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農業生產如何應對汛期

發布時間: 2024-08-23 08:55:00 來源: 人民日報

  汛期如何科學開展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如何抓好災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恢複、提高防災減災能力?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部門和專(zhuan) 家。

  作物產(chan) 量形成關(guan) 鍵期,落實田管等關(guan) 鍵技術

  台風、暴雨洪澇是當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麵臨(lin) 的主要危害。全國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總農(nong) 藝師王積軍(jun) 介紹,在田秋糧作物大多已進入產(chan) 量形成關(guan) 鍵期。

  汛期降雨頻繁,對作物有哪些影響?中國農(nong) 科院農(nong) 業(ye) 環境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防控團隊專(zhuan) 家介紹,土壤水分長時間飽和,易導致作物根係活力降低、生長緩慢;高濕適溫條件下菌量快速累積,病蟲害發生以及隨暖濕氣流跨區傳(chuan) 播風險也相應加大。強風雨天氣還會(hui) 引起移栽晚稻浮苗、經濟林果折枝落果、農(nong) 漁業(ye) 設施受損等。

  長時間高溫對部分作物生長同樣不利。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資源與(yu) 環境學院教授、中國氣象學會(hui) 生態與(yu) 農(nong) 業(ye) 氣象學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潘學標說,通常氣溫超過38攝氏度會(hui) 使水稻、玉米花粉敗育,40攝氏度以上其授粉將受到影響。

  大暑以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接連發布通知,部署當前防災減災奪秋糧豐(feng) 收、蔬菜防災減災和秋播育苗等工作,組織中國農(nong) 科院成立28支科技小分隊趕赴主產(chan) 省,分作物、分區域、分環節落實防災減災和田間管理關(guan) 鍵技術。日前,財政部會(hui) 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緊急下達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防災救災資金,重點對重災區農(nong) 作物改種補種、水毀農(nong) 業(ye) 設施修複、疏渠排澇等防汛救災措施以及未受災和輕災區實施秋糧作物“一噴多促”給予適當補助。

  澇後管理、促進恢複,不同作物各有講究

  洪澇過後,農(nong) 田排水是當務之急。中國農(nong) 科院環發所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防控團隊專(zhuan) 家說,過水後土壤結構可能受到破壞,可考慮施用有機肥料和改良劑,增加土壤透氣性和滲透性,促進水分快速下滲。

  “不同作物排水方式有所區別。”王積軍(jun) 說,玉米大豆田應盡快排水,天晴後適時中耕鋤劃,加快土壤散墒、破除板結,改善根際環境。對稻田來說,災後如遇高溫晴熱天氣,切忌一次性排盡田水,要保留田間3厘米左右水層,采取間歇灌溉,自然落幹後再灌下茬水。

  過水後的作物常伴隨葉麵泥汙和植株倒伏。“最基本的處理就是清株洗苗、分類扶苗,增加葉片受光麵積,促進植株恢複生長。”王積軍(jun) 說,倒伏稻田裏,葉片貼地麵的可用木棍挑起,從(cong) 基部莖稈折斷的稻株則不宜扶正。植株傾(qing) 斜未完全倒伏的玉米地塊,盡量維持現狀,依靠玉米自身能力恢複生長;對植株完全倒伏、莖稈未折斷地塊,根據實際情況墊扶果穗,防止果穗發芽黴變。

  專(zhuan) 家指出,根據作物生長階段和土壤養(yang) 分狀況,需要適當追肥,並注意防治病蟲害。“8到9月是秋糧病蟲害防控關(guan) 鍵時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經過大力組織防控,當前病蟲未對秋糧生產(chan) 造成明顯不利影響,但受降水偏多、台風北上影響,近期秋糧病蟲害擴展蔓延較快,呈重發態勢,仍需實施預防控製麵積20億(yi) 畝(mu) 次以上。

  作物被淹嚴(yan) 重怎麽(me) 辦?中國農(nong) 科院環發所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防控團隊專(zhuan) 家介紹,視情況修剪部分枝葉,必要時改種補種緊缺蔬菜品種,減少災害損失。

  “我國北方地區有‘麥收隔年墒’的說法。澇後管理得當,有望促進後茬增收,減少當年損失。”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科學與(yu) 工程學院副院長王飛說,受災嚴(yan) 重地塊還可種植綠肥幫助恢複地力,提早整地、培肥,為(wei) 秋播和來年增收做準備。

  增強主動性,提高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能力

  從(cong) 預報情況看,未來一段時間局部地區仍存在極端災害風險,可能對局地玉米、水稻、大豆等在田作物以及設施蔬菜、水果等帶來不利影響。

  “近期河南降水整體(ti) 減弱,對秋作物正常生長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恢複總體(ti) 有利,但田間高溫高濕則易引起病蟲害發生發展。”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農(nong) 業(ye) 氣象中心主任張弘建議各地做好農(nong) 田墒情和苗情監測,密切關(guan) 注天氣變化,組織農(nong) 戶合理安排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活動。

  未雨綢繆,防在災前。“農(nong) 戶可依托農(nong) 業(ye) 合作經濟組織開展信息共享,強化預警響應和應急物資準備。”中國農(nong) 科院環發所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防控團隊有關(guan) 專(zhuan) 家說。

  專(zhuan) 家建議,每年生產(chan) 季來臨(lin) 前,合理安排種植結構,選擇抗性良好的作物品種,因地製宜實行輪作和間作,減少單一作物對極端天氣的敏感性。定期檢查和維護農(nong) 田水利係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設施等,比如大田裏易積水區域,可定期翻耕、種植豆科植物以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條件可加築排水溝、擋水壩等設施;老舊大棚做好日常檢修,果園根據情況設置防風紗(網)、避雨棚、防蟲網等。提前購買(mai) 農(nong) 業(ye) 保險,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

  從(cong) 長期看,王飛建議,加強農(nong) 田水利建設,把農(nong) 田設施修複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中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適當提高相關(guan) 設施抵禦暴雨和洪水的設計年限,提升農(nong) 田灌排能力和相應設備運行投入。此外,可創新開展雨洪資源化技術研究和應用,探索“以洪補水、以水抗旱”的多年長期農(nong) 業(ye) 水管理製度,更好應對暴雨和幹旱等對農(nong) 業(ye) 的影響。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