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助力埃塞俄比亞民生改善(新時代中非合作)

發布時間: 2024-08-20 10:23:00 來源: 人民日報

  在埃塞俄比亞(ya) 阿姆哈拉州北紹阿地區,一名受益於(yu) “非洲之角旱災區域水窖項目”的農(nong) 民準備從(cong) 水窖中取水。

  張秀子攝

  今年是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埃塞俄比亞(ya) 辦公室成立5周年。5年來,基金會(hui) 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消除貧困、消除饑餓、優(you) 質教育、清潔飲水等目標,先後在埃塞俄比亞(ya) 開展了愛心包裹、水與(yu) 健康發展、太陽能燈助學以及婦女就業(ye) 技能培訓等項目。截至2023年12月,已累計惠及約32萬(wan) 人次。埃塞俄比亞(ya) 婦女與(yu) 社會(hui) 事務部部長埃爾戈吉·特斯法耶表示,中國政府、企業(ye) 以及各類機構長期以來積極助力埃塞俄比亞(ya) 經濟發展,促進當地民生改善。

  “水窖建好後,我們(men) 再也不用去河邊打水了”

  8月是埃塞俄比亞(ya) 的雨季,家住奧羅米亞(ya) 州杜凱姆市附近歐貝伊村的德貝勒,卻要為(wei) 一家七口的生活用水發愁。雖然一年前家裏裝上了自來水管,可供水一直不穩定,20天左右才供一次水。“家裏的儲(chu) 水箱快要見底了,我們(men) 隻能去很遠的河邊打水,往返一趟需要兩(liang) 個(ge) 小時。”德貝勒和幾個(ge) 孩子一起,頭上頂著黃色的水桶,沿著泥濘的土路朝河邊走去。

  德貝勒一家這種外出打水的日子很快就會(hui) 改變。在她家院子裏,一個(ge) 水窖已具雛形。“水窖建好後,我們(men) 再也不用去河邊打水了,還可以在院子裏種菜。”德貝勒充滿了期待。

  為(wei) 助力解決(jue) 當地用水難題,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與(yu) 徐工集團聯合於(yu) 2015年發起“非洲之角旱災區域水窖項目”,引進了中國水窖技術。目前項目已實施4期,在奧羅米亞(ya) 州、阿姆哈拉州、南方州等地建成了161口家庭水窖,惠及逾1.2萬(wan) 人。

  阿貝巴葉胡是項目的第一批受益人之一,他家編號“23”的水窖於(yu) 2017年7月建成。之前,沒有水窖時,旱季裏他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15公裏外的地方打水,來回一趟,大半天就過去了。沒有更多的時間種地,也沒多餘(yu) 的水澆田,莊稼產(chan) 量很低。“現在有了水窖,家裏可以騰出人手,多幹些農(nong) 活了。”阿貝巴葉胡說。

  今年4月,第五期“非洲之角旱災區域水窖項目”啟動,計劃為(wei) 奧羅米亞(ya) 州易受幹旱影響的38家農(nong) 戶和一所公立小學建成40口水窖。此外,徐工集團還計劃向埃塞俄比亞(ya) 40所公立小學捐贈40套淨水係統,幫助更多學生獲得清潔用水。歐貝小學校長奇梅德薩說:“有了中方的援助,師生們(men) 的用水就有了保障。”

  “在中國朋友的激勵下,我學習(xi) 更有動力了”

  “這個(ge) 書(shu) 包是我最珍愛的禮物。”達勒洛抱著粉色的書(shu) 包對記者說。達勒洛是埃塞俄比亞(ya) 首都亞(ya) 的斯亞(ya) 貝巴杜杜比薩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小姑娘很愛惜自己的書(shu) 包,雖然已經用了兩(liang) 年,但書(shu) 包看上去還像新的一樣。書(shu) 包上用阿姆哈拉語印著“愛心包裹”字樣。

  兩(liang) 年前,達勒洛沒有書(shu) 包,每天隻能抱著書(shu) 本去上學。當收到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捐贈的愛心包裹時,達勒洛高興(xing) 極了。“書(shu) 包非常漂亮,裏麵還有素描本、雨衣、毛巾和毯子等物品。”達勒洛告訴記者,“在中國朋友的激勵下,我學習(xi) 更有動力了。我會(hui) 繼續努力學習(xi) ,希望長大後能成為(wei) 一名醫生,幫助更多人。”

  來自杜布伊薩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漢娜和法圖娜也是愛心包裹的受益者,她們(men) 向記者展示了愛心包裹裏的物品。漢娜最喜歡的是彩筆和填圖冊(ce) ,法圖娜最喜歡的則是衛生用品套裝。

  據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埃塞俄比亞(ya) 辦公室介紹,國際愛心包裹項目啟動於(yu) 2019年,截至2023年底,已為(wei) 埃塞俄比亞(ya) 、納米比亞(ya) 、烏(wu) 幹達、津巴布韋等15個(ge) 國家超過135萬(wan) 名小學生送上了禮物。在埃塞俄比亞(ya) 亞(ya) 的斯亞(ya) 貝巴、奧羅米亞(ya) 、阿姆哈拉、阿法爾等地區已經發放18.3萬(wan) 個(ge) 愛心包裹。

  “為(wei) 貧困地區孩子送去了光明,點亮了他們(men) 的未來”

  11歲的季努斯是奧羅米亞(ya) 州加蘭(lan) 市維拉賈爾薩小學四年級學生。因為(wei) 家裏沒通電,以前放學後,她得盡量在教室裏寫(xie) 完作業(ye) 再回家。“在家看書(shu) 學習(xi) ,要點煤油燈,光線昏暗,還很費油。”季努斯無奈地說。

  為(wei) 解決(jue) 當地學生學習(xi) 照明問題,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於(yu) 2020年啟動了太陽能燈助學項目。在中企的支持下,基金會(hui) 在阿法爾州、索馬裏州、奧羅米亞(ya) 州、本尚古勒—古馬茲(zi) 州的20所公立小學分發了9000盞太陽能燈。今年新一輪捐贈工作正在推進中。

  “有一天,中國的叔叔阿姨來到學校,給我們(men) 送來太陽能燈,包裝上畫著可愛的大熊貓。這些燈白天曬一曬充滿電,晚上就能用了,比煤油燈亮多了。”季努斯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這種太陽能燈小巧易操作,有一般亮度和高亮度兩(liang) 個(ge) 擋位,充滿電後最長可提供8小時照明。當地媒體(ti) 在報道中表示:“中國的太陽能燈助學項目為(wei) 貧困地區孩子送去了光明,點亮了他們(men) 的未來。”

  埃爾戈吉·特斯法耶高度讚賞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的工作。她表示,基金會(hui) 開展的一係列項目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民生改善,希望今後能進一步推廣這些項目,讓更多農(nong) 村地區民眾(zhong) 受益。

  埃塞俄比亞(ya) 民間社會(hui) 組織管理局前總幹事迪爾波表示,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的項目與(yu) 埃塞俄比亞(ya) 政府的優(you) 先事項和民眾(zhong) 的需求一致,其意義(yi) 和影響深遠。“我們(men) 希望有更多中國朋友分享他們(men) 在消除貧困和實現現代化發展方麵積累的豐(feng) 富經驗,助力埃塞俄比亞(ya) 實現更大發展。”

  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埃塞俄比亞(ya) 辦公室主任尹茜說:“未來,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將繼續同各方夥(huo) 伴加強交流與(yu) 合作,為(wei) 促進兩(liang) 國民心相通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