改四問。從(cong) 他當年的指示中,當地找到了破局的關(guan) 鍵。
福建三明市沙縣區委常委、副區長夏永福:“他已經考慮到該分的東(dong) 西要分下去,分山到戶出現問題沒有關(guan) 係。另外再來解決(jue) 林業(ye) 規模生產(chan) 的問題,林業(ye) 生產(chan) 一定要適度規模經營才能產(chan) 生效益。所以我們(men) 當時就開始號召,國有林場介入林改,跟村民聯合化,發揮國有林場資金優(you) 勢。”
一邊是手握資金和技術的國有林場,一邊是自主經營多年的林農(nong) ,這樣的合作模式,既發揮了國有林場造林、育林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又解決(jue) 了林農(nong) 擴大種植規模和精細養(yang) 護資金需要的問題。
為(wei) 了讓他們(men) 一起把林場辦好,三明市努力從(cong) 製度層麵保障雙方的合作。針對林農(nong) 最擔心收益得不到保障的問題,2019年,三明市啟動林票製度改革試點。
三明市推出的這種“林票”其實是一種收益權憑證。國有林場與(yu) 林農(nong) 合作經營林地時,林場會(hui) 根據林木當時的生長情況和價(jia) 格,把這片林地的林木資產(chan) 折資量化,以林票的形式發放給林農(nong) 。等到樹木長成後,林場再按照林木的出材量和當時的價(jia) 格兌(dui) 現,如果樹木長勢不理想,林場也將按照事先約定的保底出材量予以兌(dui) 付,保障林農(nong) 的權益。而林農(nong) 也可以中途退出合作,持有的林票將由當初合作的國有林場進行兜底回購,也可以在同村村民之間流轉,隨時可變現,極大激發了林農(nong) 參與(yu) 合作的積極性。
幹了30多年林業(ye) 的老洪用紅布把林票和自己的結婚證、房產(chan) 證鄭重地包在一起,這些林票讓他覺得“守著山林,未來可期”。
不到5年的時間,三明市累計製發林票總額7.68億(yi) 元,惠及近8萬(wan) 人,全市有411個(ge) 村開展“林票製”改革試點,“青山”正逐漸變成一種綠色的“資本”,不僅(jin) 為(wei) 林農(nong) 帶來更大的經濟收益,也讓林區獲得了更加健康長遠的發展。
2021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福建三明,來到沙縣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中心。
夏永福:“總書(shu) 記跟其他林農(nong) 聊的時候講到,你這個(ge) 林子什麽(me) 時候間伐過?另外他說胸徑多少?總書(shu) 記對我們(men) 林業(ye) 非常熟悉。總書(shu) 記當時對我們(men) 說,尊重群眾(zhong) 首創精神。從(cong) 我的理解來說改革作為(wei) 基層來講,隻要有利於(yu) 林業(ye) 發展,隻要為(wei) 了老百姓的利益可以放開手腳去試。”
這些年,三明始終踐行著“青山綠水是無價(jia) 之寶”的理念,良好的生態環境成了一張亮麗(li) 的城市名片和聚寶盆,給當地帶來無限活力和經濟效益。
常口村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因綠而興(xing) 、因綠而美,利用獨特的風景開發了“兩(liang) 山學堂”、雲(yun) 衢山漂流、常上湖觀光竹筏等文旅項目,還因地製宜開展了臍橙和中藥的生態種植。2023年,常口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達215萬(wan) 元,分別比27年前增長了十多倍和七十多倍。
古人說,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福建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因地製宜進行改革,努力把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大家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生態保護帶來的紅利。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福建的綠色故事,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寫(xie) 照,也是新時代我國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的一個(ge) 縮影。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建設美麗(li) 中國?綠水青山間的幸福感就是最好的答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