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尋根遼寧丨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從(cong) 這裏看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在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與(yu) 淩源市交界處,努魯兒(er) 虎山穀間有3道長約10公裏的丘陵土梁,因狹長的牤牛河從(cong) 這裏蜿蜒而過,故得名牛河梁。這裏分布著距今約5800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遺址群。
8月14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支持,遼寧省委網信辦主辦,阜新、朝陽市委網信辦承辦的“何以中國·尋根遼寧”網上重大主題宣傳(chuan) 活動采訪團走進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探源中華文明的曙光。
牛河梁遺址屬於(yu)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於(yu) 1981年發現,1983年開始發掘,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重點大遺址,2021年牛河梁遺址被中國考古學會(hui) 評為(wei)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列入全國150處大遺址名單。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器種類繁多,有人物形,有龍、鳳、鳥、龜等動物形,有斜口筒形器、勾雲(yun) 形玉佩,還有玉鐲、玉環、玉璧等。紅山文化以玉聞名,玉器的功能不僅(jin) 僅(jin) 是飾品,還被當作禮器、祭器等,成為(wei) 等級、權力、地位的象征。展廳裏的玉器造型豐(feng) 富,琳琅滿目。
對牛河梁遺址的綜合科學研究認為(wei) ,牛河梁紅山文化壇、廟、塚(zhong) 等遺址和珍貴玉器的發現,以確鑿而豐(feng) 富的考古資料證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紅山文化晚期,社會(hui) 形態就已經發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國階段。它為(wei)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證,對中國上古時代的社會(hui) 發展史、傳(chuan) 統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築史、美術史的研究都產(chan) 生重大影響。正如全國考古學會(hui) 原理事長蘇秉琦先生所說:“紅山文化壇、廟、塚(zhong) 三種遺址的發現,代表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它的社會(hui) 發展階段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從(cong) 這裏我們(men) 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周頌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