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立教之本、興(xing) 教之源,對於(yu) 學生成長、教育發展和民族未來有著重要影響。為(wei) 弘揚教育家精神,8月23日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視聽新媒體(ti) 中心、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聯合製作,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hui) 公益支持的係列節目《大教育家》將在央視頻APP播出。節目將創新打造沉浸式戲劇場景,還原一場場激情演講,熱血再現張伯苓、蔡元培、陶行知、蔣南翔、於(yu) 漪、顧明遠六位教育界開拓者的光輝時刻,為(wei) 大家呈現震撼心靈的人生一課。跟教育小微一起來看↓↓↓
重溫“愛國三問”!
走近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苓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1935年9月17日,張伯苓校長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提出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不僅(jin) 點燃了抗戰時期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更是對當代學子的有力鞭策。《大教育家》首集節目,將以這直擊靈魂的三個(ge) 發問開篇,帶領大家回到89年前的演講現場,一同走近這位著名愛國教育家。
張伯苓,原名壽春,字伯苓,18歲參加中日甲午戰爭(zheng) ,此後毅然棄戎從(cong) 教。他把教育救國作為(wei) 畢生信念,先後創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等學校,為(wei) 國家培養(yang) 了包括周恩來在內(nei) 的大批人才,被尊為(wei) “中國現代教育的一位創造者”。
南開建校之初,張伯苓就堅定要以“知中國,服務中國”為(wei) 誌願,他也敢於(yu) 開風氣之先,認為(wei) “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
首集節目中,演員王斑將從(cong) 形象、動作、台詞等方麵,立體(ti) 塑造出“大教育家”張伯苓的生動形象。他來到南開大學校園,麵對新時代的南開學子,高燃重現了張伯苓先生的演講時刻。當今天的南開學子與(yu) 張伯苓校長跨時空對話,在張校長的“愛國三問”下,高聲回答“是”“愛”“願意”,熾熱的愛國情懷以穿越時空的力量回蕩在時代的回響裏。
“教育家精神”薪火相傳(chuan) ,今天的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分享新時代南開人對“愛國三問”的鄭重回答,他表示:“‘教育家精神’是包括張伯苓老校長在內(nei) 的一代代中國教育家,在長期實踐中積累形成的精神特質,也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征程上對教育強國、‘大國良師’的時代呼喚。”
“教育家精神”具象化了!
深情致敬六位教育先驅
教育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教育強則國家強。2023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信全國優(you) 秀教師代表,希望廣大教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並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內(nei) 涵,為(wei)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方向。
係列節目《大教育家》立足於(yu) 此,采取情景式演講的形式,讓當代學子和教育工作者與(yu) 近現代以來的傑出教育家實現跨時空“對話”,聆聽曆史回響,凝聚青春之朝氣、未來之精神。除了發出“愛國三問”的張伯苓,節目還將聚焦蔡元培、陶行知、蔣南翔、於(yu) 漪、顧明遠五位著名教育家。在他們(men) 身上,觀眾(zhong) 將看到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le) 教愛生、甘於(yu) 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每集節目最後,還將對當代教育名家、校長、教師代表等新時代教育工作者以及師範生進行訪談,致敬大教育家,傳(chuan) 承與(yu) 發揚“教育家精神”。
與(yu) 天地精神往來,與(yu) 古今智慧對話。8月23日起,敬請鎖定央視頻係列節目《大教育家》,讓我們(men) 共同開啟時空之門,走近“大教育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